新视野丨“养殖航母”助力“蓝色粮仓”破浪启航

3月25日上午,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珠海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总包的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举行命名仪式。这艘工船被正式命名为“湾区伶仃”号,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计划今年6月交付使用。随着“湾区伶仃”号的建成,珠海新一代海洋牧场装备正加速迈向深远海,助力打造更多“蓝色粮仓”。(《珠海特区报》03月26日01版)

珠海“湾区伶仃”号的即将下水,标志着中国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的又一次突破,进一步推动“蓝色粮仓”从概念变为现实。这艘“养殖航母”所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生态可持续、经济多元化的时代思考。

“湾区伶仃”号的核心亮点在于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和零碳养殖模式。传统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水体污染和过度能耗,而这艘超级平台通过自然海水循环,为养殖鱼类打造“准野生”环境。这一举措不仅能显著优化渔获品质,还将极大节省能源消耗。

与此同时,配备AI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养殖系统,是科技与海洋经济结合的经典案例。这种科学喂养模式避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困境,为未来海洋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样板。

珠海造“养殖航母”也是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湾区伶仃”号的设计理念着眼于渔业生产,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核心加以综合考量,从零碳运营到自动化智能管理,这艘养殖工船为构建海洋经济的生态闭环提供思路。“湾区伶仃”号是超级养殖平台,更是可承载文旅的海洋综合体,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功能,最高可承载199人登船,这种“渔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了渔业与旅游协同发展的新赛道。

可以这么说,“湾区伶仃”号不仅是一艘“航母”,更是一次跨领域创新的试验场。从这一模式中,可看到中国海洋经济从单一资源开发向多元化、高效益转型的努力。未来,像这样的“海上牧场”或许不止局限于珠海,更将属于全球。

随着“湾区伶仃”号的建成,珠海新一代海洋牧场装备正加速迈向深远海,助力打造更多“蓝色粮仓”。

文字:香湾渔人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视野丨“养殖航母”助力“蓝色粮仓”破浪启航
珠海特区报 2025-03-28 00:58

3月25日上午,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珠海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总包的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举行命名仪式。这艘工船被正式命名为“湾区伶仃”号,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计划今年6月交付使用。随着“湾区伶仃”号的建成,珠海新一代海洋牧场装备正加速迈向深远海,助力打造更多“蓝色粮仓”。(《珠海特区报》03月26日01版)

珠海“湾区伶仃”号的即将下水,标志着中国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的又一次突破,进一步推动“蓝色粮仓”从概念变为现实。这艘“养殖航母”所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生态可持续、经济多元化的时代思考。

“湾区伶仃”号的核心亮点在于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和零碳养殖模式。传统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水体污染和过度能耗,而这艘超级平台通过自然海水循环,为养殖鱼类打造“准野生”环境。这一举措不仅能显著优化渔获品质,还将极大节省能源消耗。

与此同时,配备AI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养殖系统,是科技与海洋经济结合的经典案例。这种科学喂养模式避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困境,为未来海洋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样板。

珠海造“养殖航母”也是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湾区伶仃”号的设计理念着眼于渔业生产,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核心加以综合考量,从零碳运营到自动化智能管理,这艘养殖工船为构建海洋经济的生态闭环提供思路。“湾区伶仃”号是超级养殖平台,更是可承载文旅的海洋综合体,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功能,最高可承载199人登船,这种“渔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了渔业与旅游协同发展的新赛道。

可以这么说,“湾区伶仃”号不仅是一艘“航母”,更是一次跨领域创新的试验场。从这一模式中,可看到中国海洋经济从单一资源开发向多元化、高效益转型的努力。未来,像这样的“海上牧场”或许不止局限于珠海,更将属于全球。

随着“湾区伶仃”号的建成,珠海新一代海洋牧场装备正加速迈向深远海,助力打造更多“蓝色粮仓”。

文字:香湾渔人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