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家园丨客家竹板山歌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没有好茶饭呐,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听到客家山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影《刘三姐》,或把客家山歌唱到北京的梅州客家三宝。其实,在斗门也有客家山歌,以竹板伴奏,清代乾隆年间,就随着陆丰、海丰等地客家人的迁入而在斗门流行。20世纪60年代,客家竹板山歌以清新质朴、自然率真的风格登上舞台。于是,斗门不只是有我们熟悉的咸水歌,客家竹板山歌也像一只翩跹的蝴蝶,从这座山飞到那座山,从这个村庄飞到那个村庄,把悠扬的音韵洒在溪涧、河畔、田间、山野……

在汉坑村,我们见到了80岁高龄的珠海客家竹板山歌传承人吴宗名大伯。他是唱着竹板山歌长大的,并不断学习、表演,竹板山歌演唱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各种表演场合。2009年,在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旅游遗产博览会”上,他手握竹板,声音洪亮,在富有韵律的节奏中,把纯朴的客家竹板山歌唱向了世界。

宗名大伯自创了《客家爱情歌》《采茶歌》《客家旧事叹词》《满怀喜悦迎奥运》等歌曲,把浓郁的生活气息注入其中,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竹板声一响,他的眼神就焕发出光彩,身子也轻快起来。

兴之所至,宗名大伯拿出袋子里的“宝物”:演唱山歌的伴奏器——竹板,即兴给我们来了一首。他左右手各握两块竹板,在手指的开合间,竹板碰撞出清脆的声音,节奏分明,欢快活泼,几声轻快的竹板声之后,歌声响起:“唱首山歌颂党恩,党政军民心连心,祖国辉煌动天地,航天科技谱新篇……”唱完后,又特意给我们示范了一下怎样晃动竹板,流水状悦耳的声音即刻从颤动的竹板中传出来。

他手里的竹板已伴随他几十年,竹板面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深棕色里泛出一种光泽,沉淀着古老而厚重的气息,仿佛凝聚着他一路走来、练习竹板山歌所付出的汗水。竹板需用够老的茅竹竹头做成,且不能有节,才能保证竹板器的厚实与光滑度。做成的竹板两片边缘是光滑的,另外两片边缘的二分之一处往下呈齿状。当光滑的竹板在齿状的边缘拖动时,发出与敲击声不一样的声音。在每一首竹板山歌中,都有击打、拖打、颤打三种竹板伴奏形式,配合着山歌的曲调,把生活中各种情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劳动山歌、仪式歌、情歌、哭嫁歌、哭丧歌……各种内容、各种情绪,都可以通过竹板山歌来演绎,演唱的曲调也各有不同。唱竹板山歌可以独唱,还可以对唱,也可以小组唱。这些生动、形象的歌唱,融合着客家人火热的生活,把日子点缀得花香摇曳,烂漫多彩。我耳边又响起家乡的客家山歌“噢嘿——噢嘿一声唱山歌哎——”轻轻一哼,就有放声大唱的欲望,仿佛置身于山林边,与俯身的乡亲们一起劳动,抹抹汗水,笑容灿烂,然后一起高歌。

宗名大伯说,竹板山歌的很多歌词都是即兴的,在生活中某个场景,触发了表达的兴致,山歌就在口中呼之欲出。客家山歌源于生活,歌词自然天成,通俗易懂,但歌词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赋、比、兴等,别看句式简单,却蕴含着学问。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用藤与树互相缠绕的关系,比喻男女生死相依的爱情。

宗名大伯脸上笑意盈盈,他除了到学校教学生竹板山歌的技艺外,还收了个好学的年轻徒弟,外号“斗门博士”,不但把竹板山歌原有的技艺学下来,还加以创新,发明了“抛”的动作。这动作放在山歌的末尾,使竹板山歌的表演内容更为丰富。

我听着听着,思绪飘游起来,风声阵阵,竹板声声,一首山歌回荡在山谷,牵动着客家人的质朴情怀,也牵动着我起伏的念乡情思。

远 山(油画)           施维 作品
文字:梁冬霓 图片:施维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湾韵·家园丨客家竹板山歌
珠海特区报 2025-03-28 01:53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没有好茶饭呐,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听到客家山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影《刘三姐》,或把客家山歌唱到北京的梅州客家三宝。其实,在斗门也有客家山歌,以竹板伴奏,清代乾隆年间,就随着陆丰、海丰等地客家人的迁入而在斗门流行。20世纪60年代,客家竹板山歌以清新质朴、自然率真的风格登上舞台。于是,斗门不只是有我们熟悉的咸水歌,客家竹板山歌也像一只翩跹的蝴蝶,从这座山飞到那座山,从这个村庄飞到那个村庄,把悠扬的音韵洒在溪涧、河畔、田间、山野……

在汉坑村,我们见到了80岁高龄的珠海客家竹板山歌传承人吴宗名大伯。他是唱着竹板山歌长大的,并不断学习、表演,竹板山歌演唱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各种表演场合。2009年,在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旅游遗产博览会”上,他手握竹板,声音洪亮,在富有韵律的节奏中,把纯朴的客家竹板山歌唱向了世界。

宗名大伯自创了《客家爱情歌》《采茶歌》《客家旧事叹词》《满怀喜悦迎奥运》等歌曲,把浓郁的生活气息注入其中,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竹板声一响,他的眼神就焕发出光彩,身子也轻快起来。

兴之所至,宗名大伯拿出袋子里的“宝物”:演唱山歌的伴奏器——竹板,即兴给我们来了一首。他左右手各握两块竹板,在手指的开合间,竹板碰撞出清脆的声音,节奏分明,欢快活泼,几声轻快的竹板声之后,歌声响起:“唱首山歌颂党恩,党政军民心连心,祖国辉煌动天地,航天科技谱新篇……”唱完后,又特意给我们示范了一下怎样晃动竹板,流水状悦耳的声音即刻从颤动的竹板中传出来。

他手里的竹板已伴随他几十年,竹板面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深棕色里泛出一种光泽,沉淀着古老而厚重的气息,仿佛凝聚着他一路走来、练习竹板山歌所付出的汗水。竹板需用够老的茅竹竹头做成,且不能有节,才能保证竹板器的厚实与光滑度。做成的竹板两片边缘是光滑的,另外两片边缘的二分之一处往下呈齿状。当光滑的竹板在齿状的边缘拖动时,发出与敲击声不一样的声音。在每一首竹板山歌中,都有击打、拖打、颤打三种竹板伴奏形式,配合着山歌的曲调,把生活中各种情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劳动山歌、仪式歌、情歌、哭嫁歌、哭丧歌……各种内容、各种情绪,都可以通过竹板山歌来演绎,演唱的曲调也各有不同。唱竹板山歌可以独唱,还可以对唱,也可以小组唱。这些生动、形象的歌唱,融合着客家人火热的生活,把日子点缀得花香摇曳,烂漫多彩。我耳边又响起家乡的客家山歌“噢嘿——噢嘿一声唱山歌哎——”轻轻一哼,就有放声大唱的欲望,仿佛置身于山林边,与俯身的乡亲们一起劳动,抹抹汗水,笑容灿烂,然后一起高歌。

宗名大伯说,竹板山歌的很多歌词都是即兴的,在生活中某个场景,触发了表达的兴致,山歌就在口中呼之欲出。客家山歌源于生活,歌词自然天成,通俗易懂,但歌词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赋、比、兴等,别看句式简单,却蕴含着学问。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用藤与树互相缠绕的关系,比喻男女生死相依的爱情。

宗名大伯脸上笑意盈盈,他除了到学校教学生竹板山歌的技艺外,还收了个好学的年轻徒弟,外号“斗门博士”,不但把竹板山歌原有的技艺学下来,还加以创新,发明了“抛”的动作。这动作放在山歌的末尾,使竹板山歌的表演内容更为丰富。

我听着听着,思绪飘游起来,风声阵阵,竹板声声,一首山歌回荡在山谷,牵动着客家人的质朴情怀,也牵动着我起伏的念乡情思。

远 山(油画)           施维 作品
文字:梁冬霓 图片:施维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