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探索协同共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深潭风味,长桌宴情。3月30日,一场独具特色的长桌宴活动在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深潭村(自然村)举行。扎狮头、醒狮表演、唱粤曲、品美食……活动聚集本土美食与文化元素,并通过今后常态化举办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展现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中的创新实践。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

当日气温突降、春寒料峭,但活动现场热闹异常。在深潭村邝氏祖祠内,扎狮头手工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亲子参与。一边学习醒狮有关知识,一边动手操作,领略醒狮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许多小朋友头戴自制狮头,与专业醒狮队穿梭百米长街,震天鼓点中演绎“小狮子”成长记。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

长桌宴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备受瞩目。简洁而庄重的上菜仪式过后,一道道极具当地特色的佳肴陆续上桌:叉烧肉质鲜嫩,令人回味无穷;清蒸鲈鱼原汁原味、鲜嫩爽滑;清蒸黄沙蚬,蚬肥汤鲜,春天气息浓郁;本土特色的虾米糍、田间地头的时令青菜……地道的乡村味道,构成独具特色的深潭村长桌盛宴。村民和游客们围坐长桌共享美食,别样的烟火味道、浓厚的欢乐氛围洋溢其中。“我们一家人是从中山古镇那边过来的,感觉这里的环境很好,活动也很有氛围,菜品原汁原味很鲜美。”游客沈女士开心说道。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的当地特色美食。

本次活动由下洲村和斗门村联合举办,旨在借力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的文旅流量,转化为深潭村的发展动能,双向赋能、联动共富。“我们以‘产业联姻'模式,创新‘三共机制',带动深潭村共同致富。”斗门印象小镇项目运营负责人姚海嘉表示,这“三共机制”是共谋规划,将深潭村果园纳入文旅动线;共建品牌,将长桌宴融入深潭村特色农产品;共育人才,带动深潭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创业,增收致富。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村集体、村民双增收为目的的深潭村长桌宴,是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中的创新实践。

“仅有长桌宴还不够,按照斗门镇的部署,要与周边的斗门旧街、御温泉、上洲村、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等,打造纵向协作村居结对,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斗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经验的交流分享以及产业的深度联动,构建起紧密的村庄协作生态网络,促使乡村发展模式从单纯的 “外部输血” 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 “内部造血” 转变,为村民探寻切实可行的致富新途径,打造乡村文旅发展的共赢格局。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应立枫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探索协同共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观海融媒 2025-03-30 20:22

深潭风味,长桌宴情。3月30日,一场独具特色的长桌宴活动在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深潭村(自然村)举行。扎狮头、醒狮表演、唱粤曲、品美食……活动聚集本土美食与文化元素,并通过今后常态化举办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展现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中的创新实践。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

当日气温突降、春寒料峭,但活动现场热闹异常。在深潭村邝氏祖祠内,扎狮头手工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亲子参与。一边学习醒狮有关知识,一边动手操作,领略醒狮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许多小朋友头戴自制狮头,与专业醒狮队穿梭百米长街,震天鼓点中演绎“小狮子”成长记。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活动。

长桌宴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备受瞩目。简洁而庄重的上菜仪式过后,一道道极具当地特色的佳肴陆续上桌:叉烧肉质鲜嫩,令人回味无穷;清蒸鲈鱼原汁原味、鲜嫩爽滑;清蒸黄沙蚬,蚬肥汤鲜,春天气息浓郁;本土特色的虾米糍、田间地头的时令青菜……地道的乡村味道,构成独具特色的深潭村长桌盛宴。村民和游客们围坐长桌共享美食,别样的烟火味道、浓厚的欢乐氛围洋溢其中。“我们一家人是从中山古镇那边过来的,感觉这里的环境很好,活动也很有氛围,菜品原汁原味很鲜美。”游客沈女士开心说道。

斗门深潭村举办长桌宴的当地特色美食。

本次活动由下洲村和斗门村联合举办,旨在借力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的文旅流量,转化为深潭村的发展动能,双向赋能、联动共富。“我们以‘产业联姻'模式,创新‘三共机制',带动深潭村共同致富。”斗门印象小镇项目运营负责人姚海嘉表示,这“三共机制”是共谋规划,将深潭村果园纳入文旅动线;共建品牌,将长桌宴融入深潭村特色农产品;共育人才,带动深潭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创业,增收致富。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村集体、村民双增收为目的的深潭村长桌宴,是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中的创新实践。

“仅有长桌宴还不够,按照斗门镇的部署,要与周边的斗门旧街、御温泉、上洲村、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等,打造纵向协作村居结对,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斗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经验的交流分享以及产业的深度联动,构建起紧密的村庄协作生态网络,促使乡村发展模式从单纯的 “外部输血” 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 “内部造血” 转变,为村民探寻切实可行的致富新途径,打造乡村文旅发展的共赢格局。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