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珠海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包含10大专项行动共40项具体工作任务,旨在系统实施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全年经济增长6%左右。(《珠海特区报》4月8日01版)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规划的落实。珠海“十大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既是为特区新一轮发展锚定航向,也是珠海落实国家战略的“施工图”,更彰显了以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民生为本夯实发展根基的特区担当。
创新引擎发力,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科技创新是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方案》聚焦“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等未来产业布局,提出培育70个以上智能终端产品、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等目标,并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产业深度对接。根据《方案》,珠海年内将新增“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000家。这一布局与珠海既有的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产业形成呼应,展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产业跃升筑基,挺起实体经济脊梁。实体经济是珠海发展的根基。《方案》明确,今年将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向2000亿元规模迈进,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目标,医药及器械、集成电路产业冲刺500亿元。同时,珠海计划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在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等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此次《方案》提出的目标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推动“珠海制造”向“珠海智造”升级。
民生温度彰显,绘就幸福城市底色。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于民生福祉。《方案》提出,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1.3万个;筹集保障性住房8000套;推动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珠澳转化医学中心等医疗项目加快建设。同时,珠海将构建“政企社”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计划培育10名特级工匠、100名珠海工匠及万名企业工匠。在消费领域,山姆二店、盒马鲜生二店等重点项目的落地,以及情侣路浪漫经济带、“珠海购物节”等场景的打造,将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这些举措既呼应了人口扩规提质行动,也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破局开路,激活湾区协同潜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方案》提出以高新区为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并在桂山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海洋牧场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此外,通过“一小组+一专班+一中心+一公司”的场景创新工作体系,珠海正探索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这种“湾区思维”不仅体现在产业布局上,更贯穿于珠澳合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澳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便是两地医疗资源融合的缩影。
从“云上智城”的数字蓝图到“天空之城”的低空经济,从千亿级产业集群攻坚到万名工匠培育计划,珠海以“十大行动”勾勒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既延续了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也展现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践智慧。当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在此深度融合,这座创新之城正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的湾区答卷。

近日,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珠海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包含10大专项行动共40项具体工作任务,旨在系统实施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全年经济增长6%左右。(《珠海特区报》4月8日01版)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规划的落实。珠海“十大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既是为特区新一轮发展锚定航向,也是珠海落实国家战略的“施工图”,更彰显了以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民生为本夯实发展根基的特区担当。
创新引擎发力,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科技创新是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方案》聚焦“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等未来产业布局,提出培育70个以上智能终端产品、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等目标,并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产业深度对接。根据《方案》,珠海年内将新增“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000家。这一布局与珠海既有的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产业形成呼应,展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产业跃升筑基,挺起实体经济脊梁。实体经济是珠海发展的根基。《方案》明确,今年将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向2000亿元规模迈进,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目标,医药及器械、集成电路产业冲刺500亿元。同时,珠海计划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在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等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此次《方案》提出的目标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推动“珠海制造”向“珠海智造”升级。
民生温度彰显,绘就幸福城市底色。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于民生福祉。《方案》提出,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1.3万个;筹集保障性住房8000套;推动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珠澳转化医学中心等医疗项目加快建设。同时,珠海将构建“政企社”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计划培育10名特级工匠、100名珠海工匠及万名企业工匠。在消费领域,山姆二店、盒马鲜生二店等重点项目的落地,以及情侣路浪漫经济带、“珠海购物节”等场景的打造,将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这些举措既呼应了人口扩规提质行动,也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破局开路,激活湾区协同潜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方案》提出以高新区为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并在桂山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海洋牧场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此外,通过“一小组+一专班+一中心+一公司”的场景创新工作体系,珠海正探索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这种“湾区思维”不仅体现在产业布局上,更贯穿于珠澳合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澳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便是两地医疗资源融合的缩影。
从“云上智城”的数字蓝图到“天空之城”的低空经济,从千亿级产业集群攻坚到万名工匠培育计划,珠海以“十大行动”勾勒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既延续了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也展现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践智慧。当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在此深度融合,这座创新之城正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的湾区答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