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亟待加强,国内企业竞逐脑机接口赛道

近年来,包括脑部疾病在内的老年人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业内专家指出,脑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脑部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亟待加强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正积极在脑健康领域布局,竞相加码脑机接口赛道。

这是近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模型。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实现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经济参考报记者 陈钟昊 摄

老年人脑部健康状况引关注

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下称“国家脑库”)发起的一项国内首次大规模神经病理学调查显示,受调查的样本中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大脑中存在病变。

据“国家脑库”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章京介绍,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来自全国的1142位大脑捐献志愿者,他们于2012年到2024年初相继离世,主要为50岁以上人群,占比约为92.4%,90岁以上高龄者约占16.9%。

调查研究发现,在上述1142例大脑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人(63%)存在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其中60岁以上捐献者样本的脑血管病变率为69%;接近一半的人(48%)的大脑检查结果显示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

“依此数据推算及全社会,也就是超过半数的中国老年人大脑中存在病变。”章京说,之所以上述调查中的统计数字加起来超过100%,是因为有人同时存在多种脑部病理改变(共病),而且脑血管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变高度重合。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脑血管病变并不只是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共病,还是高危驱动因素。“国家脑库”研究团队成员王小西介绍,就不同病变发生的时间线来说,脑血管病变往往最早出现,在50岁之前患病率就高达24%,而其他病变在这个时期的大脑中可能还没发生,这提示了脑血管病变是其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亟须加强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临床经验来看,人们对脑健康问题的关注仍相对滞后。以脑梗死为例,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出现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甚至昏迷的情况,错失了最佳干预窗口。

“当前,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庞大,亟须加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干预。”高利表示,定期体检,尤其是老年人定期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检查,是及时发现并控制脑健康风险因素的有效方法。同时,还需加强科普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适度用脑(如阅读、写作等)以及社交活动等,提高心脑血管的健康水平。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脑机接口赛道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人们脑部疾病防治的紧迫需求,国内相关企业和机构正在脑健康领域加速布局。

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完成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脑机接口产品的开发及应用。

作为新兴产业,脑机接口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了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展现了我国企业和诸多研究机构在这一前沿产业上的创新活力。

医疗健康领域是当前脑机接口最为成熟的赛道,覆盖了神经疾病诊断、康复治疗及功能替代等多个方面。据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0亿美元。

专家表示,在临床应用中,脑机接口有望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缓慢、无药可用的困境。具体来看,脑机接口应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干预骨髓损伤、语言区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等。

目前,国内不少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正在加码布局脑机接口领域。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赵思华
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亟待加强,国内企业竞逐脑机接口赛道
经济参考报 2025-04-09 15:41

近年来,包括脑部疾病在内的老年人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业内专家指出,脑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脑部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亟待加强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正积极在脑健康领域布局,竞相加码脑机接口赛道。

这是近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模型。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实现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经济参考报记者 陈钟昊 摄

老年人脑部健康状况引关注

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下称“国家脑库”)发起的一项国内首次大规模神经病理学调查显示,受调查的样本中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大脑中存在病变。

据“国家脑库”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章京介绍,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来自全国的1142位大脑捐献志愿者,他们于2012年到2024年初相继离世,主要为50岁以上人群,占比约为92.4%,90岁以上高龄者约占16.9%。

调查研究发现,在上述1142例大脑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人(63%)存在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其中60岁以上捐献者样本的脑血管病变率为69%;接近一半的人(48%)的大脑检查结果显示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

“依此数据推算及全社会,也就是超过半数的中国老年人大脑中存在病变。”章京说,之所以上述调查中的统计数字加起来超过100%,是因为有人同时存在多种脑部病理改变(共病),而且脑血管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变高度重合。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脑血管病变并不只是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共病,还是高危驱动因素。“国家脑库”研究团队成员王小西介绍,就不同病变发生的时间线来说,脑血管病变往往最早出现,在50岁之前患病率就高达24%,而其他病变在这个时期的大脑中可能还没发生,这提示了脑血管病变是其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亟须加强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临床经验来看,人们对脑健康问题的关注仍相对滞后。以脑梗死为例,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出现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甚至昏迷的情况,错失了最佳干预窗口。

“当前,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庞大,亟须加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干预。”高利表示,定期体检,尤其是老年人定期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检查,是及时发现并控制脑健康风险因素的有效方法。同时,还需加强科普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适度用脑(如阅读、写作等)以及社交活动等,提高心脑血管的健康水平。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脑机接口赛道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人们脑部疾病防治的紧迫需求,国内相关企业和机构正在脑健康领域加速布局。

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完成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脑机接口产品的开发及应用。

作为新兴产业,脑机接口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了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展现了我国企业和诸多研究机构在这一前沿产业上的创新活力。

医疗健康领域是当前脑机接口最为成熟的赛道,覆盖了神经疾病诊断、康复治疗及功能替代等多个方面。据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0亿美元。

专家表示,在临床应用中,脑机接口有望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缓慢、无药可用的困境。具体来看,脑机接口应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干预骨髓损伤、语言区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等。

目前,国内不少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正在加码布局脑机接口领域。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