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熬夜成了部分人的“家常便饭”,饮食不规律、运动不足也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这么一来,体重噌噌上涨,腰围悄悄变粗,一些慢性病也不知不觉找上了门。
体重水平不仅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还是影响社会经济负担的民生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就成为热议话题。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这也意味着,科学减重已经从个人健康升级为国家战略,以体重管理的“小切口”,推动破解如今慢性病防控的“大问题”。
本期《民生新观察》聚焦体重管理话题,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体重,健康生活。

当肥胖悄悄找上门,“风很大”的减肥药能用吗?
宋明远是一名私募基金投资人,在金融圈“沉浸式敬业”工作五年,体重从150斤飙升至200斤。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体重变化,觉得只要自己稍加锻炼,注意饮食就能瘦回来。但这几年他尝试减肥,效果却不明显。
2024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指出,若当前人群超重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预计到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飙升至70.5%,儿童超重肥胖率也将达到31.8%。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代谢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200多种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珠海36岁的张先生(化名)因长期久坐和饮食不节制导致体重飙升至200斤,BMI超30,近期因腰部剧痛影响生活工作,被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卧床休息、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医生告诉张先生若不控制体重,病情可能会反复或加重,张先生这才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长胖容易减肥难,有些人产生了“走捷径”的心思。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打着“一吃就见效”的旗号吸引了不少减肥人士。最近,“无需节食,使用即瘦”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副主任医师曾映娟,她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一般用于治疗BMI超过27合并至少一项肥胖并发症的患者,或是BMI超过30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减重药物进行治疗。”曾映娟提醒广大减重人士,司美格鲁肽有注射和片剂两种,均为处方药,目前有部分直播平台、微商自称产品为“口服司美”来混淆视听,确实需要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
如何才能科学减重、健康生活?
在我国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体重与身体健康紧密相连,许多医院也纷纷设立了体重管理门诊。

在珠海,多家三甲医院已经设立了体重管理相关门诊。什么人适合去体重管理门诊呢?曾映娟介绍,体重超标人群,尤其合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尽快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就医。据统计,202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营养咨询减重就诊约1500人次,单纯诊断肥胖症就诊约1000人次,肥胖合并其他疾病就诊约3300人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或者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数据显示,在专业指导下的减重者5年反弹率仅为18%,而自主减肥者5年反弹率高达76%。
“对于普通肥胖人群来说,合理饮食和运动才是关键。”曾映娟提醒广大减重人士,像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代餐等方法,短期内或许能看到一定减重效果,但长期坚持并不现实,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科学减重的关键在于合理均衡饮食,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成分,只有按照一定比例摄入,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除了关注饮食种类,烹饪方式也值得我们重视,选择清蒸、水煮、凉拌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可减少油脂和热量摄入,减轻身体负担,帮助人体维持体重。“管住嘴、迈开腿。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曾映娟说。
曾映娟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减重的理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最重要的是形成全社会科学减重、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减重目标,拥抱更加美好的健康生活。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熬夜成了部分人的“家常便饭”,饮食不规律、运动不足也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这么一来,体重噌噌上涨,腰围悄悄变粗,一些慢性病也不知不觉找上了门。
体重水平不仅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还是影响社会经济负担的民生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就成为热议话题。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这也意味着,科学减重已经从个人健康升级为国家战略,以体重管理的“小切口”,推动破解如今慢性病防控的“大问题”。
本期《民生新观察》聚焦体重管理话题,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体重,健康生活。

当肥胖悄悄找上门,“风很大”的减肥药能用吗?
宋明远是一名私募基金投资人,在金融圈“沉浸式敬业”工作五年,体重从150斤飙升至200斤。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体重变化,觉得只要自己稍加锻炼,注意饮食就能瘦回来。但这几年他尝试减肥,效果却不明显。
2024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指出,若当前人群超重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预计到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飙升至70.5%,儿童超重肥胖率也将达到31.8%。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代谢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200多种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珠海36岁的张先生(化名)因长期久坐和饮食不节制导致体重飙升至200斤,BMI超30,近期因腰部剧痛影响生活工作,被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卧床休息、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医生告诉张先生若不控制体重,病情可能会反复或加重,张先生这才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长胖容易减肥难,有些人产生了“走捷径”的心思。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打着“一吃就见效”的旗号吸引了不少减肥人士。最近,“无需节食,使用即瘦”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副主任医师曾映娟,她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一般用于治疗BMI超过27合并至少一项肥胖并发症的患者,或是BMI超过30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减重药物进行治疗。”曾映娟提醒广大减重人士,司美格鲁肽有注射和片剂两种,均为处方药,目前有部分直播平台、微商自称产品为“口服司美”来混淆视听,确实需要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
如何才能科学减重、健康生活?
在我国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体重与身体健康紧密相连,许多医院也纷纷设立了体重管理门诊。

在珠海,多家三甲医院已经设立了体重管理相关门诊。什么人适合去体重管理门诊呢?曾映娟介绍,体重超标人群,尤其合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尽快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就医。据统计,202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营养咨询减重就诊约1500人次,单纯诊断肥胖症就诊约1000人次,肥胖合并其他疾病就诊约3300人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或者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数据显示,在专业指导下的减重者5年反弹率仅为18%,而自主减肥者5年反弹率高达76%。
“对于普通肥胖人群来说,合理饮食和运动才是关键。”曾映娟提醒广大减重人士,像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代餐等方法,短期内或许能看到一定减重效果,但长期坚持并不现实,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科学减重的关键在于合理均衡饮食,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成分,只有按照一定比例摄入,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除了关注饮食种类,烹饪方式也值得我们重视,选择清蒸、水煮、凉拌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可减少油脂和热量摄入,减轻身体负担,帮助人体维持体重。“管住嘴、迈开腿。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曾映娟说。
曾映娟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减重的理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最重要的是形成全社会科学减重、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减重目标,拥抱更加美好的健康生活。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