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身希望田 南水镇农业发展新探索

在南水镇,一片面积达140亩的盐碱地被点点绿意铺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片土地长期受盐碱、咸水以及频繁台风的困扰,土壤有机质匮乏且极易板结,农业生产条件极为恶劣。然而,经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最终结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果实。

南水镇农田

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镇农业农村办为该地块选定“十九香”这一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该品种不仅具备扩盐、耐碱的特性,能够在恶劣的土壤环境中顽强生长,而且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突出,还具有防倒伏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在面对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的存活率。

为确保秧苗质量,南水镇与专业水稻育秧公司合作,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进行科学育秧。从种子处理到秧苗培育,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并按照“十九香”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精准施肥、合理灌溉,确保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机器插秧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该地块还采用物理、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应对台风和咸水等问题上,南水镇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增修基础设施,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当台风来袭时,也将及时采取防风加固措施,降低灾害损失。同时通过修建拦水坝、引入淡水等方式,调节土壤盐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机器插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40亩农田中,有20亩地块由于特殊的地形或土壤条件,需要进行人工插秧。南水镇的农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一株株地将秧苗插入田中,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在最合适的位置扎根生长。

如今,这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正逐渐变成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今年,我镇早稻播种面积预计140亩左右,跟去年基本持平,目前我镇早稻播种已陆续开始。”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动员大户,抓好有利天气抢播抢种,确保完成早稻播种任务。同时,全面做好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广早稻无人机飞播等关键技术,促进单产有效提升。

文字:詹燕超 通讯员 梁芷欣 图片:通讯员 梁芷欣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盐碱地变身希望田 南水镇农业发展新探索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2025-04-10 23:01

在南水镇,一片面积达140亩的盐碱地被点点绿意铺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片土地长期受盐碱、咸水以及频繁台风的困扰,土壤有机质匮乏且极易板结,农业生产条件极为恶劣。然而,经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最终结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果实。

南水镇农田

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镇农业农村办为该地块选定“十九香”这一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该品种不仅具备扩盐、耐碱的特性,能够在恶劣的土壤环境中顽强生长,而且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突出,还具有防倒伏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在面对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的存活率。

为确保秧苗质量,南水镇与专业水稻育秧公司合作,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进行科学育秧。从种子处理到秧苗培育,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并按照“十九香”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精准施肥、合理灌溉,确保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机器插秧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该地块还采用物理、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应对台风和咸水等问题上,南水镇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增修基础设施,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当台风来袭时,也将及时采取防风加固措施,降低灾害损失。同时通过修建拦水坝、引入淡水等方式,调节土壤盐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机器插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40亩农田中,有20亩地块由于特殊的地形或土壤条件,需要进行人工插秧。南水镇的农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一株株地将秧苗插入田中,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在最合适的位置扎根生长。

如今,这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正逐渐变成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今年,我镇早稻播种面积预计140亩左右,跟去年基本持平,目前我镇早稻播种已陆续开始。”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动员大户,抓好有利天气抢播抢种,确保完成早稻播种任务。同时,全面做好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广早稻无人机飞播等关键技术,促进单产有效提升。

文字:詹燕超 通讯员 梁芷欣 图片:通讯员 梁芷欣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