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获悉,4月9日,由该单位参建的珠海高新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港湾新城配套学校)项目,顺利完成首件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的模块单元吊装。这是珠海市首个采用MiC技术建造的模块化学校。“像造汽车一样建学校”,模块化建造技术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具备快速建造、绿色环保、经济高效、智慧集成等优势,目前正在行业内大力推广。
去年实施的《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明确本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建筑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用模块化技术建造129个预制混凝土模块单元,在工厂完成90%以上水电管线预埋及精装修施工,通过标准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实现建筑构件较高的精度控制,又确保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与结构安全。在工期效率方面也实现跃升,对比传统现浇模式施工效率提升30%。项目计划于2025年7月竣工交付,较常规建设周期提前4个月。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校园建成后可提供48间现代化智慧教室。践行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工厂化预制减少75%现场建筑垃圾,模块化运输降低40%碳排放,施工现场噪音污染下降60%。

本次将混凝土MiC新型结构体系应用于公共建筑,为类似项目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协同,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记者11日从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获悉,4月9日,由该单位参建的珠海高新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港湾新城配套学校)项目,顺利完成首件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的模块单元吊装。这是珠海市首个采用MiC技术建造的模块化学校。“像造汽车一样建学校”,模块化建造技术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具备快速建造、绿色环保、经济高效、智慧集成等优势,目前正在行业内大力推广。
去年实施的《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明确本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建筑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用模块化技术建造129个预制混凝土模块单元,在工厂完成90%以上水电管线预埋及精装修施工,通过标准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实现建筑构件较高的精度控制,又确保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与结构安全。在工期效率方面也实现跃升,对比传统现浇模式施工效率提升30%。项目计划于2025年7月竣工交付,较常规建设周期提前4个月。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校园建成后可提供48间现代化智慧教室。践行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工厂化预制减少75%现场建筑垃圾,模块化运输降低40%碳排放,施工现场噪音污染下降60%。

本次将混凝土MiC新型结构体系应用于公共建筑,为类似项目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协同,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