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8省份,北方沙尘为何一直吹到海南?

连日来北方的极端大风,导致沙尘大范围传输,一路向南,跨过长江、进入华南,最远抵达海南省的北部,形成了近年来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13日,北到新疆和内蒙古、南到广东和海南,全国18个省份有扬沙或浮尘天气。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还将持续多久?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

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地面大风和沙尘传输影响,预计13日8时至14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大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山西西部、河北西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中部、湖北中部、湖南大部、江西中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广西东部、海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饶晓琴说,这次沙尘天气影响到这么偏南的地方还是比较少见的。上一次沙尘如此远距离传输,还要追溯到2010年3月,最远抵达了我国的福建和台湾。

连日来,沙尘天气过程由北而南范围逐渐扩大。

1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雨雪、强对流、沙尘)三级应急响应。

11日,北方地区出现大风,甘、宁、晋、京、豫局地达到14级至15级。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中西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新疆和田、内蒙古阿拉善和鄂尔多斯、甘肃武威和白银、宁夏、陕西延安和宝鸡、山西运城、河北衡水和邢台等局地出现沙尘暴。

12日,强劲大风继续席卷北方地区,平均风力达到5级以上,阵风风力普遍达到8级至10级,内蒙古宁晋京津冀豫吉局地风力达到13级至14级。大风影响下,沙尘由北向南蔓延,跨过长江,抵达华南,南方大部地区出现浮尘天气。

三大原因使沙尘大范围扩散

“从气象监测来看,4月10日至1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沙尘天气,最远传输到了重庆、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北部,普遍都观测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饶晓琴说。

饶晓琴分析,造成本次大范围沙尘天气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极端大风导致的沙尘天气强度大,达到强沙尘暴等级,在上游沙源区的起沙量非常可观。

其次,沙尘传输高度高。在高空强风作用下,沙尘气团移动速度快,沿偏北路径长驱直入,传输到西南、江南、华南等地。

三是南方地区的降水结束时间早。沙尘天气基本是追着雨跑的,降水刚结束沙尘就来了,缺少降水的清除沉降作用,导致沙尘传输过程中沉降少,一路向南抵达了海南北部。

本次沙尘天气影响期间,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沙尘天气还将持续多久?

根据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发布的大风橙色预警,预计13日北方地区多地仍有5级至7级大风,阵风8级至10级。大风较前一天有所减弱,但冷空气的影响仍在持续。

“今天(13日),南方地区风力明显减弱,浮尘天气将会出现较长时间滞留,预计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华南等地沙尘将持续到14日上午。”饶晓琴说。

气象专家提醒,沙尘影响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户外活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佩戴好口罩。

北京:六成测站极大风9级以上 最大阵风达14级

据北京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11日17时至13日06时,全市573个测站中有509个测站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350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及以上,占比60%。16个测站极大风达12至14级。全市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为45.8米每秒,达到14级。浅山区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房山产业园,为39.0米每秒,达到13级。平原地区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通州西太平庄,为30.5米每秒,达到11级。

据了解,根据我国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11、12级或以上的风在陆上很少见,多见于高海拔山区,这些地方可能会在地形“狭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局地的强风天气。

目前,北京的延庆、怀柔、昌平、门头沟、房山、海淀、石景山、丰台、通州区仍处于大风橙色预警中。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顺义、平谷、密云区已于12日夜间降级为大风黄色预警。但气象部门提示,13日北京仍然处于大风较强时段。大风天气期间严禁一切室外用火行为,大风橙色预警区域非必要不出行,大风黄色预警区域老、弱、病、幼减少户外活动,请继续做好防范。

北京市气象台降级发布分区域大风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

预计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今日结束

北京市气象台于13日17时降级发布分区域的大风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3日20时至14日17时,北京的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门头沟、房山区,以及石景山、海淀和丰台等区的部分地区,有9级左右阵风,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0级以上,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顺义、通州有7、8级阵风,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受低涡影响,北京市4月11日傍晚开始出现大风天气,12日白天为风力最强时段。此次大风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北京20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13站极大风突破近十年4月同期极值,8站突破建站以来4月同期极值。11日17时至13日16时,全市有517个测站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345个测站极大风达9至11级,16个测站极大风达12至14级。全市极大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为45.8米每秒,达到14级,平原地区极大风速出现在通州西太平庄,为30.5米每秒,达到11级。

据介绍,预计北京13日夜间至14日傍晚偏北风4至5级,平原地区阵风7至8级,西部和北部地区9级左右。14日傍晚风力明显减弱,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结束。

 

气象科普:

阵风、平均风、大风有何区别?

近期,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到来,多地有关气象话题备受关注,不少生活提示中出现“大风”“阵风”等概念。那么,这些名词有何区别?风力等级又是如何划分的?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颖说,描述风通常会用平均风和阵风两个概念。平均风的速度指的是一定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通常指2分钟和10分钟内测得的持续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长时间内的风速变化情况。

阵风是瞬时极大风速,指的是3秒内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突然的、强烈的风力。

王颖说:“平均风代表了更加稳定的风速,一般来看,瞬时风速影响更大,公众要重点防范这种瞬时极大风的威力。”

根据天津市气象台对11日夜间京津冀地区监测情况,天津地区夜间主要是以8至9级阵风为主,即代表了当时的瞬时极大风速。

“大风”“烈风”“狂风”,甚至“暴风”“飓风”,则指的是风力等级名称。比如,风速为8级阵风,根据风力等级划分标准,瞬间风速达到“大风”的等级,对应的陆地地面物象为“折毁树枝”。

11日21时起,天津市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截至12日12时,全市出现西北风6至7级、阵风10至12级;最大阵风43.2米/秒(14级),出现在蓟州区盘山,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天津中心城区出现西北风6至7级、阵风10级,最大阵风25.3米/秒(10级)出现在红桥区,已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文字:新华社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吴颖琼
影响18省份,北方沙尘为何一直吹到海南?
珠海特区报 2025-04-13 23:24

连日来北方的极端大风,导致沙尘大范围传输,一路向南,跨过长江、进入华南,最远抵达海南省的北部,形成了近年来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13日,北到新疆和内蒙古、南到广东和海南,全国18个省份有扬沙或浮尘天气。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还将持续多久?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

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地面大风和沙尘传输影响,预计13日8时至14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大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山西西部、河北西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中部、湖北中部、湖南大部、江西中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广西东部、海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饶晓琴说,这次沙尘天气影响到这么偏南的地方还是比较少见的。上一次沙尘如此远距离传输,还要追溯到2010年3月,最远抵达了我国的福建和台湾。

连日来,沙尘天气过程由北而南范围逐渐扩大。

1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雨雪、强对流、沙尘)三级应急响应。

11日,北方地区出现大风,甘、宁、晋、京、豫局地达到14级至15级。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中西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新疆和田、内蒙古阿拉善和鄂尔多斯、甘肃武威和白银、宁夏、陕西延安和宝鸡、山西运城、河北衡水和邢台等局地出现沙尘暴。

12日,强劲大风继续席卷北方地区,平均风力达到5级以上,阵风风力普遍达到8级至10级,内蒙古宁晋京津冀豫吉局地风力达到13级至14级。大风影响下,沙尘由北向南蔓延,跨过长江,抵达华南,南方大部地区出现浮尘天气。

三大原因使沙尘大范围扩散

“从气象监测来看,4月10日至1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沙尘天气,最远传输到了重庆、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北部,普遍都观测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饶晓琴说。

饶晓琴分析,造成本次大范围沙尘天气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极端大风导致的沙尘天气强度大,达到强沙尘暴等级,在上游沙源区的起沙量非常可观。

其次,沙尘传输高度高。在高空强风作用下,沙尘气团移动速度快,沿偏北路径长驱直入,传输到西南、江南、华南等地。

三是南方地区的降水结束时间早。沙尘天气基本是追着雨跑的,降水刚结束沙尘就来了,缺少降水的清除沉降作用,导致沙尘传输过程中沉降少,一路向南抵达了海南北部。

本次沙尘天气影响期间,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沙尘天气还将持续多久?

根据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发布的大风橙色预警,预计13日北方地区多地仍有5级至7级大风,阵风8级至10级。大风较前一天有所减弱,但冷空气的影响仍在持续。

“今天(13日),南方地区风力明显减弱,浮尘天气将会出现较长时间滞留,预计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华南等地沙尘将持续到14日上午。”饶晓琴说。

气象专家提醒,沙尘影响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户外活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佩戴好口罩。

北京:六成测站极大风9级以上 最大阵风达14级

据北京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11日17时至13日06时,全市573个测站中有509个测站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350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及以上,占比60%。16个测站极大风达12至14级。全市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为45.8米每秒,达到14级。浅山区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房山产业园,为39.0米每秒,达到13级。平原地区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通州西太平庄,为30.5米每秒,达到11级。

据了解,根据我国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11、12级或以上的风在陆上很少见,多见于高海拔山区,这些地方可能会在地形“狭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局地的强风天气。

目前,北京的延庆、怀柔、昌平、门头沟、房山、海淀、石景山、丰台、通州区仍处于大风橙色预警中。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顺义、平谷、密云区已于12日夜间降级为大风黄色预警。但气象部门提示,13日北京仍然处于大风较强时段。大风天气期间严禁一切室外用火行为,大风橙色预警区域非必要不出行,大风黄色预警区域老、弱、病、幼减少户外活动,请继续做好防范。

北京市气象台降级发布分区域大风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

预计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今日结束

北京市气象台于13日17时降级发布分区域的大风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3日20时至14日17时,北京的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门头沟、房山区,以及石景山、海淀和丰台等区的部分地区,有9级左右阵风,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0级以上,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顺义、通州有7、8级阵风,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受低涡影响,北京市4月11日傍晚开始出现大风天气,12日白天为风力最强时段。此次大风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北京20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13站极大风突破近十年4月同期极值,8站突破建站以来4月同期极值。11日17时至13日16时,全市有517个测站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345个测站极大风达9至11级,16个测站极大风达12至14级。全市极大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为45.8米每秒,达到14级,平原地区极大风速出现在通州西太平庄,为30.5米每秒,达到11级。

据介绍,预计北京13日夜间至14日傍晚偏北风4至5级,平原地区阵风7至8级,西部和北部地区9级左右。14日傍晚风力明显减弱,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结束。

 

气象科普:

阵风、平均风、大风有何区别?

近期,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到来,多地有关气象话题备受关注,不少生活提示中出现“大风”“阵风”等概念。那么,这些名词有何区别?风力等级又是如何划分的?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颖说,描述风通常会用平均风和阵风两个概念。平均风的速度指的是一定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通常指2分钟和10分钟内测得的持续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长时间内的风速变化情况。

阵风是瞬时极大风速,指的是3秒内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突然的、强烈的风力。

王颖说:“平均风代表了更加稳定的风速,一般来看,瞬时风速影响更大,公众要重点防范这种瞬时极大风的威力。”

根据天津市气象台对11日夜间京津冀地区监测情况,天津地区夜间主要是以8至9级阵风为主,即代表了当时的瞬时极大风速。

“大风”“烈风”“狂风”,甚至“暴风”“飓风”,则指的是风力等级名称。比如,风速为8级阵风,根据风力等级划分标准,瞬间风速达到“大风”的等级,对应的陆地地面物象为“折毁树枝”。

11日21时起,天津市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截至12日12时,全市出现西北风6至7级、阵风10至12级;最大阵风43.2米/秒(14级),出现在蓟州区盘山,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天津中心城区出现西北风6至7级、阵风10级,最大阵风25.3米/秒(10级)出现在红桥区,已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文字:新华社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