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创新“金钻凤梨+鱼塘”立体种养模式,探路湾区“渔果共生”新经济

凤梨苗沿着鱼塘整齐排列,与龙眼树、荔枝树、落羽杉交织成绿色的生态画卷,这是记者近日在珠海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看到的“新鲜事”。这种独特的“渔果共生”模式,将渔业养殖与林果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鱼果共生,鱼肥果香。

跟随着三板村党委书记周卫红,记者来到三板村凤梨示范点,目光所及,阡陌小道纵横交织,鱼塘虾池被分割成无数个银白色方块。与普通鱼塘不同的是,鱼塘边坡及周边空闲地上,一排排凤梨苗长势良好。

三板村有“特色水乡第一村”的美誉,也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大部分村民依水而居,以水产养殖为生。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市农业农村局从台创园引进优质品种,选取红旗镇5个村居作为试点,探索“鱼塘+凤梨+果树”立体种养模式,将苗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出一条“生态增值、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新路径。

“我们村首批8000多棵金钻凤梨于去年11月种植,优质苗大概八个月就可以收成,价格每斤15元左右,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给村民带来实在的收入。”周卫红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帮助村民做好科学管护,市农业农村局多次邀请专家到种植户塘头开展“田间课堂”,为村民“一对一”提供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程技术指导。首批“尝鲜”的种植户黄钊洪逢人便说“渔果共生”的好处,“不仅不易生病、方便打理,还减少了肥料用量,期待今年的好收成”。

记者了解到,全市首批3万株凤梨产量预计可达9万斤,产值超45万元。今年,这种新型种养模式将在全市推广种植2万株凤梨,同时力争推动绿美庭院建设达1万个,让更多乡村绘就“绿富同兴”的新画卷。

随着“绿美经济”茁壮成长,珠海正解锁更多土地“增值新密码”。今年,珠海投入700万元采购约6万株优质果苗,免费发放给村集体和村民种植,并建立“技术指导+电商包销”双保障体系。目前,全市组建的170支技术轻骑兵队伍,每月开展种植巡查,同步搭建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管控。

文字:佘映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
珠海创新“金钻凤梨+鱼塘”立体种养模式,探路湾区“渔果共生”新经济
珠海特区报 2025-04-15 02:25

凤梨苗沿着鱼塘整齐排列,与龙眼树、荔枝树、落羽杉交织成绿色的生态画卷,这是记者近日在珠海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看到的“新鲜事”。这种独特的“渔果共生”模式,将渔业养殖与林果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鱼果共生,鱼肥果香。

跟随着三板村党委书记周卫红,记者来到三板村凤梨示范点,目光所及,阡陌小道纵横交织,鱼塘虾池被分割成无数个银白色方块。与普通鱼塘不同的是,鱼塘边坡及周边空闲地上,一排排凤梨苗长势良好。

三板村有“特色水乡第一村”的美誉,也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大部分村民依水而居,以水产养殖为生。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市农业农村局从台创园引进优质品种,选取红旗镇5个村居作为试点,探索“鱼塘+凤梨+果树”立体种养模式,将苗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出一条“生态增值、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新路径。

“我们村首批8000多棵金钻凤梨于去年11月种植,优质苗大概八个月就可以收成,价格每斤15元左右,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给村民带来实在的收入。”周卫红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帮助村民做好科学管护,市农业农村局多次邀请专家到种植户塘头开展“田间课堂”,为村民“一对一”提供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程技术指导。首批“尝鲜”的种植户黄钊洪逢人便说“渔果共生”的好处,“不仅不易生病、方便打理,还减少了肥料用量,期待今年的好收成”。

记者了解到,全市首批3万株凤梨产量预计可达9万斤,产值超45万元。今年,这种新型种养模式将在全市推广种植2万株凤梨,同时力争推动绿美庭院建设达1万个,让更多乡村绘就“绿富同兴”的新画卷。

随着“绿美经济”茁壮成长,珠海正解锁更多土地“增值新密码”。今年,珠海投入700万元采购约6万株优质果苗,免费发放给村集体和村民种植,并建立“技术指导+电商包销”双保障体系。目前,全市组建的170支技术轻骑兵队伍,每月开展种植巡查,同步搭建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管控。

文字:佘映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