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近日成功落地。日前,深圳首轮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达76.76亿元,平均利率保持全国最低,资金广泛投向民生、产业、新基建等领域。这一改革不仅优化了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流程,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标志着深圳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进程:专项债“自审自发”全链条工作完成
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开展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深圳在列。
为把握试点权限的下放机遇,深圳抓紧时间建机制、做方案、审项目、出结果,目前深圳历史上第一次专项债“自审自发”全链条工作已顺利完成。
机制上,建立了发改管项目、财政管资金、主管部门管行业、项目单位落实债券申报发行主体责任的“三管一负责”部门间协作机制,及市区“一盘棋”联评联审机制,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审核上,建立了“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的评审机制,项目单位“随时报、不用等”,审核部门“集中审、加快核”,努力做到项目准备一到位,资金立刻就跟上,真正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行上,综合经济形势和项目条件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专项债项目投资计划,相机而动、滚动发行,一年内分多个批次为项目注入债券资金,确保资金不滞留、不沉淀,早使用、见效益。
用途:首轮发行新债平均利率保持全国最低
深圳首批“自审自发”的8只新增专项债现已成功发行,发行规模达76.76亿元。招标发行市场认可度高,承销商认购踊跃,招标边际认购倍数达2.47倍,总体加权平均发行利率1.92%,继续保持全国最低。
秉持“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结合的原则,新增专项债围绕强产业、惠民生、增后劲,投向牵引带动性强、市民群众关心的标志性项目。
“投资于人”,专项债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办实事;“投资于物”,专项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扩大内需上有作为。
例如,深圳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项目获得专项债支持,建成后将提供600张床位,260个停车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项目也获得资金支持,建成后将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此外,深圳还将专项债资金广泛投向住房、教育、医疗、文体、交通、产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
在2024年发行新增专项债751亿元的基础上,深圳计划2025年发行使用更大规模专项债,全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管理: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发行只是专项债全周期管理“长跑”中的第一步;后续要靠科学的“投后管理”为资金保驾护航。
深圳已建立专项债“借、用、管、还”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明确债券发行后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还本付息、资产管理等要求,定期统计项目投后管理情况,强化收入跟踪归集,常态化开展风险评估,严防专项债兑付风险。
此外,深圳还注重运用地方政府债券深化深港合作。2024年8月,深圳成功在香港发行7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480亿元,订单倍数达6.9倍,创历史新高。
2024年8月,深圳成功在香港发行7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连续第4年在港发债。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480亿元,订单倍数达6.9倍,创历史新高,贝莱德、施罗德等全球排名前列的境外投资机构首次购买深圳债券,有效聚集了全球优质资源要素。
深圳市财政局表示,2025年,深圳将继续争取赴境外发债,实现各方互利互惠,共谋共促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央视新闻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深圳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近日成功落地。日前,深圳首轮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达76.76亿元,平均利率保持全国最低,资金广泛投向民生、产业、新基建等领域。这一改革不仅优化了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流程,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标志着深圳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进程:专项债“自审自发”全链条工作完成
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开展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深圳在列。
为把握试点权限的下放机遇,深圳抓紧时间建机制、做方案、审项目、出结果,目前深圳历史上第一次专项债“自审自发”全链条工作已顺利完成。
机制上,建立了发改管项目、财政管资金、主管部门管行业、项目单位落实债券申报发行主体责任的“三管一负责”部门间协作机制,及市区“一盘棋”联评联审机制,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审核上,建立了“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的评审机制,项目单位“随时报、不用等”,审核部门“集中审、加快核”,努力做到项目准备一到位,资金立刻就跟上,真正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行上,综合经济形势和项目条件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专项债项目投资计划,相机而动、滚动发行,一年内分多个批次为项目注入债券资金,确保资金不滞留、不沉淀,早使用、见效益。
用途:首轮发行新债平均利率保持全国最低
深圳首批“自审自发”的8只新增专项债现已成功发行,发行规模达76.76亿元。招标发行市场认可度高,承销商认购踊跃,招标边际认购倍数达2.47倍,总体加权平均发行利率1.92%,继续保持全国最低。
秉持“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结合的原则,新增专项债围绕强产业、惠民生、增后劲,投向牵引带动性强、市民群众关心的标志性项目。
“投资于人”,专项债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办实事;“投资于物”,专项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扩大内需上有作为。
例如,深圳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项目获得专项债支持,建成后将提供600张床位,260个停车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项目也获得资金支持,建成后将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此外,深圳还将专项债资金广泛投向住房、教育、医疗、文体、交通、产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
在2024年发行新增专项债751亿元的基础上,深圳计划2025年发行使用更大规模专项债,全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管理: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发行只是专项债全周期管理“长跑”中的第一步;后续要靠科学的“投后管理”为资金保驾护航。
深圳已建立专项债“借、用、管、还”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明确债券发行后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还本付息、资产管理等要求,定期统计项目投后管理情况,强化收入跟踪归集,常态化开展风险评估,严防专项债兑付风险。
此外,深圳还注重运用地方政府债券深化深港合作。2024年8月,深圳成功在香港发行7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480亿元,订单倍数达6.9倍,创历史新高。
2024年8月,深圳成功在香港发行7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连续第4年在港发债。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480亿元,订单倍数达6.9倍,创历史新高,贝莱德、施罗德等全球排名前列的境外投资机构首次购买深圳债券,有效聚集了全球优质资源要素。
深圳市财政局表示,2025年,深圳将继续争取赴境外发债,实现各方互利互惠,共谋共促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央视新闻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