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质造”光伏产品加速迈向领先行列

每天,当太阳升起,阳光洒满大地,一批“金湾质造”的光伏产品随即被“唤醒”,在世界各地持续输出电力——它们的形态各异,有些是大尺寸的高纯硅片,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有些是大楼外的光伏幕墙,吸收阳光并创造建筑所需的光和热……如今它们已然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里的佼佼者。多元的产品、充沛的供给、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标签清晰折射了金湾区在光伏产业这一新能源细分领域里的布局:从硅片生产、电池组装,再到光伏幕墙、储能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集聚高景太阳能、远东光伏等一批新能源光伏企业,让阳光所到之处都有“金湾质造”,擦亮属于大湾区的绿色招牌。

远东光伏生产车间。

远东光伏:

能够自己发电的大楼是怎样建成的?

当人们说起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可能会联想到黑压压的太阳能电池板。而如今,位于金湾区红旗镇的远东光伏,正在致力运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所用的外立面幕墙上,让建筑也能在阳光下进行发电。

“以假乱真”——

建筑外墙秒变光伏电场

这些来自金湾的光伏幕墙材料,与传统的硅片电池形态有着巨大不同。在远东光伏的生产园区里,安装有一整面的光伏建材墙,上面展示有铝板光伏幕墙、石材光伏幕墙等新型产品。在阳光下看,它们与真正的铝板、石材并无太大区别。现在,这些“以假乱真”的幕墙材料,已经遍布在远东幕墙光伏生产区域的各个角落。尽管肉眼上很难分辨其形态,但是它们发出来的电却是实打实的——整个园区现已安装BIPV产品1535平方米,年预估生产发电量达到14万度。

“一栋大型写字楼的外立面,有将近5万-6万平方米的幕墙空间。如果合理应用BIPV产品,就能够充分利用幕墙进行绿色电能生产。”远东光伏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随着BIPV产品的推广覆盖,今后更多建筑都能够“自己发电”,成为零碳战略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历经多年技术攻关与研发,远东光伏已经生产制造多材质、多功率的光伏幕墙产品,真正做到了“好看、好用、耐用”,产品在珠海、深圳、香港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备受关注的“亚洲最大室内滑雪场”——前海华发冰雪大世界,也将在建筑屋面应用远东光伏的BIPV产品,预估每年发电超600万度。

“与光同行”——

技术基因支撑产品口碑

“传统的光伏幕墙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但是行业难题是如何将这些材料做到更轻、更薄的同时,还能保证幕墙的发电效率。”远东光伏技术负责人介绍,多年积累的幕墙研发与设计经验,成为了他们开辟光伏赛道的最大优势。

作为全球前三的专业幕墙公司,远东幕墙已在全球参与1000多个项目的建设,其中不乏为“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香港恒基大厦、深圳超级总部C塔等大型项目提供高品质的幕墙产品,堪称金湾制造的一张“世界级名片”。从2021年启动技术研发以来,远东光伏团队扎根金湾红旗镇,相继开发出超百项光伏幕墙领域的技术专利,使产品具有外观美、结构强、轻量化等特点,从传统幕墙生产商化身零碳建筑的创造者。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订单,也推动着远东光伏进入到产能提升的全新发展阶段。3月,远东光伏的新车间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走进该车间可以看到,切割、上釉、合片等生产设备都已安装到位。一片片试产出来的光伏幕墙产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等待检验。据悉,未来这里将年产出超15万平方米的光伏幕墙产品。

与“光”同行,金湾走在前列。据介绍,该车间的产品也有望在金湾本地得到广泛应用。沙脊村民房、红旗糖厂公共建筑、金欣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地,正在与远东光伏合作开展应用场景的试点工作,致力将建筑光伏发电的“金湾经验”推广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

高景太阳能珠海基地。

高景太阳能:

“蛙跃式”产业结构布局助力成为全球前三

在金湾三灶镇,一条条高纯度单晶硅棒在此完成切片等工序后,化身为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大尺寸硅片——这是高景太阳能珠海基地的现实写照,去年这里实现50GW的满产产量,高景太阳能全球出货量也累计达到150GW,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硅片生产商。

金湾速度

补齐光伏产业重要一环

硅片是光伏发电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2020年的澳珠企业家峰会上,珠海市国资委与高景太阳能共同签署了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并将首个硅片生产基地落地珠海金湾区。该项目的落地也补齐了珠海光伏产业最缺失的一环——从上游硅片生产,到下游BIPV等产品应用,金湾区光伏全产业链条逐渐成型。

其后,依托金湾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包括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拿地即开工”的审批创新,以及针对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具体措施,高景项目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也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景太阳能一期15GW单晶硅片项目于2021年率先投产,圆满达成当年开工、投产与盈利的三重目标,实现27.83亿元营业收入,并以“技术突破+高景速度”,点亮了一张“金湾质造”的新名片。

打造了高景太阳能的“硅基”之后,2022年企业实现稳健成长,4月实现二期15GW单晶硅片满产,2023年4月实现三期20GW单晶硅片满产。

服务赋能

地企合作跑出跨越速度

高景太阳能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招商所关注的集群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威力”。据悉,高景太阳能带动了超过20家配套企业落户珠海,并与格力智能装备、中兴新能源等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关系。

“抱团”的产业,能够借力规模效应实现倍增发展。近年来,以光伏能源为代表的金湾区新能源产业不断提速,助力珠海光伏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大关。如何才能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长效延续产业链的活力?

以高景太阳能项目为例,金湾区创新实施“链长制”服务模式,由区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提供全流程服务。这种精准的服务机制,助力高景一期项目仅用140天就完成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在此基础上,高景开始谋划未来更大的蓝图——通过布局硅棒、硅片、组件、电站,形成独特的“蛙跃式”产业结构布局,打造独特的动态平衡模式。其中,计划以硅片制造为核心锚点向上延伸保障原材料供应安全,向下延伸建立技术验证场景,实现“稳中求进”的产业控制力,长久地为行业发展发挥力量。

“未来我们将依托珠海‘绿色低碳示范城’建设,打造涵盖BIPV光伏建筑、海上光伏实证基地的零碳产业综合体,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提供‘高景样本’。”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
“金湾质造”光伏产品加速迈向领先行列
珠海特区报 2025-04-16 01:54

每天,当太阳升起,阳光洒满大地,一批“金湾质造”的光伏产品随即被“唤醒”,在世界各地持续输出电力——它们的形态各异,有些是大尺寸的高纯硅片,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有些是大楼外的光伏幕墙,吸收阳光并创造建筑所需的光和热……如今它们已然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里的佼佼者。多元的产品、充沛的供给、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标签清晰折射了金湾区在光伏产业这一新能源细分领域里的布局:从硅片生产、电池组装,再到光伏幕墙、储能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集聚高景太阳能、远东光伏等一批新能源光伏企业,让阳光所到之处都有“金湾质造”,擦亮属于大湾区的绿色招牌。

远东光伏生产车间。

远东光伏:

能够自己发电的大楼是怎样建成的?

当人们说起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可能会联想到黑压压的太阳能电池板。而如今,位于金湾区红旗镇的远东光伏,正在致力运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所用的外立面幕墙上,让建筑也能在阳光下进行发电。

“以假乱真”——

建筑外墙秒变光伏电场

这些来自金湾的光伏幕墙材料,与传统的硅片电池形态有着巨大不同。在远东光伏的生产园区里,安装有一整面的光伏建材墙,上面展示有铝板光伏幕墙、石材光伏幕墙等新型产品。在阳光下看,它们与真正的铝板、石材并无太大区别。现在,这些“以假乱真”的幕墙材料,已经遍布在远东幕墙光伏生产区域的各个角落。尽管肉眼上很难分辨其形态,但是它们发出来的电却是实打实的——整个园区现已安装BIPV产品1535平方米,年预估生产发电量达到14万度。

“一栋大型写字楼的外立面,有将近5万-6万平方米的幕墙空间。如果合理应用BIPV产品,就能够充分利用幕墙进行绿色电能生产。”远东光伏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随着BIPV产品的推广覆盖,今后更多建筑都能够“自己发电”,成为零碳战略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历经多年技术攻关与研发,远东光伏已经生产制造多材质、多功率的光伏幕墙产品,真正做到了“好看、好用、耐用”,产品在珠海、深圳、香港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备受关注的“亚洲最大室内滑雪场”——前海华发冰雪大世界,也将在建筑屋面应用远东光伏的BIPV产品,预估每年发电超600万度。

“与光同行”——

技术基因支撑产品口碑

“传统的光伏幕墙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但是行业难题是如何将这些材料做到更轻、更薄的同时,还能保证幕墙的发电效率。”远东光伏技术负责人介绍,多年积累的幕墙研发与设计经验,成为了他们开辟光伏赛道的最大优势。

作为全球前三的专业幕墙公司,远东幕墙已在全球参与1000多个项目的建设,其中不乏为“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香港恒基大厦、深圳超级总部C塔等大型项目提供高品质的幕墙产品,堪称金湾制造的一张“世界级名片”。从2021年启动技术研发以来,远东光伏团队扎根金湾红旗镇,相继开发出超百项光伏幕墙领域的技术专利,使产品具有外观美、结构强、轻量化等特点,从传统幕墙生产商化身零碳建筑的创造者。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订单,也推动着远东光伏进入到产能提升的全新发展阶段。3月,远东光伏的新车间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走进该车间可以看到,切割、上釉、合片等生产设备都已安装到位。一片片试产出来的光伏幕墙产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等待检验。据悉,未来这里将年产出超15万平方米的光伏幕墙产品。

与“光”同行,金湾走在前列。据介绍,该车间的产品也有望在金湾本地得到广泛应用。沙脊村民房、红旗糖厂公共建筑、金欣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地,正在与远东光伏合作开展应用场景的试点工作,致力将建筑光伏发电的“金湾经验”推广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

高景太阳能珠海基地。

高景太阳能:

“蛙跃式”产业结构布局助力成为全球前三

在金湾三灶镇,一条条高纯度单晶硅棒在此完成切片等工序后,化身为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大尺寸硅片——这是高景太阳能珠海基地的现实写照,去年这里实现50GW的满产产量,高景太阳能全球出货量也累计达到150GW,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硅片生产商。

金湾速度

补齐光伏产业重要一环

硅片是光伏发电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2020年的澳珠企业家峰会上,珠海市国资委与高景太阳能共同签署了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并将首个硅片生产基地落地珠海金湾区。该项目的落地也补齐了珠海光伏产业最缺失的一环——从上游硅片生产,到下游BIPV等产品应用,金湾区光伏全产业链条逐渐成型。

其后,依托金湾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包括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拿地即开工”的审批创新,以及针对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具体措施,高景项目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也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景太阳能一期15GW单晶硅片项目于2021年率先投产,圆满达成当年开工、投产与盈利的三重目标,实现27.83亿元营业收入,并以“技术突破+高景速度”,点亮了一张“金湾质造”的新名片。

打造了高景太阳能的“硅基”之后,2022年企业实现稳健成长,4月实现二期15GW单晶硅片满产,2023年4月实现三期20GW单晶硅片满产。

服务赋能

地企合作跑出跨越速度

高景太阳能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招商所关注的集群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威力”。据悉,高景太阳能带动了超过20家配套企业落户珠海,并与格力智能装备、中兴新能源等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关系。

“抱团”的产业,能够借力规模效应实现倍增发展。近年来,以光伏能源为代表的金湾区新能源产业不断提速,助力珠海光伏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大关。如何才能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长效延续产业链的活力?

以高景太阳能项目为例,金湾区创新实施“链长制”服务模式,由区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提供全流程服务。这种精准的服务机制,助力高景一期项目仅用140天就完成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在此基础上,高景开始谋划未来更大的蓝图——通过布局硅棒、硅片、组件、电站,形成独特的“蛙跃式”产业结构布局,打造独特的动态平衡模式。其中,计划以硅片制造为核心锚点向上延伸保障原材料供应安全,向下延伸建立技术验证场景,实现“稳中求进”的产业控制力,长久地为行业发展发挥力量。

“未来我们将依托珠海‘绿色低碳示范城’建设,打造涵盖BIPV光伏建筑、海上光伏实证基地的零碳产业综合体,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提供‘高景样本’。”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