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十年 外贸进出口值年均增长约10%

记者从广州海关获悉,自2015年4月21日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广州海关累计推出自主创新举措60项,其中4项创新制度获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38项创新制度在广东省内复制推广,13项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南沙自贸试验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超4500家,较挂牌时增长超17倍。外贸进出口值由2015年的748亿元人民币升至2024年的1913.6亿元人民币,增长1.6倍,年均增长约10%。

南沙自贸试验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跨境电商、美食美酒及冷链等分拨业务在这里聚集。走进位于南沙自贸试验区内的综合保税区内仓库,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应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模式的进口葡萄酒进行查验,经过细致快速的验放,这批来自法国等地的红酒完成了由“保税货物”到“非保税货物”的转换,随后将转运至仓库存储,等待送往千家万户。

“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等政策支持下,我们的非保税货物可与保税货物实现同仓存储,性质互转时不需要实物进出综保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区内仓储资源,而且也为我们节约了管理和物流成本。得益于政策优势,近年来我们的业务量持续增长,现在日均进口葡萄酒约1万瓶。”骏德商业集团总裁助理陈颂表示,该公司将持续拓展货物品牌品类,将经营业务从酒类商贸拓展到咖啡供应链等服务。

广州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张鼎炜介绍,为加快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海关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持续深化深层次改革创新,以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加快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今年一季度,南沙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超6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高标准国际贸易枢纽区功能不断增强。

支持南沙打造大湾区规则衔接高地。广州海关加快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先行启动区优势,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建立交流互访、信息互通、技术对接等一系列沟通协作机制,先后会同广州市相关部门出台两批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对纳入清单的29项科研用物资提供通关便利,促进跨境科研物资便捷流动。

支持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海关创新推出的“一港通”项目,以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码头和铁路陆港为支线港,推动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货物平均堆存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2天以内。目前“一港通”模式已开通航线23条,覆盖广东、湖南、贵州三省12个城市的19个内河码头和4个铁路陆港,业务量超53万标箱,受惠企业超3000家。推进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南沙)建设,货物在南沙口岸“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后,可运至广州、深圳机场快速出口,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30%。

聚焦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广州海关强化制度系统集成支持跨境电商枢纽基地建设,推出覆盖申报、身份验核、税费支付、出口退货等跨境电商全流程的改革“组合拳”,在全国率先打造“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新模式”。深化协同监管激发“保税+”新业态新动能,创新推出“保税+会展”模式,推出汽车进口叠加保税仓储、展示交易、担保减免等制度集成,积极推动保税租赁业务货物类别由客机拓展至直升机、发动机,助力南沙在延长产业链、技术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自2015年开展保税租赁业务以来,已有100家相关企业落户南沙综合保税区,累计进口货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

下一步,广州海关将继续以改革破题、以服务赋能,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粤港澳经贸规则机制“软联通”,支持汽车保税维修、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等重点项目发展,助力南沙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何进
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十年 外贸进出口值年均增长约10%
南方+ 2025-04-21 17:30

记者从广州海关获悉,自2015年4月21日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广州海关累计推出自主创新举措60项,其中4项创新制度获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38项创新制度在广东省内复制推广,13项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南沙自贸试验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超4500家,较挂牌时增长超17倍。外贸进出口值由2015年的748亿元人民币升至2024年的1913.6亿元人民币,增长1.6倍,年均增长约10%。

南沙自贸试验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跨境电商、美食美酒及冷链等分拨业务在这里聚集。走进位于南沙自贸试验区内的综合保税区内仓库,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应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模式的进口葡萄酒进行查验,经过细致快速的验放,这批来自法国等地的红酒完成了由“保税货物”到“非保税货物”的转换,随后将转运至仓库存储,等待送往千家万户。

“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等政策支持下,我们的非保税货物可与保税货物实现同仓存储,性质互转时不需要实物进出综保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区内仓储资源,而且也为我们节约了管理和物流成本。得益于政策优势,近年来我们的业务量持续增长,现在日均进口葡萄酒约1万瓶。”骏德商业集团总裁助理陈颂表示,该公司将持续拓展货物品牌品类,将经营业务从酒类商贸拓展到咖啡供应链等服务。

广州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张鼎炜介绍,为加快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海关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持续深化深层次改革创新,以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加快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今年一季度,南沙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超6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高标准国际贸易枢纽区功能不断增强。

支持南沙打造大湾区规则衔接高地。广州海关加快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先行启动区优势,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建立交流互访、信息互通、技术对接等一系列沟通协作机制,先后会同广州市相关部门出台两批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对纳入清单的29项科研用物资提供通关便利,促进跨境科研物资便捷流动。

支持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海关创新推出的“一港通”项目,以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码头和铁路陆港为支线港,推动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货物平均堆存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2天以内。目前“一港通”模式已开通航线23条,覆盖广东、湖南、贵州三省12个城市的19个内河码头和4个铁路陆港,业务量超53万标箱,受惠企业超3000家。推进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南沙)建设,货物在南沙口岸“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后,可运至广州、深圳机场快速出口,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30%。

聚焦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广州海关强化制度系统集成支持跨境电商枢纽基地建设,推出覆盖申报、身份验核、税费支付、出口退货等跨境电商全流程的改革“组合拳”,在全国率先打造“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新模式”。深化协同监管激发“保税+”新业态新动能,创新推出“保税+会展”模式,推出汽车进口叠加保税仓储、展示交易、担保减免等制度集成,积极推动保税租赁业务货物类别由客机拓展至直升机、发动机,助力南沙在延长产业链、技术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自2015年开展保税租赁业务以来,已有100家相关企业落户南沙综合保税区,累计进口货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

下一步,广州海关将继续以改革破题、以服务赋能,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粤港澳经贸规则机制“软联通”,支持汽车保税维修、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等重点项目发展,助力南沙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