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珠海位居全省第五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从人才供给、需求、吸引、生态四个维度,对全国296个城市新质人才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评。珠海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第27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居第5位。其中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第20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居第2位。

报告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崛起,人才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报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关键新质领域,分析新质人才分布流动特征以及全国整体概况。报告显示,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梯度显著,东部领跑全国: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紧随其后。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表现突出,但与东部相比仍有差距。在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排第27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紧随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之后居第5位。

在人才供给维度上,数据显示,新质人才主要流向经济活跃区域,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全国50%的新质人才流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占据主导地位。京沪深高端新质人才汇聚:北京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在全国硕博学历新质人才中占比达11%,位居首位。京沪深吸引全国超两成的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在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新质人才供给指标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排第36位。

在人才需求维度上,据统计,主要城市新质人才需求差异化显著:京沪深提供了24%的新质人才岗位,北京招聘职位占全国10%,深圳8%,上海6%。高端产业带动需求井喷,技术岗位持续走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岗位占据新质产业招聘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新质人才需求指标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依然排第36位。

在城市吸引力维度上,报告显示,核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对流动新质人才吸引力较强:深圳吸引全国6%的流动新质人才,一线城市持续扮演“人才磁铁”的角色。流动趋势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相符:长三角和珠三角借助完善的交通网络与产业链优势,吸引全国43%的流动新质人才,人才流动正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新质人才吸引指标排名前50位城市中,珠海排第27位。

最后,聚焦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报告显示,经济发达城市人才生态优越,科教资源富集或重视科教投入的城市,环境优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容易吸引人才。在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名前50位城市中,珠海排第20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紧随广州之后居第2位。

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的构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有相关文献作出,报告中的“新质人才”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所需知识和技能,有意愿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对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的人。上述报告将新质产业的核心技术岗位界定为新质岗位。同时,将投向新质产业核心技术岗位的人才定义为新质人才。

封面图:李建束 摄
文字:苏振华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珠海位居全省第五
观海融媒 2025-04-22 17:43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从人才供给、需求、吸引、生态四个维度,对全国296个城市新质人才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评。珠海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第27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居第5位。其中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第20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居第2位。

报告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崛起,人才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报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关键新质领域,分析新质人才分布流动特征以及全国整体概况。报告显示,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梯度显著,东部领跑全国: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紧随其后。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表现突出,但与东部相比仍有差距。在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排第27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紧随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之后居第5位。

在人才供给维度上,数据显示,新质人才主要流向经济活跃区域,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全国50%的新质人才流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占据主导地位。京沪深高端新质人才汇聚:北京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在全国硕博学历新质人才中占比达11%,位居首位。京沪深吸引全国超两成的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在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新质人才供给指标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排第36位。

在人才需求维度上,据统计,主要城市新质人才需求差异化显著:京沪深提供了24%的新质人才岗位,北京招聘职位占全国10%,深圳8%,上海6%。高端产业带动需求井喷,技术岗位持续走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岗位占据新质产业招聘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新质人才需求指标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珠海依然排第36位。

在城市吸引力维度上,报告显示,核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对流动新质人才吸引力较强:深圳吸引全国6%的流动新质人才,一线城市持续扮演“人才磁铁”的角色。流动趋势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相符:长三角和珠三角借助完善的交通网络与产业链优势,吸引全国43%的流动新质人才,人才流动正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新质人才吸引指标排名前50位城市中,珠海排第27位。

最后,聚焦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报告显示,经济发达城市人才生态优越,科教资源富集或重视科教投入的城市,环境优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容易吸引人才。在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名前50位城市中,珠海排第20位;在上榜的广东省城市中,紧随广州之后居第2位。

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的构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有相关文献作出,报告中的“新质人才”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所需知识和技能,有意愿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对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的人。上述报告将新质产业的核心技术岗位界定为新质岗位。同时,将投向新质产业核心技术岗位的人才定义为新质人才。

封面图:李建束 摄
文字:苏振华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