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4条斑马鱼搭载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养鱼”。24日,斑马鱼再次伴随着三位航天员前往中国空间站。如果说,神舟十八号的“太空养鱼”,任务目标仅仅是把小鱼养活;如今搭乘神舟二十号飞船上天的新一批斑马鱼则是重任在肩。
此次由斑马鱼承担的太空实验项目,名叫《失重性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的蛋白稳态调控》,主要研究的是脊椎动物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骨丢失和心肌重塑两大航天医学问题。为什么选择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这项实验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助力?
“太空养鱼”实验,把水藻和斑马鱼放在一个小的密闭容器里——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鱼呼吸,小鱼的代谢产物、排泄物又能给水藻提供营养物质,构成了微小的二元生态系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英贤介绍,神舟十八号在轨期间,证明了太空养鱼的可行性。“当时只是证明了这个系统能够在天上把鱼养活、正常生长,但是到底鱼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鱼没收回来,你就没法研究。”
李英贤说,这一次,神舟二十号的斑马鱼实验,计划走得更远一些,“相当于是在此前建立的一个系统的基础上,来解决我们的医学问题。”
要想研究特定的航天医学问题,模式生物的选择、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大有讲究。
李英贤介绍说,航天员长期在太空飞行期间,产生的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现象,是国际航天界公认的两个关键的航天医学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大部分的实验是在地面上做的模拟失重生理效应的实验,其实我们特别期待能够在太空真实的失重条件下,看看机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进行深入的机制解析。这样将来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抗防护。”
李英贤介绍,国际空间站做过青鳉鱼实验,发现它也会发生骨丢失,但并不知道它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只观察到一个现象。“用斑马鱼没有人做过,这是我们第一次用斑马鱼来研究骨代谢和心肌重塑的问题。”
国际空间站此前的科学实验项目已经证明,小鱼在太空环境里同样会发生骨丢失现象,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实验打算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设计实验的科研人员们期待,定向敲除特定基因之后的斑马鱼,可以在太空里活得更加健康。如果本次神舟二十号的斑马鱼实验结果支持了科研人员的假设,就证明,只要找到了抑制这些特定基因的靶向药物,就可以减缓甚至避免相关现象的发生。
王强介绍,接下来,如果要进行靶向药物开发,就可以筛选一些靶向基因靶点,用抑制性的小分子药物抑制相关蛋白的活性,从而维护在微重力下人类身体的正常状态,防止心血管重塑或者骨骼丢失的发生。接下来,还需要经历临床实验,推动药物最终上市等步骤。
李英贤告诉记者,一旦相关研究的成果真正落地,造福的将不仅仅是长期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地面上由于去负荷比如长期卧床,导致的骨流失问题,起到治疗作用。”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
一年前,4条斑马鱼搭载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养鱼”。24日,斑马鱼再次伴随着三位航天员前往中国空间站。如果说,神舟十八号的“太空养鱼”,任务目标仅仅是把小鱼养活;如今搭乘神舟二十号飞船上天的新一批斑马鱼则是重任在肩。
此次由斑马鱼承担的太空实验项目,名叫《失重性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的蛋白稳态调控》,主要研究的是脊椎动物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骨丢失和心肌重塑两大航天医学问题。为什么选择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这项实验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助力?
“太空养鱼”实验,把水藻和斑马鱼放在一个小的密闭容器里——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鱼呼吸,小鱼的代谢产物、排泄物又能给水藻提供营养物质,构成了微小的二元生态系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英贤介绍,神舟十八号在轨期间,证明了太空养鱼的可行性。“当时只是证明了这个系统能够在天上把鱼养活、正常生长,但是到底鱼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鱼没收回来,你就没法研究。”
李英贤说,这一次,神舟二十号的斑马鱼实验,计划走得更远一些,“相当于是在此前建立的一个系统的基础上,来解决我们的医学问题。”
要想研究特定的航天医学问题,模式生物的选择、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大有讲究。
李英贤介绍说,航天员长期在太空飞行期间,产生的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现象,是国际航天界公认的两个关键的航天医学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大部分的实验是在地面上做的模拟失重生理效应的实验,其实我们特别期待能够在太空真实的失重条件下,看看机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进行深入的机制解析。这样将来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抗防护。”
李英贤介绍,国际空间站做过青鳉鱼实验,发现它也会发生骨丢失,但并不知道它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只观察到一个现象。“用斑马鱼没有人做过,这是我们第一次用斑马鱼来研究骨代谢和心肌重塑的问题。”
国际空间站此前的科学实验项目已经证明,小鱼在太空环境里同样会发生骨丢失现象,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实验打算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设计实验的科研人员们期待,定向敲除特定基因之后的斑马鱼,可以在太空里活得更加健康。如果本次神舟二十号的斑马鱼实验结果支持了科研人员的假设,就证明,只要找到了抑制这些特定基因的靶向药物,就可以减缓甚至避免相关现象的发生。
王强介绍,接下来,如果要进行靶向药物开发,就可以筛选一些靶向基因靶点,用抑制性的小分子药物抑制相关蛋白的活性,从而维护在微重力下人类身体的正常状态,防止心血管重塑或者骨骼丢失的发生。接下来,还需要经历临床实验,推动药物最终上市等步骤。
李英贤告诉记者,一旦相关研究的成果真正落地,造福的将不仅仅是长期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地面上由于去负荷比如长期卧床,导致的骨流失问题,起到治疗作用。”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