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珠海、横琴,各大媒体触摸新质生产力强劲脉动

由中宣部组织的“机遇湾区”主题采访团4月29日走进珠海、横琴。来自中央和粤港澳主流媒体的近60名记者走进科创领军企业、高水平创新平台,他们在“黑灯工厂”目睹高效运转的生产线,在“成果超市”细看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展览馆感受琴澳一体化建设成果,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片热土向“新”而行的澎湃力量。

“中国芯”迈向国际领先

在格力电器珠海碳化硅芯片工厂,全自动化“天车系统”精准调度、高效运转。随着银灰色机械臂将晶圆精准贴装,这个大众印象中的家电巨头已完成向半导体领域的华丽转身。当日,这座全球第二座、亚洲首座全自动化6英寸碳化硅芯片工厂,首次向媒体揭开神秘面纱。“自2024年投产以来,格力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00万台。”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尹介绍说,该工厂目前年产能达12万片,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大型工业机组等领域,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70%。

在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政府事务副总经理周宇鑫正详细讲解其蓝牙音箱芯片系列“拳头产品”,其芯片已经迈过“国产替代”阶段,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这颗蓝牙主控芯片已经打入哈曼、索尼等国际大厂供应链,在经典蓝牙低延迟模式下,蓝牙音频信号延迟低至20毫秒,还支持数百台音箱组合播放,距离可达几十米。”她透露,今年9月公司还将推出最新一代端侧AI处理器芯片,在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记者采访炬芯科技公司。

“珠海这座城市具备‘低调奢华’的气质,在‘海陆空天’各领域涌现出许多行业领军企业,也正在基础学科和科技前沿领域默默发力。我会继续关注珠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进展、新突破,讲好湾区创新故事。”羊城晚报记者钱瑜表示。

智造浪潮重塑产业版图

在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我国首款全自主研发的A3激光复印机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目光。这款复印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引擎、SoC主控芯片、LSU激光扫描单元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突破了激光打印机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艘可潜无人艇“蓝鲸号”搭载了众多黑科技。它搭载了多枚探空火箭和多种传感器、小型无人装备,能在台风来临前入水“潜伏”,也能深入台风眼探测海洋气象数据。

在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昊任为采访团介绍并模拟演示了“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器官修复再生系统”等产品的操作过程和效果。其中,“器官修复再生系统”可以将离体器官的保存条件由传统的低温保存改变为亚常温(25℃)保持,实现了器官移植从“冷移植”向“热移植”的技术迭代。目前该公司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个,其中2个分别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内首创”和“国际首创”。

湾区智能制造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本地产业格局,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采访中,企业如何应对近期发布的系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成为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纳思达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的激光打印机厂商,面对国内外艰难复杂的环境,我们有很好的底气和信心继续进化壮大。”纳思达集团副总裁张剑洲回应道:“纳思达是在自由国际市场上PK出来的团队,依托我们的底蕴、技术机遇和全球市场布局,我们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作为全球交付数量最多的无人艇产业化企业,云洲智能产品销往超50个国家和地区,交付无人船艇及智能装备超3000套。“目前我们海外市场的重点业务方向是油气和风电,涵盖中东、欧洲、东南亚以及非洲市场,随着世界各国对无人艇需求的增长,将形成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采访中一位企业家说,‘要让产品更具竞争力,让市场主动找上门’,令我十分触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香港记者站记者袁思杰感慨道:“信心比黄金珍贵,珠海企业展示出的自主创新实力和全球化视野,未来能够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科研雨林”孕育新兴产业

中山大学天琴测距台站旁,记者们屏息凝视着直径1.2米的激光测距望远镜系统缓缓转向深空。作为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天琴计划项目已进入太空试验阶段,继2019年“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被送入太空,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预计2026年具备发射条件。当澳门记者问及万亿公里外引力波探测的意义,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教授段会宗打了个比方:“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中,测量‘地球之船’引起的涟漪。”

在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展示了300余项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集成电路材料与封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的科技成果。

通过超市内的感应装置扫描卡片上条形码,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产业合作及完成人信息等内容就可以立刻在大屏幕上呈现。“在‘成果超市’,每周都有新合作诞生。”该院院长陈一立介绍说,研究院和港澳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等,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目前在湾区孵化企业超2000家、持股企业超300家,在深圳和珠海工作的‘海归’人员超1000名。

广东省智能院是国内外首家成建制、成体系、全链条开展类脑智能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12月,省智能院正式推出全球首台达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超高密度集成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相当于人脑的1/9规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介绍说:“类脑智能是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关键科学技术。我国把类脑智能作为一个未来产业,释放了积极信号。相信未来相关领域产品会惠及广大老百姓的生活。”

琴澳一体化建设持续释放活力

自合作区成立以来,横琴口岸的通关人数每年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经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超7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9%;出入境车辆超73.9万辆次,同比增长44.8%,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位于天沐琴台的合作区规划展览馆,记者们参观了“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经常往返琴澳旅客的通关体验,经琴澳两地协商,将对横琴口岸旅检合作快捷通道进行“免出示证件”功能优化升级,计划今年10月完成。

“待正式启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体验,便利琴澳人员往来,有利于促进琴澳融合发展。”聂新平说。

合作区拥有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封顶“15%”等国内最大力度的特殊政策,是采访团关注的焦点。

凌烟阁芯片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宏俊对横琴人才政策大加赞赏:“横琴拥有‘双15%’税收优惠政策,近期也推出一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的举措,这些对企业留才非常重要。”

据介绍,为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加快释放琴澳人才集聚效应,凌烟阁连续开办9期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芯片设计研习营,培训近400名芯片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表示:“横琴是发展中医药的好地方。横琴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同时毗邻澳门。产品可以通过澳门更便捷地‘出海’;还可以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来到横琴,加快人才聚集。”

封面图:钟凡摄
文字:佘映薇 马涛 王晓君 图片:钟凡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珠海、横琴,各大媒体触摸新质生产力强劲脉动
观海融媒 2025-05-01 02:19

由中宣部组织的“机遇湾区”主题采访团4月29日走进珠海、横琴。来自中央和粤港澳主流媒体的近60名记者走进科创领军企业、高水平创新平台,他们在“黑灯工厂”目睹高效运转的生产线,在“成果超市”细看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展览馆感受琴澳一体化建设成果,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片热土向“新”而行的澎湃力量。

“中国芯”迈向国际领先

在格力电器珠海碳化硅芯片工厂,全自动化“天车系统”精准调度、高效运转。随着银灰色机械臂将晶圆精准贴装,这个大众印象中的家电巨头已完成向半导体领域的华丽转身。当日,这座全球第二座、亚洲首座全自动化6英寸碳化硅芯片工厂,首次向媒体揭开神秘面纱。“自2024年投产以来,格力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00万台。”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尹介绍说,该工厂目前年产能达12万片,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大型工业机组等领域,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70%。

在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政府事务副总经理周宇鑫正详细讲解其蓝牙音箱芯片系列“拳头产品”,其芯片已经迈过“国产替代”阶段,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这颗蓝牙主控芯片已经打入哈曼、索尼等国际大厂供应链,在经典蓝牙低延迟模式下,蓝牙音频信号延迟低至20毫秒,还支持数百台音箱组合播放,距离可达几十米。”她透露,今年9月公司还将推出最新一代端侧AI处理器芯片,在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记者采访炬芯科技公司。

“珠海这座城市具备‘低调奢华’的气质,在‘海陆空天’各领域涌现出许多行业领军企业,也正在基础学科和科技前沿领域默默发力。我会继续关注珠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进展、新突破,讲好湾区创新故事。”羊城晚报记者钱瑜表示。

智造浪潮重塑产业版图

在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我国首款全自主研发的A3激光复印机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目光。这款复印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引擎、SoC主控芯片、LSU激光扫描单元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突破了激光打印机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艘可潜无人艇“蓝鲸号”搭载了众多黑科技。它搭载了多枚探空火箭和多种传感器、小型无人装备,能在台风来临前入水“潜伏”,也能深入台风眼探测海洋气象数据。

在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昊任为采访团介绍并模拟演示了“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器官修复再生系统”等产品的操作过程和效果。其中,“器官修复再生系统”可以将离体器官的保存条件由传统的低温保存改变为亚常温(25℃)保持,实现了器官移植从“冷移植”向“热移植”的技术迭代。目前该公司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个,其中2个分别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内首创”和“国际首创”。

湾区智能制造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本地产业格局,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采访中,企业如何应对近期发布的系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成为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纳思达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的激光打印机厂商,面对国内外艰难复杂的环境,我们有很好的底气和信心继续进化壮大。”纳思达集团副总裁张剑洲回应道:“纳思达是在自由国际市场上PK出来的团队,依托我们的底蕴、技术机遇和全球市场布局,我们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作为全球交付数量最多的无人艇产业化企业,云洲智能产品销往超50个国家和地区,交付无人船艇及智能装备超3000套。“目前我们海外市场的重点业务方向是油气和风电,涵盖中东、欧洲、东南亚以及非洲市场,随着世界各国对无人艇需求的增长,将形成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采访中一位企业家说,‘要让产品更具竞争力,让市场主动找上门’,令我十分触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香港记者站记者袁思杰感慨道:“信心比黄金珍贵,珠海企业展示出的自主创新实力和全球化视野,未来能够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科研雨林”孕育新兴产业

中山大学天琴测距台站旁,记者们屏息凝视着直径1.2米的激光测距望远镜系统缓缓转向深空。作为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天琴计划项目已进入太空试验阶段,继2019年“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被送入太空,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预计2026年具备发射条件。当澳门记者问及万亿公里外引力波探测的意义,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教授段会宗打了个比方:“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中,测量‘地球之船’引起的涟漪。”

在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展示了300余项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集成电路材料与封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的科技成果。

通过超市内的感应装置扫描卡片上条形码,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产业合作及完成人信息等内容就可以立刻在大屏幕上呈现。“在‘成果超市’,每周都有新合作诞生。”该院院长陈一立介绍说,研究院和港澳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等,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目前在湾区孵化企业超2000家、持股企业超300家,在深圳和珠海工作的‘海归’人员超1000名。

广东省智能院是国内外首家成建制、成体系、全链条开展类脑智能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12月,省智能院正式推出全球首台达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超高密度集成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相当于人脑的1/9规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介绍说:“类脑智能是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关键科学技术。我国把类脑智能作为一个未来产业,释放了积极信号。相信未来相关领域产品会惠及广大老百姓的生活。”

琴澳一体化建设持续释放活力

自合作区成立以来,横琴口岸的通关人数每年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经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超7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9%;出入境车辆超73.9万辆次,同比增长44.8%,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位于天沐琴台的合作区规划展览馆,记者们参观了“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经常往返琴澳旅客的通关体验,经琴澳两地协商,将对横琴口岸旅检合作快捷通道进行“免出示证件”功能优化升级,计划今年10月完成。

“待正式启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体验,便利琴澳人员往来,有利于促进琴澳融合发展。”聂新平说。

合作区拥有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封顶“15%”等国内最大力度的特殊政策,是采访团关注的焦点。

凌烟阁芯片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宏俊对横琴人才政策大加赞赏:“横琴拥有‘双15%’税收优惠政策,近期也推出一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的举措,这些对企业留才非常重要。”

据介绍,为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加快释放琴澳人才集聚效应,凌烟阁连续开办9期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芯片设计研习营,培训近400名芯片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表示:“横琴是发展中医药的好地方。横琴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同时毗邻澳门。产品可以通过澳门更便捷地‘出海’;还可以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来到横琴,加快人才聚集。”

封面图:钟凡摄
文字:佘映薇 马涛 王晓君 图片:钟凡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