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开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开年至今,珠海经开区处处激荡着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碧波荡漾的高栏港内,万吨巨轮汽笛长鸣,“珠海造”的智能家电、新能源设备沿着新开辟的“珠海-巴西”直航航线驶向地球另一端;毗邻港口的综保区内,智能查验设备高效运转,进出口货物通关如流;驱车片刻即达的新质生产力基地,现代化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幅“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在南海之滨加速绘就。

今年以来,珠海经开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载体提质和营商环境优化为保障,以港口转型升级为支撑,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3.41亿元,同比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72.53亿元,同比增长7.3%;实际吸收外商投资24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在这片热土上,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正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招商引资提质效

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去的一季度,珠海经开区以招商引资之效,汇聚产业发展之势,签约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9亿元,涵盖电子科技、新材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吸引力。
作为广东省六大化工基地之一,珠海经开区化工园区是唯一一个没有大炼油和大乙烯的化工基地,坚持走高端精细化工及下游新材料的特色发展之路。园区聚焦“PTA-聚酯-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成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大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两个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规模。为此,珠海经开区多措并举,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在3月初举办的珠海高端化学品产业发展暨电子新材料企业洽谈会上,珠海经开区不仅同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签署了共建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协议,还吸引了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贝嘉宁硅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落户重点项目,为产业链强链补链注入新动能。
3月25日,又一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行业领军企业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珠海经开区投资4亿元建设华南地区高端有机硅新材料示范生产基地。该项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AI算力、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将有效填补珠海在有机硅深加工领域的空白。
一批批“含新量”十足的优质项目接连落地,为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能。产业载体的提质升级,则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让发展后劲更足。
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新质生产力基地(一期)内,刚刚封顶的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已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关注,意向签约率超45%。该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化工5.0产业新空间的核心项目,将重点解决高端电子化学品从中试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载体需求难题,大幅提升企业研发生产效率,为珠海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不远处的高栏港综保区同样一派繁忙景象:海关监管区内,工作人员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快速查验;中联拉美项目工地上,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为5月正式投产做最后冲刺。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1-2月,高栏港综保区一线进出口总额同比激增1931%,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目前,高栏港综保区已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额55.4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进出口值可达188.6亿元。其中,中联拉美项目已有70余家企业准备进驻;欧隆宝酒业项目计划7月投产运营,这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与此同时,珠海经开区各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速。目前在建的政府投资园区配套市政项目达22个,总投资18.15亿元,涵盖道路、管网、供电等关键领域,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配套瓶颈。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则让企业在珠海经开区投资兴业吃下“定心丸”。4月24日,珠海经开区投资服务中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务中心、港口发展中心正式揭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撑。其中,投资服务中心将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运营,提供全流程服务,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对外开放再提速
高栏港向贸易枢纽加速转型

繁忙的高栏港。

从高空俯瞰珠江口西岸唯一深水良港——高栏港,15万吨级进港主航道在朝阳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条珠三角港口群通航等级最高的航道,最南端泊位距离国际主航道仅1海里。港区内76个生产性泊位星罗棋布,年设计通过能力1.6亿吨,占珠海港总通过能力的94%。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则赋予了高栏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华南地区少有的同时具备机场、高速公路、跨海通道、疏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线立体交通资源的港口。
立足新发展格局,高栏港正加速从生产型港口向贸易型港口转型。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珠海、横琴、澳门)-巴西(圣保罗)经贸交流会上,珠海提出加快把高栏港打造成为中国连接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标识港,获得各方积极响应。事实上,珠海与巴西的经贸往来已有良好基础,仅高栏港所在的珠海经开区,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年进口巴西矿砂167万吨,华丰纸业年进口巴西纸浆2.45万吨。
今年以来,高栏港对外开放再提速。在航线网络方面,高栏港目前已开通40条内外贸航线,其中14条国际航线通达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已稳定运营33个航次,今年新增印尼、柬埔寨港口挂靠点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当属“珠海高栏港-巴西”直航航线。去年12月“珠海高栏港-巴西”国际航线开通后,今年4月成功升级为直航模式,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超30%。作为“珠海-巴西”首条开通直航的航线,该航线是珠海经开区依托企业实际需求精心打造,不仅为珠江口西岸的有机化肥、白色家电出口构建了高效物流体系,更为巴西铁矿石、农产品等优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新通道。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高栏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642万吨,集装箱24万标箱,多式联运及代理业营收同比增长15.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珠海经开区践行“依港而存、区港联动、以产兴港、向海图强”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依托高栏港这一战略支点,珠海经开区还在积极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织密航线网络、强化港口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昔日生产型港口,如今正蝶变为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贸易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联动琴澳深融合
共筑产业协同新生态

今年以来,珠海经开区与横琴、澳门互动频繁,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协同和要素流动,逐步构建起“政策互鉴、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月,珠海经开区代表团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交流,双方围绕资源互补展开深入交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制度创新、国际资本对接和开放政策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而珠海经开区则拥有港口物流、综保区和先进制造业基础。这种“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的有机结合,为探索澳门自由港政策延伸、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等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珠海经开区正积极探索“横琴研发+经开制造”的产业链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提供示范样本。在跨境电商领域,高栏港综保区还在谋划与横琴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合作,探索“线上销售+线下仓储”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珠海经开区还在进一步深化与澳门的跨境合作。4月下旬,珠海经开区代表团赴澳门考察,就政策协同、产业联动、跨境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双方还重点探讨了“澳门自由港政策延伸”“前科研后工厂”“前店后仓”等创新模式,推动澳门商贸优势与珠海经开区产业基础、物流体系的深度对接。
三地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在贸易领域,依托广东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拉美(中国)综合保税物流枢纽,珠海经开区与澳门合作打造中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形成“综保区集货、深合区销售、澳门资本赋能”发展模式,已吸引3家企业入驻,年进出口额预计达3亿元。在产业协同方面,横琴研发成果未来有望在珠海经开区实现产业化转化,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工。
展望未来,珠海经开区将继续同横琴、澳门深化政策衔接与产业协作,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港口联动、保税业态升级等重点项目落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强化区域经济协同效应,也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创新场景先示范
造就新质生产力“试验场”

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网络实时传输着生产线上的海量数据;化工园区内,蒸汽管网搭配AI人工智能,实现智能调度、自动经营结算;LNG气化释放的冷能为绿色智算中心提供天然制冷……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变为现实。
应用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海近年来持续推进应用场景创新,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作出了“每年增创30个以上新应用场景”“推动相关领域应用场景集中布局、集中展示体验、政策集中支持”等一系列部署。
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应用场景创新为抓手,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构建“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闭环生态,助力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3月经开区集中发布的12个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智慧港口等多个领域。
其中,位于高栏港综保区的绿色智算中心及LNG冷能利用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先期规划500P算力规模,首期200P算力将于今年三季度投用。该项目作为全国首个LNG绿色智算中心,依托珠海经开区毗邻中国海油珠海LNG接收站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将零下162℃的LNG冷能高效转化为算力中心冷却系统,通过冷能梯级利用,相较传统智算中心可降低制冷耗能超50%,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建成后,该项目将助推珠海经开区加快建设大湾区绿色算力枢纽,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方面,高栏港正加快推进外贸闸口升级、生产管理系统改造和电动拖车更换等项目。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港口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应用场景结合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园区智慧化管理等多维度需求,将推动打造具有经开特色标志性场景案例,多维度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珠海经开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三大方向深化布局,包括依托绿色智算中心推动AI大模型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港口、低空物流等场景的跨区域联动,打造“湾区场景链”;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技术验证平台等等。
从智能工厂到绿色算力,从智慧港口到能源创新,珠海经开区正通过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丰沃土壤。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更勾勒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吴颖琼
微信
朋友圈
珠海经开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珠海特区报 2025-05-06 00:20

开年至今,珠海经开区处处激荡着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碧波荡漾的高栏港内,万吨巨轮汽笛长鸣,“珠海造”的智能家电、新能源设备沿着新开辟的“珠海-巴西”直航航线驶向地球另一端;毗邻港口的综保区内,智能查验设备高效运转,进出口货物通关如流;驱车片刻即达的新质生产力基地,现代化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幅“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在南海之滨加速绘就。

今年以来,珠海经开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载体提质和营商环境优化为保障,以港口转型升级为支撑,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3.41亿元,同比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72.53亿元,同比增长7.3%;实际吸收外商投资24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在这片热土上,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正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招商引资提质效

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去的一季度,珠海经开区以招商引资之效,汇聚产业发展之势,签约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9亿元,涵盖电子科技、新材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吸引力。
作为广东省六大化工基地之一,珠海经开区化工园区是唯一一个没有大炼油和大乙烯的化工基地,坚持走高端精细化工及下游新材料的特色发展之路。园区聚焦“PTA-聚酯-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成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大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两个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规模。为此,珠海经开区多措并举,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在3月初举办的珠海高端化学品产业发展暨电子新材料企业洽谈会上,珠海经开区不仅同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签署了共建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协议,还吸引了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贝嘉宁硅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落户重点项目,为产业链强链补链注入新动能。
3月25日,又一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行业领军企业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珠海经开区投资4亿元建设华南地区高端有机硅新材料示范生产基地。该项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AI算力、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将有效填补珠海在有机硅深加工领域的空白。
一批批“含新量”十足的优质项目接连落地,为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能。产业载体的提质升级,则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让发展后劲更足。
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新质生产力基地(一期)内,刚刚封顶的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已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关注,意向签约率超45%。该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化工5.0产业新空间的核心项目,将重点解决高端电子化学品从中试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载体需求难题,大幅提升企业研发生产效率,为珠海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不远处的高栏港综保区同样一派繁忙景象:海关监管区内,工作人员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快速查验;中联拉美项目工地上,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为5月正式投产做最后冲刺。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1-2月,高栏港综保区一线进出口总额同比激增1931%,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目前,高栏港综保区已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额55.4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进出口值可达188.6亿元。其中,中联拉美项目已有70余家企业准备进驻;欧隆宝酒业项目计划7月投产运营,这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与此同时,珠海经开区各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速。目前在建的政府投资园区配套市政项目达22个,总投资18.15亿元,涵盖道路、管网、供电等关键领域,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配套瓶颈。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则让企业在珠海经开区投资兴业吃下“定心丸”。4月24日,珠海经开区投资服务中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务中心、港口发展中心正式揭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撑。其中,投资服务中心将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运营,提供全流程服务,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对外开放再提速
高栏港向贸易枢纽加速转型

繁忙的高栏港。

从高空俯瞰珠江口西岸唯一深水良港——高栏港,15万吨级进港主航道在朝阳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条珠三角港口群通航等级最高的航道,最南端泊位距离国际主航道仅1海里。港区内76个生产性泊位星罗棋布,年设计通过能力1.6亿吨,占珠海港总通过能力的94%。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则赋予了高栏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华南地区少有的同时具备机场、高速公路、跨海通道、疏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线立体交通资源的港口。
立足新发展格局,高栏港正加速从生产型港口向贸易型港口转型。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珠海、横琴、澳门)-巴西(圣保罗)经贸交流会上,珠海提出加快把高栏港打造成为中国连接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标识港,获得各方积极响应。事实上,珠海与巴西的经贸往来已有良好基础,仅高栏港所在的珠海经开区,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年进口巴西矿砂167万吨,华丰纸业年进口巴西纸浆2.45万吨。
今年以来,高栏港对外开放再提速。在航线网络方面,高栏港目前已开通40条内外贸航线,其中14条国际航线通达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已稳定运营33个航次,今年新增印尼、柬埔寨港口挂靠点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当属“珠海高栏港-巴西”直航航线。去年12月“珠海高栏港-巴西”国际航线开通后,今年4月成功升级为直航模式,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超30%。作为“珠海-巴西”首条开通直航的航线,该航线是珠海经开区依托企业实际需求精心打造,不仅为珠江口西岸的有机化肥、白色家电出口构建了高效物流体系,更为巴西铁矿石、农产品等优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新通道。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高栏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642万吨,集装箱24万标箱,多式联运及代理业营收同比增长15.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珠海经开区践行“依港而存、区港联动、以产兴港、向海图强”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依托高栏港这一战略支点,珠海经开区还在积极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织密航线网络、强化港口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昔日生产型港口,如今正蝶变为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贸易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联动琴澳深融合
共筑产业协同新生态

今年以来,珠海经开区与横琴、澳门互动频繁,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协同和要素流动,逐步构建起“政策互鉴、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月,珠海经开区代表团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交流,双方围绕资源互补展开深入交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制度创新、国际资本对接和开放政策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而珠海经开区则拥有港口物流、综保区和先进制造业基础。这种“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的有机结合,为探索澳门自由港政策延伸、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等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珠海经开区正积极探索“横琴研发+经开制造”的产业链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提供示范样本。在跨境电商领域,高栏港综保区还在谋划与横琴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合作,探索“线上销售+线下仓储”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珠海经开区还在进一步深化与澳门的跨境合作。4月下旬,珠海经开区代表团赴澳门考察,就政策协同、产业联动、跨境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双方还重点探讨了“澳门自由港政策延伸”“前科研后工厂”“前店后仓”等创新模式,推动澳门商贸优势与珠海经开区产业基础、物流体系的深度对接。
三地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在贸易领域,依托广东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拉美(中国)综合保税物流枢纽,珠海经开区与澳门合作打造中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形成“综保区集货、深合区销售、澳门资本赋能”发展模式,已吸引3家企业入驻,年进出口额预计达3亿元。在产业协同方面,横琴研发成果未来有望在珠海经开区实现产业化转化,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工。
展望未来,珠海经开区将继续同横琴、澳门深化政策衔接与产业协作,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港口联动、保税业态升级等重点项目落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强化区域经济协同效应,也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创新场景先示范
造就新质生产力“试验场”

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网络实时传输着生产线上的海量数据;化工园区内,蒸汽管网搭配AI人工智能,实现智能调度、自动经营结算;LNG气化释放的冷能为绿色智算中心提供天然制冷……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变为现实。
应用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海近年来持续推进应用场景创新,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作出了“每年增创30个以上新应用场景”“推动相关领域应用场景集中布局、集中展示体验、政策集中支持”等一系列部署。
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应用场景创新为抓手,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构建“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闭环生态,助力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3月经开区集中发布的12个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智慧港口等多个领域。
其中,位于高栏港综保区的绿色智算中心及LNG冷能利用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先期规划500P算力规模,首期200P算力将于今年三季度投用。该项目作为全国首个LNG绿色智算中心,依托珠海经开区毗邻中国海油珠海LNG接收站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将零下162℃的LNG冷能高效转化为算力中心冷却系统,通过冷能梯级利用,相较传统智算中心可降低制冷耗能超50%,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建成后,该项目将助推珠海经开区加快建设大湾区绿色算力枢纽,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方面,高栏港正加快推进外贸闸口升级、生产管理系统改造和电动拖车更换等项目。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港口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应用场景结合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园区智慧化管理等多维度需求,将推动打造具有经开特色标志性场景案例,多维度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珠海经开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三大方向深化布局,包括依托绿色智算中心推动AI大模型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港口、低空物流等场景的跨区域联动,打造“湾区场景链”;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技术验证平台等等。
从智能工厂到绿色算力,从智慧港口到能源创新,珠海经开区正通过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丰沃土壤。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更勾勒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