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要有影响力、具有珠海辨识度!新一轮改革“路线图”为全市上下明确前进方向

从中国航展上银翼划破苍穹的创新弧线,到港珠澳大桥飞架沧海的恢弘剪影;从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的春雷破晓,到全面深化珠琴澳协同发展的时代新篇……45年惊涛拍岸,珠海经济特区始终澎湃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以永立潮头的胆魄将改革密码熔铸于城市基因,持续鸣奏着新时代破浪前行的澎湃乐章,也在南海之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宣言”。

步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嘹亮吹响,珠海的改革锐气不仅未减,反而愈战愈勇。4月23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珠海市关于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稿。100项重点任务清单,34项“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任务,16项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9条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制度供给的保障举措……改革领域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珠海的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既聚焦于系统集成、率先突破的关键举措,又高度重视挂帅攻坚、提级调度的有力保障。这无疑勾勒出了珠海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更是为全市上下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铭记特区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地沿着“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条康庄大道奋勇前行。以改革为刃披荆斩棘,珠海全力突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点堵点,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展现出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决心与担当。

聚焦破解堵点
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当下,一场以改革为笔、实干为墨的深刻变革正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画卷中徐徐展开。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思路举措,珠海以锐意进取的改革思维,奋力破除“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横亘的体制机制“顽疾”,向着“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稳步前行,为全省的“百千万工程”献上极具珠海特色的改革路径方案。

聚焦典型项目长期运营,珠海精心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项目的闭环管理体系,为改革经验搭建起制度化的稳固“框架”,让改革成果如源源不断的甘泉持续释放红利,从而规避了“试点时轰轰烈烈、运营时难以为继”的“暗礁”,让典型项目在岁月的长河中稳健续航,持续引领乡村发展的新航向。

而在调动社会力量方面,珠海更是妙招频出。通过整合资源、激励引导、畅通渠道等一系列“组合拳”,有力激发企业、社会组织与群众的参与热情,着力打破“政府干、群众看”的僵局,充分激活区镇村内生发展动能,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星火”,汇聚成磅礴的发展力量。

放眼珠海,星罗棋布的岛屿有260多个,是有名的“百岛之市”。为此,珠海实施海岛渔村振兴行动,鼓励盘活资源资产,抓实新型帮扶,努力打造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共富海岛。一方面,出台全市组团帮扶村居工作方案,构建“党政+市场+社会+高校+群团”协同帮扶矩阵,党政机关、市场主体等带方案、带资源、带项目帮扶3个海岛镇及相关村,2024年以来已谋划帮扶项目57个。另一方面,扎实推进高校联区镇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推动中山大学与万山镇对接、北师港浸大与担杆镇对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桂山镇对接,发挥高校优势助力海岛加快发展。

凭借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与独特优势,珠海积极打造多元化海洋牧场。

此外,珠海还探索实施了“新乡贤归岛”行动,例如出台港澳台侨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等系列政策,发挥万山群岛与港澳海域相联、血缘相亲优势,动员鼓励港澳台侨“岛三代”“渔三代”青年返乡归岛就业创业。如今,由留学归岛创业的澳门青年打造的山谷营地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营收超100万元。

作为珠海市“百千万工程”自然资源领域创新典型案例,金湾区则生动演绎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故事,开启了自身的蝶变之路。在金湾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创新采用“政府统筹规划、国企整合资源、市场主体运营”组团联营模式,当地划定耕地恢复集聚区,建立耕地保护跨镇域经济补偿机制,推动耕地连片整治。水稻、蓝莓、蔬菜、莲藕四大农业产业基地崛起,预计回收合并、连片整治1.6万亩耕地,降低耕地碎片化程度20%,实现每年农业产值超3亿元,为湾区农业现代化树起标杆。

聚焦珠海特色
实施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改革的巨轮正破浪前行,驶向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深水区”,根据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安排》和《若干意见》,一场场创新引领的变革在珠海全市各领域掀起浪潮,不仅聚焦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城乡融合等传统优势,还大胆布局西部城市中心、珠西科学城、“云上智城”等未来增长极,在国企改革、乡村建设、数据跨境流动等硬骨头领域精准发力。16项具有珠海辨识度的改革任务,犹如16把钥匙,正试图打开珠海发展的新局——

珠江西岸货运中心的建设,为珠海的物流运输开辟了新的通道,让货物的流通更加顺畅高效;

珠琴澳联合招商,则是珠海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联合招商,吸引更多的资源和项目落地,为珠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设,是珠海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的一次大胆探索,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西部城市中心的规划,为珠海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有望成为珠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珠西科学城的打造,是珠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将汇聚众多科研资源和创新人才,为珠海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云上智城”的建设,则是珠海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积极探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如此看来,西部城市中心、“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等规划,彰显了珠海对创新空间布局的深刻思考,为城市未来描绘出无限可能。

珠海致力打造天空之城。

当下,珠海在改革中突出本地特色,加快形成标志性的改革成果,在港珠澳协同发展、制造业升级、“三大平台”建设、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开发、“百千万工程”、海洋经济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耕细作,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改革成果。

可见,珠海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以国企改革的破冰之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乡村建设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以数据跨境流动的大胆尝试,连接起全球数字经济的广阔天地……这些改革举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推动珠海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全省全国贡献了可资借鉴的改革范例,彰显了珠海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聚焦高位保障
强化全市上下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合力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推动珠海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珠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研究制定《若干意见》,从统筹推进改革工作、优先保障改革资源、激励约束双向发力、加强改革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9条意见,以全程贯通的保障机制推动改革工作落实再落实,是珠海从更高层次、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改革的创新做法,充分展示了珠海谋改革、抓改革更高的政治站位与特区魄力。

聚焦品牌塑造,珠海正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不断强化改革经验复制推广,让改革的旗帜在全市飘扬,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桂山岛的民宿。

去年珠海创新实施特区改革创新行动,评选出“2024年改革创新先锋榜”,展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领先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全市形成了谋改革、抓改革的浓厚氛围。今年,珠海将继续开展特区改革创新行动,持续加强特区改革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的改革热情,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切实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的生动实践。

珠海的改革之路,恰似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因开放而启航,凭创新而续航。这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更是它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因此,当前既要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精准拆解创新生态的壁垒,激活市场主体的潜能,破除人才困境的掣肘;又要仰望星空地擘画蓝图——当好改革探路者,续写“春天的故事”。

行走在这片土地,目之所及皆是拼搏的身影,耳之所闻尽是奋进的足音,虽前路偶有风浪,但凭借珠海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定能在大湾区改革的宏大乐章中奏出属于自己的激昂音符,为时代难题贡献可资借鉴的“珠海方案”——毕竟,改革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亮点一览

《工作安排》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是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三是实施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四是持续推动特区改革品牌载体建设。

五是完善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机制。

具有珠海辨识度的

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有哪些?

1.珠江西岸货运中心

2.珠琴澳联合招商

3.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4.西部城市中心

5.珠西科学城

6.“云上智城”

7.“天空之城”

8.“四通一联”海上产业园

9.生产性服务业

10.应用场景开发开放

11.国有企业改革

12.乡村建设

13.农民“户有所居”

14.“四化”新型住宅

15.高校人才培养

16.数据跨境流动等

今年珠海如何推动
特区改革品牌载体建设?

珠海创新开展特区改革创新行动,鼓励各区、各部门围绕四个重点方向(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自主打造的改革创新品牌、“小切口、大变化”改革、已有经验成果深化提升),着力打造一批改革指向明确、创新性突出、示范性强且对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明显的改革项目。

文字:施展华 图片:梁冠贤 李建束 吴长赋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李梅容
微信
朋友圈
改革创新要有影响力、具有珠海辨识度!新一轮改革“路线图”为全市上下明确前进方向
珠海特区报 2025-05-07 01:14

从中国航展上银翼划破苍穹的创新弧线,到港珠澳大桥飞架沧海的恢弘剪影;从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的春雷破晓,到全面深化珠琴澳协同发展的时代新篇……45年惊涛拍岸,珠海经济特区始终澎湃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以永立潮头的胆魄将改革密码熔铸于城市基因,持续鸣奏着新时代破浪前行的澎湃乐章,也在南海之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宣言”。

步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嘹亮吹响,珠海的改革锐气不仅未减,反而愈战愈勇。4月23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珠海市关于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稿。100项重点任务清单,34项“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任务,16项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9条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制度供给的保障举措……改革领域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珠海的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既聚焦于系统集成、率先突破的关键举措,又高度重视挂帅攻坚、提级调度的有力保障。这无疑勾勒出了珠海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更是为全市上下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铭记特区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地沿着“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条康庄大道奋勇前行。以改革为刃披荆斩棘,珠海全力突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点堵点,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展现出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决心与担当。

聚焦破解堵点
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当下,一场以改革为笔、实干为墨的深刻变革正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画卷中徐徐展开。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思路举措,珠海以锐意进取的改革思维,奋力破除“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横亘的体制机制“顽疾”,向着“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稳步前行,为全省的“百千万工程”献上极具珠海特色的改革路径方案。

聚焦典型项目长期运营,珠海精心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项目的闭环管理体系,为改革经验搭建起制度化的稳固“框架”,让改革成果如源源不断的甘泉持续释放红利,从而规避了“试点时轰轰烈烈、运营时难以为继”的“暗礁”,让典型项目在岁月的长河中稳健续航,持续引领乡村发展的新航向。

而在调动社会力量方面,珠海更是妙招频出。通过整合资源、激励引导、畅通渠道等一系列“组合拳”,有力激发企业、社会组织与群众的参与热情,着力打破“政府干、群众看”的僵局,充分激活区镇村内生发展动能,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星火”,汇聚成磅礴的发展力量。

放眼珠海,星罗棋布的岛屿有260多个,是有名的“百岛之市”。为此,珠海实施海岛渔村振兴行动,鼓励盘活资源资产,抓实新型帮扶,努力打造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共富海岛。一方面,出台全市组团帮扶村居工作方案,构建“党政+市场+社会+高校+群团”协同帮扶矩阵,党政机关、市场主体等带方案、带资源、带项目帮扶3个海岛镇及相关村,2024年以来已谋划帮扶项目57个。另一方面,扎实推进高校联区镇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推动中山大学与万山镇对接、北师港浸大与担杆镇对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桂山镇对接,发挥高校优势助力海岛加快发展。

凭借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与独特优势,珠海积极打造多元化海洋牧场。

此外,珠海还探索实施了“新乡贤归岛”行动,例如出台港澳台侨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等系列政策,发挥万山群岛与港澳海域相联、血缘相亲优势,动员鼓励港澳台侨“岛三代”“渔三代”青年返乡归岛就业创业。如今,由留学归岛创业的澳门青年打造的山谷营地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营收超100万元。

作为珠海市“百千万工程”自然资源领域创新典型案例,金湾区则生动演绎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故事,开启了自身的蝶变之路。在金湾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创新采用“政府统筹规划、国企整合资源、市场主体运营”组团联营模式,当地划定耕地恢复集聚区,建立耕地保护跨镇域经济补偿机制,推动耕地连片整治。水稻、蓝莓、蔬菜、莲藕四大农业产业基地崛起,预计回收合并、连片整治1.6万亩耕地,降低耕地碎片化程度20%,实现每年农业产值超3亿元,为湾区农业现代化树起标杆。

聚焦珠海特色
实施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改革的巨轮正破浪前行,驶向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深水区”,根据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安排》和《若干意见》,一场场创新引领的变革在珠海全市各领域掀起浪潮,不仅聚焦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城乡融合等传统优势,还大胆布局西部城市中心、珠西科学城、“云上智城”等未来增长极,在国企改革、乡村建设、数据跨境流动等硬骨头领域精准发力。16项具有珠海辨识度的改革任务,犹如16把钥匙,正试图打开珠海发展的新局——

珠江西岸货运中心的建设,为珠海的物流运输开辟了新的通道,让货物的流通更加顺畅高效;

珠琴澳联合招商,则是珠海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联合招商,吸引更多的资源和项目落地,为珠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设,是珠海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的一次大胆探索,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西部城市中心的规划,为珠海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有望成为珠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珠西科学城的打造,是珠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将汇聚众多科研资源和创新人才,为珠海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云上智城”的建设,则是珠海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积极探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如此看来,西部城市中心、“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等规划,彰显了珠海对创新空间布局的深刻思考,为城市未来描绘出无限可能。

珠海致力打造天空之城。

当下,珠海在改革中突出本地特色,加快形成标志性的改革成果,在港珠澳协同发展、制造业升级、“三大平台”建设、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开发、“百千万工程”、海洋经济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耕细作,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改革成果。

可见,珠海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以国企改革的破冰之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乡村建设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以数据跨境流动的大胆尝试,连接起全球数字经济的广阔天地……这些改革举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推动珠海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全省全国贡献了可资借鉴的改革范例,彰显了珠海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聚焦高位保障
强化全市上下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合力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推动珠海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珠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研究制定《若干意见》,从统筹推进改革工作、优先保障改革资源、激励约束双向发力、加强改革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9条意见,以全程贯通的保障机制推动改革工作落实再落实,是珠海从更高层次、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改革的创新做法,充分展示了珠海谋改革、抓改革更高的政治站位与特区魄力。

聚焦品牌塑造,珠海正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不断强化改革经验复制推广,让改革的旗帜在全市飘扬,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桂山岛的民宿。

去年珠海创新实施特区改革创新行动,评选出“2024年改革创新先锋榜”,展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领先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全市形成了谋改革、抓改革的浓厚氛围。今年,珠海将继续开展特区改革创新行动,持续加强特区改革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的改革热情,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切实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的生动实践。

珠海的改革之路,恰似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因开放而启航,凭创新而续航。这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更是它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因此,当前既要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精准拆解创新生态的壁垒,激活市场主体的潜能,破除人才困境的掣肘;又要仰望星空地擘画蓝图——当好改革探路者,续写“春天的故事”。

行走在这片土地,目之所及皆是拼搏的身影,耳之所闻尽是奋进的足音,虽前路偶有风浪,但凭借珠海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定能在大湾区改革的宏大乐章中奏出属于自己的激昂音符,为时代难题贡献可资借鉴的“珠海方案”——毕竟,改革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亮点一览

《工作安排》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是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三是实施具有珠海辨识度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四是持续推动特区改革品牌载体建设。

五是完善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机制。

具有珠海辨识度的

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有哪些?

1.珠江西岸货运中心

2.珠琴澳联合招商

3.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4.西部城市中心

5.珠西科学城

6.“云上智城”

7.“天空之城”

8.“四通一联”海上产业园

9.生产性服务业

10.应用场景开发开放

11.国有企业改革

12.乡村建设

13.农民“户有所居”

14.“四化”新型住宅

15.高校人才培养

16.数据跨境流动等

今年珠海如何推动
特区改革品牌载体建设?

珠海创新开展特区改革创新行动,鼓励各区、各部门围绕四个重点方向(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自主打造的改革创新品牌、“小切口、大变化”改革、已有经验成果深化提升),着力打造一批改革指向明确、创新性突出、示范性强且对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明显的改革项目。

文字:施展华 图片:梁冠贤 李建束 吴长赋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