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五一”假期,珠海万山群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区接待游客5.07万人次,同比增长70.55%;过夜游客3.21万人次,增长77.77%;旅游综合收入5416.4万元,激增117.26%。数据背后,是珠海海岛文旅从里到外的品质跃升。万山群岛的“破圈”,不仅靠天生丽质,更离不开万山区在文旅业态创新、服务保障、生态保护上的持续深耕。

把“流量密码”捏在手里:
产品创新才是硬道理
海岛的风景千篇一律,但万山群岛的玩法绝不雷同。记者留意到,今年“五一”,各海岛铆足了劲“卷”特色:桂山岛的桂屿市集摆满海洋文创和非遗手作,游客边逛边买;乐屿营地星空露营、露天电影让年轻人直呼“浪漫”;无人机表演、低空经济应用的现场展示,更是将科技感拉满。长琴岛瞄准亲子家庭,把露营、集市、音乐会打包成“躺营计划”,孩子撒欢、家长放松,各得其乐。就连文化牌也打得巧妙——外伶仃岛联合高校办影像展,海钓、浸泥鯭体验让游客从“看风景”变成“品文化”。 东澳岛则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浪漫旖旎的海岛风情以及高端酒店集群,吸引众多游客登岛。

产品创新精准抓住了当今游客的需求:既要拍照打卡的“仪式感”,也要有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这让不少游客感慨,“珠海海岛都有专属玩法,来了就不想走”。
服务不是口号,
是实打实的“安全感”
面对单日1.28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如何做好服务保障?万山区采取多项措施,把保障工作做在前头——在“珠海万山”公众号提前发布登岛交通攻略、“五一”海岛活动汇总、节假日出游温馨提示等,让游客在出行前就能获取详尽的旅游信息。假期期间灵活调整每日航班动线,持续做好运力保障,整个假期期间航班合计602班次,较2024年同期增加174班次。

在各主要海岛,150名值班人员24小时巡逻,进行调解纠纷、安全宣传、失物寻回、整改隐患等工作,实现消费投诉“100%处置”。细节处更显用心:桂山岛码头增设风雨连廊、候车厅升级,志愿者在烈日下递茶水、扛行李,党员群众自发当起“临时导游”,用“看得见的服务”温暖游客的旅程。
淡季不淡的底气:
长线布局谋长远
爆火绝非偶然。早在春节假期,万山群岛已显露锋芒。2025年1月至4月下旬,万山群岛累计接待上岛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2.6万人次,同比显著增长。“五一”前的清明假期,各海岛旅游接待游客增长超过两成,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5%,多家品牌酒店入住率达99%,显示海岛旅游“淡季不淡”的愿景正成为现实。
当地更懂得“攒口碑”。今年以来,万山区全面推进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精心策划组织“万山群岛民俗文化旅游季”“万山论钓‘白鱲杯’矶钓邀请赛”“万山群岛匹克球交流赛”“奔跑吧!桂山”休闲体育嘉年华等文体活动,通过特色体育赛事、海岛传统民俗文化等亮点,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的游玩消费需求,进一步擦亮“海岛游”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万山群岛的“海岛旅游宣传年”,万山区制定了旅游专项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对万山海岛旅游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起“我为海岛代言”“万山群岛文旅星推官”等活动,撬动游客、文旅博主宣传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海岛宣传造势,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群众参与+达人赋能”的全域宣传体系。
截至4月底,“万山群岛”文旅视频号播放量18.5万,环比增长63%,“万山群岛文旅星推官”博主创作视频全平台播放量突破30万,为“五一”小长假聚集了更多人气,营造了浓厚的假日旅游氛围。
更深层的支撑,是万山区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海岛乡村振兴,建设“最美海岛”,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做旺海岛旅游的决心。
近年来,为丰富海岛旅游体验产品,万山区着力打造“运动船艇、潜水、海钓”三大水上运动基地,潜水基地在外伶仃岛、海钓基地在东澳岛,接下来计划在桂山岛挂牌“运动船艇基地”,同时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和优惠活动,联合海岛各大商家与景区,推出乐队驻唱、沙滩舞会、泳池派对、非遗手工等趣味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优质文旅产品。

海岛文旅要算好“三本账”
万山的实践,无疑给海岛旅游发展提供了多重启示。海岛文旅要发展,必须算好“三本账”。
首先是经济账,旅游收入大幅攀升的背后,是民宿、餐饮、水上活动项目等一系列消费链的延伸,是游客对文旅软硬件配套的认可,证明海岛的“颜值”能变现。

其次是民生账。从“船票秒光”到“零投诉处置”,彰显万山群岛开门迎客、做好服务保障的满满诚意。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渔民转型导游、游艇驾驶员、民宿经营者,文旅项目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
最后是“生态账”。全区建成70公里绿色廊道、全民参与绿美建设,海岛森林覆盖率达65%,东澳岛、外伶仃岛等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加强海洋保护宣传,守住碧海蓝天生态底线……游客登岛游玩,既能踏浪逐沙,也能参与珊瑚种植、生态研学,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如今,大湾区游客说起海岛游,珠海万山群岛已成为热门目的地。流量与热度之下更需冷思考:如何避免同质化?怎样平衡生态与发展?怎样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文旅产业没有“躺赢”,唯有不断保持创新精神,用好服务赢得好口碑,才能把“网红”变成“长红”。
2025年“五一”假期,珠海万山群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区接待游客5.07万人次,同比增长70.55%;过夜游客3.21万人次,增长77.77%;旅游综合收入5416.4万元,激增117.26%。数据背后,是珠海海岛文旅从里到外的品质跃升。万山群岛的“破圈”,不仅靠天生丽质,更离不开万山区在文旅业态创新、服务保障、生态保护上的持续深耕。

把“流量密码”捏在手里:
产品创新才是硬道理
海岛的风景千篇一律,但万山群岛的玩法绝不雷同。记者留意到,今年“五一”,各海岛铆足了劲“卷”特色:桂山岛的桂屿市集摆满海洋文创和非遗手作,游客边逛边买;乐屿营地星空露营、露天电影让年轻人直呼“浪漫”;无人机表演、低空经济应用的现场展示,更是将科技感拉满。长琴岛瞄准亲子家庭,把露营、集市、音乐会打包成“躺营计划”,孩子撒欢、家长放松,各得其乐。就连文化牌也打得巧妙——外伶仃岛联合高校办影像展,海钓、浸泥鯭体验让游客从“看风景”变成“品文化”。 东澳岛则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浪漫旖旎的海岛风情以及高端酒店集群,吸引众多游客登岛。

产品创新精准抓住了当今游客的需求:既要拍照打卡的“仪式感”,也要有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这让不少游客感慨,“珠海海岛都有专属玩法,来了就不想走”。
服务不是口号,
是实打实的“安全感”
面对单日1.28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如何做好服务保障?万山区采取多项措施,把保障工作做在前头——在“珠海万山”公众号提前发布登岛交通攻略、“五一”海岛活动汇总、节假日出游温馨提示等,让游客在出行前就能获取详尽的旅游信息。假期期间灵活调整每日航班动线,持续做好运力保障,整个假期期间航班合计602班次,较2024年同期增加174班次。

在各主要海岛,150名值班人员24小时巡逻,进行调解纠纷、安全宣传、失物寻回、整改隐患等工作,实现消费投诉“100%处置”。细节处更显用心:桂山岛码头增设风雨连廊、候车厅升级,志愿者在烈日下递茶水、扛行李,党员群众自发当起“临时导游”,用“看得见的服务”温暖游客的旅程。
淡季不淡的底气:
长线布局谋长远
爆火绝非偶然。早在春节假期,万山群岛已显露锋芒。2025年1月至4月下旬,万山群岛累计接待上岛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2.6万人次,同比显著增长。“五一”前的清明假期,各海岛旅游接待游客增长超过两成,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5%,多家品牌酒店入住率达99%,显示海岛旅游“淡季不淡”的愿景正成为现实。
当地更懂得“攒口碑”。今年以来,万山区全面推进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精心策划组织“万山群岛民俗文化旅游季”“万山论钓‘白鱲杯’矶钓邀请赛”“万山群岛匹克球交流赛”“奔跑吧!桂山”休闲体育嘉年华等文体活动,通过特色体育赛事、海岛传统民俗文化等亮点,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的游玩消费需求,进一步擦亮“海岛游”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万山群岛的“海岛旅游宣传年”,万山区制定了旅游专项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对万山海岛旅游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起“我为海岛代言”“万山群岛文旅星推官”等活动,撬动游客、文旅博主宣传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海岛宣传造势,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群众参与+达人赋能”的全域宣传体系。
截至4月底,“万山群岛”文旅视频号播放量18.5万,环比增长63%,“万山群岛文旅星推官”博主创作视频全平台播放量突破30万,为“五一”小长假聚集了更多人气,营造了浓厚的假日旅游氛围。
更深层的支撑,是万山区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海岛乡村振兴,建设“最美海岛”,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做旺海岛旅游的决心。
近年来,为丰富海岛旅游体验产品,万山区着力打造“运动船艇、潜水、海钓”三大水上运动基地,潜水基地在外伶仃岛、海钓基地在东澳岛,接下来计划在桂山岛挂牌“运动船艇基地”,同时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和优惠活动,联合海岛各大商家与景区,推出乐队驻唱、沙滩舞会、泳池派对、非遗手工等趣味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优质文旅产品。

海岛文旅要算好“三本账”
万山的实践,无疑给海岛旅游发展提供了多重启示。海岛文旅要发展,必须算好“三本账”。
首先是经济账,旅游收入大幅攀升的背后,是民宿、餐饮、水上活动项目等一系列消费链的延伸,是游客对文旅软硬件配套的认可,证明海岛的“颜值”能变现。

其次是民生账。从“船票秒光”到“零投诉处置”,彰显万山群岛开门迎客、做好服务保障的满满诚意。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渔民转型导游、游艇驾驶员、民宿经营者,文旅项目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
最后是“生态账”。全区建成70公里绿色廊道、全民参与绿美建设,海岛森林覆盖率达65%,东澳岛、外伶仃岛等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加强海洋保护宣传,守住碧海蓝天生态底线……游客登岛游玩,既能踏浪逐沙,也能参与珊瑚种植、生态研学,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如今,大湾区游客说起海岛游,珠海万山群岛已成为热门目的地。流量与热度之下更需冷思考:如何避免同质化?怎样平衡生态与发展?怎样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文旅产业没有“躺赢”,唯有不断保持创新精神,用好服务赢得好口碑,才能把“网红”变成“长红”。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