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模式”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抱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创新探索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成效显著。通过组建惠农公司、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该镇成功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散、小、弱”的困境,为全省“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南水镇地域广阔,但过去各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资源分散、规模小、竞争力弱的问题。为打破这一困局,南水镇创新提出“聚少成多、整体开发”的发展思路,引导荷包、南场等10个村、联社共同出资成立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引领+村集体抱团+公司化运营”的新模式。

不仅如此,惠农公司还聘请、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懂业务、善经营”的“乡村CEO”队伍,创新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让懂农业的专家指导村居做好投资建设。

“以前各村自己搞项目,要么资金不足,要么不懂经营,很难成规模。现在大家一起干,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发展底气更足了。”南水镇荷包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单个村“不会投”“投不起”的难题,形成“发展共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各村、联社结合集体意愿和远景规划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参与项目,自主决定各具体项目不同的入股比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南水联社由于集体留用地指标较多,选择入股投资了惠农商业综合体等8个项目,兑现生产留用地指标共54.92亩,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

惠民小区项目

“惠农样板”成效显著 年收入突破3810万元

惠农公司创新提出“飞地”概念,让地处偏僻的村居打破地理上的限制,开启“跨村飞地、多村共建”的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融入镇域经济发展大循环。

据统计,南水镇通过整合各村留用地指标,谋划建设了商业综合体、海域养殖等多个优质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3810万元,并成功盘活15万平方米留用地指标,为全市解决留用地问题提供了示范。

“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还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惠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光是投资惠农公司项目就拿到60多万的荷包村,从村干部到村民都喜不自胜。该村负责人表示,村里一栋自有物业全年收入才不过40万,惠农的60多万一拿到手就分发给村民,每个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加了1000多块钱,“谁能不高兴呢?”

惠民综合体项目

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南水镇的探索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而“惠农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的红利。

南水镇的“惠农模式”不仅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接下来,该镇将继续优化抱团机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共同富裕的实惠。

文字:詹燕超 通讯员 梁芷欣 图片:通讯员 梁芷欣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微信
朋友圈
“惠农模式”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抱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2025-05-07 17:31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创新探索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成效显著。通过组建惠农公司、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该镇成功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散、小、弱”的困境,为全省“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南水镇地域广阔,但过去各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资源分散、规模小、竞争力弱的问题。为打破这一困局,南水镇创新提出“聚少成多、整体开发”的发展思路,引导荷包、南场等10个村、联社共同出资成立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引领+村集体抱团+公司化运营”的新模式。

不仅如此,惠农公司还聘请、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懂业务、善经营”的“乡村CEO”队伍,创新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让懂农业的专家指导村居做好投资建设。

“以前各村自己搞项目,要么资金不足,要么不懂经营,很难成规模。现在大家一起干,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发展底气更足了。”南水镇荷包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单个村“不会投”“投不起”的难题,形成“发展共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各村、联社结合集体意愿和远景规划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参与项目,自主决定各具体项目不同的入股比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南水联社由于集体留用地指标较多,选择入股投资了惠农商业综合体等8个项目,兑现生产留用地指标共54.92亩,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

惠民小区项目

“惠农样板”成效显著 年收入突破3810万元

惠农公司创新提出“飞地”概念,让地处偏僻的村居打破地理上的限制,开启“跨村飞地、多村共建”的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融入镇域经济发展大循环。

据统计,南水镇通过整合各村留用地指标,谋划建设了商业综合体、海域养殖等多个优质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3810万元,并成功盘活15万平方米留用地指标,为全市解决留用地问题提供了示范。

“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还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惠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光是投资惠农公司项目就拿到60多万的荷包村,从村干部到村民都喜不自胜。该村负责人表示,村里一栋自有物业全年收入才不过40万,惠农的60多万一拿到手就分发给村民,每个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加了1000多块钱,“谁能不高兴呢?”

惠民综合体项目

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南水镇的探索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而“惠农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的红利。

南水镇的“惠农模式”不仅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接下来,该镇将继续优化抱团机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共同富裕的实惠。

文字:詹燕超 通讯员 梁芷欣 图片:通讯员 梁芷欣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