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5·8人道公益日”和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活动

前不久,珠海一名长者在前山小学附近巴士站等车时意外摔倒、昏迷不醒,珠海应急救援万众益心支队队员温建平恰巧经过目睹了这一幕,立即上前展开施救,指引周边群众拨打120,在短短几分钟内,及时帮助这位长者脱险。

类似的暖心故事一直在珠海这座温情有爱的城市上演。2022年,龙珠达集团来魅力口岸城物管部经理文丁建在值班期间,遇到一名男子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他立即疏散人群、拨打120,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进行急救,该男子转危为安。

守护生命,不仅需要无数爱心人士在危难时伸出援手,更需要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充实应急救护物资等方式,提升城市应急救护水平,筑起生命安全网。

众筹爱心

守护生命安全

在“5·8人道公益日”和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珠海市红十字会将在5月8日18时至21时,在香洲区金发购物广场中庭举办“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设置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现场互动体验、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红十字会普法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向市民普及红十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

市红十字会还在腾讯公益的“广东救在身边”项目下,发起“平安珠海”一起捐线上筹资公益项目,并与市卫生健康局和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文,通过线上平台号召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向广大市民发出“小额捐赠”的倡议,为珠海的应急救护贡献爱心与力量。

珠海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志英介绍,本次活动筹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应急救护相关工作,将助力公共场所配置AED,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购买、充实应急救护物资,以提升城市应急救护水平。

“对于筹集到的善款,我们将在珠海市红十字会官网捐赠公示栏进行公开公示。对于款项的使用,我们按规则收集使用凭证,形成项目执行报告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披露,接受社会监督。”陈志英说。

市民可以扫描下方的“平安珠海”二维码,点击“捐一笔”贡献爱心;也可以在微信打开“博爱珠海”公众号,点击《5·8人道公益日|这份倡议书,邀您“益”起共筑生命安全网》推文,根据指引捐赠善款。

扫码贡献爱心

编织生命安全网

超4万人次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近年来,关于心脏骤停、现场急救等新闻消息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生命无常,面对意外,人们越来越认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越来越多市民通过主动致电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咨询和报名参加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

为提升珠海应急救护水平,铸就城市安全网,近年来珠海市红十字会紧扣实际,不断创新机制,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努力开拓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红十字救护员国际认证培训资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珠海打造了“心肺复苏(CPR+AED)培训、救护员(初级)培训、救护员培训、救护员(国际认证)培训”的立体化培训体系,近10年来累计惠及群众36.3万人次,培养持证救护员超4.6万名,为学校、社区、企业筑起“第一响应人”防线。

市红十字会持续创新服务,组建“专职+兼职”师资团队,开设多样化急救培训,如开设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亲子夏令营、“红十字救在身边”公益讲堂、应急救护微课堂等,让急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统计,2024年,全市共有6485人参加培训成为红十字救护员,比往年增长55.7%,4.61万人次参加了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讲座,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

如何使用AED?

当发现有人突然昏厥倒地,在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并正确操作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及时使用AED不仅能恢复心脏节律,还能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AED的操作十分简单,即使没有医学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应急救护。”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沈超为大家介绍了AED的使用方法:首先,打开电源后,先清除患者胸部多余胸毛,擦干汗液,再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成人应将一片电极贴于其右锁骨下胸骨缘,另一片贴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婴幼儿则一贴于胸前正中、一贴于左肩胛后侧,较大儿童可按成人位置粘贴。

“贴片完毕后,务必确认无人接触患者,等待机器自动分析心律。”沈超强调。若AED建议除颤,确认患者周围环境安全后按下除颤键,随后立即按照语音提示进行约2分钟(5组)的心肺复苏,并再次检查心律。“如仍需除颤,可再次电击;若无需除颤,则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作为拯救心源性猝死的“救命神器”,AED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据不完全统计,珠海全市各级机构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广场、公园及人流密集区已布置AED设备400余台。市民可打开“AED城市地图”“AED急救地图”等微信小程序,即可查看1公里范围内AED位置并实时导航,帮助市民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身边设备,提升急救效率。

文字:温泳珊 图片:吴长赋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叶维佳
微信
朋友圈
我市举办“5·8人道公益日”和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活动
珠海特区报 2025-05-08 01:42

前不久,珠海一名长者在前山小学附近巴士站等车时意外摔倒、昏迷不醒,珠海应急救援万众益心支队队员温建平恰巧经过目睹了这一幕,立即上前展开施救,指引周边群众拨打120,在短短几分钟内,及时帮助这位长者脱险。

类似的暖心故事一直在珠海这座温情有爱的城市上演。2022年,龙珠达集团来魅力口岸城物管部经理文丁建在值班期间,遇到一名男子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他立即疏散人群、拨打120,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进行急救,该男子转危为安。

守护生命,不仅需要无数爱心人士在危难时伸出援手,更需要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充实应急救护物资等方式,提升城市应急救护水平,筑起生命安全网。

众筹爱心

守护生命安全

在“5·8人道公益日”和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珠海市红十字会将在5月8日18时至21时,在香洲区金发购物广场中庭举办“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设置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现场互动体验、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红十字会普法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向市民普及红十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

市红十字会还在腾讯公益的“广东救在身边”项目下,发起“平安珠海”一起捐线上筹资公益项目,并与市卫生健康局和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文,通过线上平台号召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向广大市民发出“小额捐赠”的倡议,为珠海的应急救护贡献爱心与力量。

珠海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志英介绍,本次活动筹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应急救护相关工作,将助力公共场所配置AED,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购买、充实应急救护物资,以提升城市应急救护水平。

“对于筹集到的善款,我们将在珠海市红十字会官网捐赠公示栏进行公开公示。对于款项的使用,我们按规则收集使用凭证,形成项目执行报告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披露,接受社会监督。”陈志英说。

市民可以扫描下方的“平安珠海”二维码,点击“捐一笔”贡献爱心;也可以在微信打开“博爱珠海”公众号,点击《5·8人道公益日|这份倡议书,邀您“益”起共筑生命安全网》推文,根据指引捐赠善款。

扫码贡献爱心

编织生命安全网

超4万人次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近年来,关于心脏骤停、现场急救等新闻消息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生命无常,面对意外,人们越来越认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越来越多市民通过主动致电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咨询和报名参加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

为提升珠海应急救护水平,铸就城市安全网,近年来珠海市红十字会紧扣实际,不断创新机制,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努力开拓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红十字救护员国际认证培训资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珠海打造了“心肺复苏(CPR+AED)培训、救护员(初级)培训、救护员培训、救护员(国际认证)培训”的立体化培训体系,近10年来累计惠及群众36.3万人次,培养持证救护员超4.6万名,为学校、社区、企业筑起“第一响应人”防线。

市红十字会持续创新服务,组建“专职+兼职”师资团队,开设多样化急救培训,如开设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亲子夏令营、“红十字救在身边”公益讲堂、应急救护微课堂等,让急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统计,2024年,全市共有6485人参加培训成为红十字救护员,比往年增长55.7%,4.61万人次参加了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讲座,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

如何使用AED?

当发现有人突然昏厥倒地,在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并正确操作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及时使用AED不仅能恢复心脏节律,还能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AED的操作十分简单,即使没有医学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应急救护。”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沈超为大家介绍了AED的使用方法:首先,打开电源后,先清除患者胸部多余胸毛,擦干汗液,再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成人应将一片电极贴于其右锁骨下胸骨缘,另一片贴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婴幼儿则一贴于胸前正中、一贴于左肩胛后侧,较大儿童可按成人位置粘贴。

“贴片完毕后,务必确认无人接触患者,等待机器自动分析心律。”沈超强调。若AED建议除颤,确认患者周围环境安全后按下除颤键,随后立即按照语音提示进行约2分钟(5组)的心肺复苏,并再次检查心律。“如仍需除颤,可再次电击;若无需除颤,则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作为拯救心源性猝死的“救命神器”,AED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据不完全统计,珠海全市各级机构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广场、公园及人流密集区已布置AED设备400余台。市民可打开“AED城市地图”“AED急救地图”等微信小程序,即可查看1公里范围内AED位置并实时导航,帮助市民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身边设备,提升急救效率。

文字:温泳珊 图片:吴长赋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