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无运动,不青春

每到五四青年节,就会看见很多好友晒在朋友圈的青春“回忆杀”,还有一些人,直接把当年的先进青年、先进团员等证书晒在圈里,这不禁也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

我认为,青春是与运动挂钩的。

2009年5月4日晚上,我们代表平沙镇参加金湾区首届交谊舞大赛,共有十几支代表队参赛,竞争非常激烈,更有三支大学生代表队,青春逼人,活力满满,最终我们获得唯一的冠军。印象中,我们跳了华尔兹和金牌恰恰两支舞,时长大概是8分钟,当时台下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可见当时交谊舞在金湾的热度。

对于交谊舞、国标舞、拉丁舞,我认为都是体育运动的一种,经常参与,可以锻炼身体。只是,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跳交谊舞了,多数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更热衷于后两种,当然,他们钟爱的还有街舞。

对于体育运动,我并非独爱一种,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都是我热爱的项目。篮球方面,我曾经代表美平公司参加1995年“农行杯”第二届平沙管理区男子篮球乙级联赛,并在最后一场争夺季军的比赛中以主力身份上场,得到十多分,力克对手平沙医院队。

说起足球,我在读师范时曾经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班际比赛并射入一球,时至今日还记得女同学在场边的加油呐喊声。今年4月,得知南水镇举行五人制足球赛,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报名参赛。时隔多年,再次参加正规的足球比赛,我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前一个月便进行体能训练和足球场上的有球练习。赛前,定下了三个目标:平一场,赢一场,进四强。最终,我们以小组第二进入八强,在八进四的比赛中遗憾地输给了对手。尽管如此,通过比赛,同事们增进了感情,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加强,体会到了场上需要互相信任,这比结果重要多了。一句话,我们享受了比赛的过程,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已经达到参赛目的了。

其实,我的最爱是乒乓球,在1997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获得平沙管理区教职工乒乓球赛青年组冠军。我记得奖金都只有50元,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领奖金回家时,家里刚好没有煤气了,母亲让我去充煤气,我就扛起空瓶子,开着心爱的豪迈摩托车去南新岭气站充煤气,一瓶刚好50元,奖金就用完了。

可惜,两次获乒乓球冠军,组织者在颁奖时并没有颁冠军奖杯或金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提起游泳,那是有深刻回忆的,所以要作为重中之重来说。

游泳,不但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门自救乃至救人的本领,对于住在水边的人们来说,是必须掌握的。

小时候,我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河,好像是叫三都河或罗定江吧。当汛期来临,每逢下大雨、暴雨,河水就会疯涨,很多时候会把河面上搭的木桥冲毁,这时候就无法到河对面的学校去上学了。但当时并没有停课的做法,于是人们就只能摆渡小船过河。水流湍急,木船又小,而且经常超载(最多只能坐8-10人),所以时有翻船的情况。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次,结果死了好几个人,都是不会游泳的农妇。

所以,作为村子里的男孩,必须要学会游泳。我记得也没有人教过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是利用暑假,天天泡在河里,很自然地就把狗刨式学会了。后来,自由泳、仰泳也慢慢学会了。奇怪的是,村子里从来没有人会蛙泳,后来才知道,因为是在河里,不同于游泳池,如果水流湍急,蛙泳是不实用的。

1993年到珠海工作后,我才在正规的游泳池学会了蛙泳。当然,也是通过偷师,自己慢慢摸索着学会的,没有参加培训班。因为是自学,与标准的蛙泳动作相比,我的动作是不规范的。只是在游泳池里,不敢再使用当年的狗刨式了,太难看。而蛙泳是最省体力的,可以游上1000米,比其他泳式要舒服得多。

现在,晚上偶尔到美平广场上走一走,看到交谊舞的档口上还是张贴着我们当年获得金湾区首届交谊舞大赛冠军的照片,一晃就过去这么多年了。

文字:梁显亮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湾韵丨无运动,不青春
珠海特区报 2025-05-11 00:33

每到五四青年节,就会看见很多好友晒在朋友圈的青春“回忆杀”,还有一些人,直接把当年的先进青年、先进团员等证书晒在圈里,这不禁也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

我认为,青春是与运动挂钩的。

2009年5月4日晚上,我们代表平沙镇参加金湾区首届交谊舞大赛,共有十几支代表队参赛,竞争非常激烈,更有三支大学生代表队,青春逼人,活力满满,最终我们获得唯一的冠军。印象中,我们跳了华尔兹和金牌恰恰两支舞,时长大概是8分钟,当时台下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可见当时交谊舞在金湾的热度。

对于交谊舞、国标舞、拉丁舞,我认为都是体育运动的一种,经常参与,可以锻炼身体。只是,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跳交谊舞了,多数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更热衷于后两种,当然,他们钟爱的还有街舞。

对于体育运动,我并非独爱一种,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都是我热爱的项目。篮球方面,我曾经代表美平公司参加1995年“农行杯”第二届平沙管理区男子篮球乙级联赛,并在最后一场争夺季军的比赛中以主力身份上场,得到十多分,力克对手平沙医院队。

说起足球,我在读师范时曾经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班际比赛并射入一球,时至今日还记得女同学在场边的加油呐喊声。今年4月,得知南水镇举行五人制足球赛,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报名参赛。时隔多年,再次参加正规的足球比赛,我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前一个月便进行体能训练和足球场上的有球练习。赛前,定下了三个目标:平一场,赢一场,进四强。最终,我们以小组第二进入八强,在八进四的比赛中遗憾地输给了对手。尽管如此,通过比赛,同事们增进了感情,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加强,体会到了场上需要互相信任,这比结果重要多了。一句话,我们享受了比赛的过程,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已经达到参赛目的了。

其实,我的最爱是乒乓球,在1997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获得平沙管理区教职工乒乓球赛青年组冠军。我记得奖金都只有50元,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领奖金回家时,家里刚好没有煤气了,母亲让我去充煤气,我就扛起空瓶子,开着心爱的豪迈摩托车去南新岭气站充煤气,一瓶刚好50元,奖金就用完了。

可惜,两次获乒乓球冠军,组织者在颁奖时并没有颁冠军奖杯或金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提起游泳,那是有深刻回忆的,所以要作为重中之重来说。

游泳,不但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门自救乃至救人的本领,对于住在水边的人们来说,是必须掌握的。

小时候,我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河,好像是叫三都河或罗定江吧。当汛期来临,每逢下大雨、暴雨,河水就会疯涨,很多时候会把河面上搭的木桥冲毁,这时候就无法到河对面的学校去上学了。但当时并没有停课的做法,于是人们就只能摆渡小船过河。水流湍急,木船又小,而且经常超载(最多只能坐8-10人),所以时有翻船的情况。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次,结果死了好几个人,都是不会游泳的农妇。

所以,作为村子里的男孩,必须要学会游泳。我记得也没有人教过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是利用暑假,天天泡在河里,很自然地就把狗刨式学会了。后来,自由泳、仰泳也慢慢学会了。奇怪的是,村子里从来没有人会蛙泳,后来才知道,因为是在河里,不同于游泳池,如果水流湍急,蛙泳是不实用的。

1993年到珠海工作后,我才在正规的游泳池学会了蛙泳。当然,也是通过偷师,自己慢慢摸索着学会的,没有参加培训班。因为是自学,与标准的蛙泳动作相比,我的动作是不规范的。只是在游泳池里,不敢再使用当年的狗刨式了,太难看。而蛙泳是最省体力的,可以游上1000米,比其他泳式要舒服得多。

现在,晚上偶尔到美平广场上走一走,看到交谊舞的档口上还是张贴着我们当年获得金湾区首届交谊舞大赛冠军的照片,一晃就过去这么多年了。

文字:梁显亮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