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再高也要上好学、住好房!珠海实施13个重点援建项目助雪域高原展新颜
编者按

   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即将完成三年援藏使命之际,珠海传媒集团报道组深入米林实地探访,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产业振兴的生动案例、一幕幕医疗帮扶的暖心场景、一项项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一件件民生工程的惠民实效。即日起,珠海传媒集团推出“林海情缘·珠海对口支援米林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海拔相差3000多米,珠海与西藏米林虽相隔千山万水,却因对口支援结下深厚情谊。2022年6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正式进驻,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实施13个重点援建项目,在民生改善、教育发展、产业帮扶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援藏赞歌。

每个村民都是“监工”

整村搬迁开启幸福新生活

清晨的阳光洒在南伊沟,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这里是珠海援藏的重点民生工程——南伊新村整村搬迁项目现场。

南伊村项目。王千 摄

“以前自己盖的房子在马路边,哪有那么好的规划和质量。”米林市南伊乡南伊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噶玛站在即将交付的新房前感慨道。老村的房屋多为20世纪建造的土木结构,年代已久,裂缝也多,60%以上已成为危房。加之整个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村民们的搬迁愿望更加强烈。

这个总投资6300万元的项目中,广东援藏资金投入4300万元。项目规划科学合理,47栋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4.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包括41栋村民住房、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从设计阶段就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

崭新的南伊村。王千 摄

“这是我参与过最特别、‘监工’最多的工程。”施工方项目经理冯月说,“从地基施工到内部装修,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监工’,询问什么时候能建好。”这种全程参与的监督方式,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让村民对未来的新家充满期待。

走进一户样板房,18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宽敞明亮,地暖、给排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户外的庭院面积达450—480平方米,为后续扩建预留了空间。“村集体还准备出资600万元统一购置家具,让村民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噶玛主任笑着说。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村民的住房安全问题,还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工作组组长冯胜生表示:“一个南伊村项目,就紧紧围绕了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一举多得。现在,当地还规划建设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硬件软件都要提升

教育项目照亮前程万里途

下午5时40分,米林小学的足球场上传来阵阵欢笑声。米林市小学足球队教练普穷正带领校队队员训练,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

“我希望练得像珠海的球员一样技术好!”四年级学生索纳旺嘉兴奋地说。去年夏天,他通过“石榴籽一家亲”活动前往珠海,与当地小球员进行友谊赛。这次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继续踢球的决心。

米林市小学。叶正茂 摄

在球场旁的板房里,普穷教练指着一个LOGO介绍:“这是2021年用广东援藏资金5万元建立的训练基地。”LOGO上的“手拉手”图案象征着粤藏情深,上方工布特色的帽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寓意着在两地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必将拥有美好未来。从2021年开始,每一年都有珠海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给孩子们捐款捐物。板房里的各种奖杯也是孩子们对来自珠海的爱心最好的回报。

除了足球训练基地,米林中学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南伊小学的宿舍楼等都是由珠海援藏工作组出资修建。与此同时,三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组还协调广东珠海各级名校、名师送教送研,组织89名珠海名师赴米林送教送研,开展教师培训50余场次,让教育援藏工作实现了“硬件+软件”的双提升。

米林市委党校新址。叶正茂 摄

在米林,新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今年3月,珠海援藏资金在总投资中占比约三分之一的米林市委党校新校区正式启用。这个可容纳400名学员同时培训的现代化党校,与老校区200平方米的简陋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新校区不仅硬件一流,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一应俱全。”副校长昂索介绍,校区投入使用,不仅能为米林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也推进了珠海米林两地干部人才的深度交流合作。

米林市人民医院新的住院大楼。叶正茂 摄

三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组的足迹遍布米林城乡。从南伊村村民在新村的安居到米林小学的足球场,再到市委党校的崭新校区,一个个援建项目如同格桑花般在雪域高原绽放。珠海援藏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真挚情谊,这种跨越3000多公里的山海情,正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诠释。

文字:金璐 图片:梁冠贤 王千 叶正茂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海拔再高也要上好学、住好房!珠海实施13个重点援建项目助雪域高原展新颜
观海融媒 2025-05-12 18:04
编者按

   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即将完成三年援藏使命之际,珠海传媒集团报道组深入米林实地探访,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产业振兴的生动案例、一幕幕医疗帮扶的暖心场景、一项项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一件件民生工程的惠民实效。即日起,珠海传媒集团推出“林海情缘·珠海对口支援米林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海拔相差3000多米,珠海与西藏米林虽相隔千山万水,却因对口支援结下深厚情谊。2022年6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正式进驻,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实施13个重点援建项目,在民生改善、教育发展、产业帮扶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援藏赞歌。

每个村民都是“监工”

整村搬迁开启幸福新生活

清晨的阳光洒在南伊沟,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这里是珠海援藏的重点民生工程——南伊新村整村搬迁项目现场。

南伊村项目。王千 摄

“以前自己盖的房子在马路边,哪有那么好的规划和质量。”米林市南伊乡南伊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噶玛站在即将交付的新房前感慨道。老村的房屋多为20世纪建造的土木结构,年代已久,裂缝也多,60%以上已成为危房。加之整个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村民们的搬迁愿望更加强烈。

这个总投资6300万元的项目中,广东援藏资金投入4300万元。项目规划科学合理,47栋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4.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包括41栋村民住房、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从设计阶段就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

崭新的南伊村。王千 摄

“这是我参与过最特别、‘监工’最多的工程。”施工方项目经理冯月说,“从地基施工到内部装修,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监工’,询问什么时候能建好。”这种全程参与的监督方式,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让村民对未来的新家充满期待。

走进一户样板房,18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宽敞明亮,地暖、给排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户外的庭院面积达450—480平方米,为后续扩建预留了空间。“村集体还准备出资600万元统一购置家具,让村民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噶玛主任笑着说。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村民的住房安全问题,还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工作组组长冯胜生表示:“一个南伊村项目,就紧紧围绕了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一举多得。现在,当地还规划建设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硬件软件都要提升

教育项目照亮前程万里途

下午5时40分,米林小学的足球场上传来阵阵欢笑声。米林市小学足球队教练普穷正带领校队队员训练,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

“我希望练得像珠海的球员一样技术好!”四年级学生索纳旺嘉兴奋地说。去年夏天,他通过“石榴籽一家亲”活动前往珠海,与当地小球员进行友谊赛。这次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继续踢球的决心。

米林市小学。叶正茂 摄

在球场旁的板房里,普穷教练指着一个LOGO介绍:“这是2021年用广东援藏资金5万元建立的训练基地。”LOGO上的“手拉手”图案象征着粤藏情深,上方工布特色的帽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寓意着在两地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必将拥有美好未来。从2021年开始,每一年都有珠海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给孩子们捐款捐物。板房里的各种奖杯也是孩子们对来自珠海的爱心最好的回报。

除了足球训练基地,米林中学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南伊小学的宿舍楼等都是由珠海援藏工作组出资修建。与此同时,三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组还协调广东珠海各级名校、名师送教送研,组织89名珠海名师赴米林送教送研,开展教师培训50余场次,让教育援藏工作实现了“硬件+软件”的双提升。

米林市委党校新址。叶正茂 摄

在米林,新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今年3月,珠海援藏资金在总投资中占比约三分之一的米林市委党校新校区正式启用。这个可容纳400名学员同时培训的现代化党校,与老校区200平方米的简陋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新校区不仅硬件一流,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一应俱全。”副校长昂索介绍,校区投入使用,不仅能为米林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也推进了珠海米林两地干部人才的深度交流合作。

米林市人民医院新的住院大楼。叶正茂 摄

三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组的足迹遍布米林城乡。从南伊村村民在新村的安居到米林小学的足球场,再到市委党校的崭新校区,一个个援建项目如同格桑花般在雪域高原绽放。珠海援藏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真挚情谊,这种跨越3000多公里的山海情,正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诠释。

文字:金璐 图片:梁冠贤 王千 叶正茂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