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珠海,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魅力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开放的传统。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和澳门同时陆地相连的城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拥有深厚的开放传统。自近代以来,珠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频繁的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这种多元文化的底蕴,使珠海能够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中,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珠海拥有悠久的历史,这片土地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从新石器时代的宝镜湾摩崖石刻,到近代的唐家古镇、会同古村,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珠海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此外,珠海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鹤舞、飘色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珠海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珠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能够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珠海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闻名遐迩,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岛和宜人的气候。大自然赋予珠海的这些美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珠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发了游船“海上看港珠澳大桥”“帆船看大桥”、空中游览等多种旅游项目,举办了珠海音乐节以及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珠海马拉松、斗门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将旅游与文化、体育与文化完美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参赛旅游,不仅带动了珠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珠海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珠海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珠海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涵盖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据统计,珠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文化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珠海注重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珠海的印刷复制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从传统印刷向数字印刷的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如数字创意、文化电商、文化金融等。这些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珠海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文化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文化产品创新方面,珠海的文化企业把本地文化资源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例如,珠海的动漫企业以珠海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作品。在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方面,珠海积极探索“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四)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在文化旅游领域,长隆海洋王国已成为全球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以其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精彩的演艺节目和先进的游乐设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在文化创意领域,珠海国际设计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大师和优秀设计作品,展示了珠海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实力和创新成果。这些品牌的形成,不仅提升了珠海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珠海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珠海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短板,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一)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珠海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相对有限。对比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珠海大型文化企业数量较少,缺乏能够在行业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在全国文化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使得珠海文化产业在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时,竞争力不足,影响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协同性不足。珠海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未能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难以实现文化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不利于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三)人才短缺制约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是高度依赖人才的创意产业,而珠海目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本地高校培养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且在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珠海在吸引外地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竞争力不如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二线城市。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如既懂文化创意又具备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高端人才、掌握前沿数字技术的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等。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珠海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度和品质提升面临困难。
(四)文化资源挖掘与转化不足。珠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香山文化、历史人文古迹景点等,但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不够深入。许多文化资源仅停留在表面的展示阶段,缺乏深度的创意开发和市场化转化。例如,一些历史古迹和民俗文化,没有充分与现代文化产业形式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项目。相比一些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城市,如西安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演艺、文创产品开发等深度融合,打造出《长恨歌》等知名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珠海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新业态发展受限。虽然珠海在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方面做出了努力,形成了一些文体旅游活动品牌盛事,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虽然有以金山西山居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发展,但整体上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速度较慢。在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上,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推进。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如元宇宙文旅、数字艺术等领域,珠海的布局和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
(六)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珠海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的覆盖面较窄,除了少数知名品牌外,大部分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珠海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更是有限,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未能有效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缺乏专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团队,营销手段和渠道较为单一,导致珠海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难以进一步拓展,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


珠海文化产业蝶变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引领,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二)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来珠海创业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珠海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模式,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根据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文化企业宣传政策内容,确保文化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五)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珠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珠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合作,推动珠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展会,吸引国内外文化企业和机构参与,提升珠海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际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
孙莹,珠海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层治理法治化、法治政府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珠海,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魅力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开放的传统。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和澳门同时陆地相连的城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拥有深厚的开放传统。自近代以来,珠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频繁的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这种多元文化的底蕴,使珠海能够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中,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珠海拥有悠久的历史,这片土地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从新石器时代的宝镜湾摩崖石刻,到近代的唐家古镇、会同古村,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珠海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此外,珠海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鹤舞、飘色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珠海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珠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能够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珠海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闻名遐迩,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岛和宜人的气候。大自然赋予珠海的这些美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珠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发了游船“海上看港珠澳大桥”“帆船看大桥”、空中游览等多种旅游项目,举办了珠海音乐节以及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珠海马拉松、斗门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将旅游与文化、体育与文化完美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参赛旅游,不仅带动了珠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珠海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珠海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珠海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涵盖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据统计,珠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文化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珠海注重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珠海的印刷复制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从传统印刷向数字印刷的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如数字创意、文化电商、文化金融等。这些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珠海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文化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文化产品创新方面,珠海的文化企业把本地文化资源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例如,珠海的动漫企业以珠海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作品。在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方面,珠海积极探索“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四)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在文化旅游领域,长隆海洋王国已成为全球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以其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精彩的演艺节目和先进的游乐设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在文化创意领域,珠海国际设计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大师和优秀设计作品,展示了珠海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实力和创新成果。这些品牌的形成,不仅提升了珠海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珠海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珠海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珠海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短板,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一)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珠海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相对有限。对比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珠海大型文化企业数量较少,缺乏能够在行业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在全国文化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使得珠海文化产业在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时,竞争力不足,影响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协同性不足。珠海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未能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难以实现文化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不利于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三)人才短缺制约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是高度依赖人才的创意产业,而珠海目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本地高校培养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且在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珠海在吸引外地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竞争力不如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二线城市。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如既懂文化创意又具备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高端人才、掌握前沿数字技术的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等。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珠海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度和品质提升面临困难。
(四)文化资源挖掘与转化不足。珠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香山文化、历史人文古迹景点等,但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不够深入。许多文化资源仅停留在表面的展示阶段,缺乏深度的创意开发和市场化转化。例如,一些历史古迹和民俗文化,没有充分与现代文化产业形式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项目。相比一些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城市,如西安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演艺、文创产品开发等深度融合,打造出《长恨歌》等知名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珠海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新业态发展受限。虽然珠海在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方面做出了努力,形成了一些文体旅游活动品牌盛事,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虽然有以金山西山居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发展,但整体上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速度较慢。在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上,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推进。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如元宇宙文旅、数字艺术等领域,珠海的布局和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
(六)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珠海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的覆盖面较窄,除了少数知名品牌外,大部分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珠海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更是有限,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未能有效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缺乏专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团队,营销手段和渠道较为单一,导致珠海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难以进一步拓展,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


珠海文化产业蝶变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引领,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二)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来珠海创业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珠海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模式,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根据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文化企业宣传政策内容,确保文化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五)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珠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珠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合作,推动珠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展会,吸引国内外文化企业和机构参与,提升珠海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际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珠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
孙莹,珠海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层治理法治化、法治政府等。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