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近日该校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了17个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首任院长钱德沛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介绍,该研究院旨在进一步统筹推进中大智能领域的跨院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在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战略支撑,将围绕人工智能“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整合全校相关学院科研力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湾区产业优势,围绕多模态世界大模型、低功耗类脑芯片、无人系统、低空经济等领域,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规模化应用生态。
该研究院17个下设研究中心覆盖文理医工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包括高性能智能化科学工程计算、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类脑感知器件、智能软件、多智能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群体智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表示,中山大学一方面将持续加强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另一方面要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赋能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20年6月成立,2024年12月,人工智能研究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向并进入实体化运行,配置了近4万平方米科研场地,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平台。
另悉,中山大学将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将新增“金融学+计算机”“管理学+计算机”“金融学+人工智能”“大气科学+人工智能”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单列专业公开对外招生。面向在校学生,中山大学将推出包括人工智能经济学、智能无人系统、智慧交通等9个微专业,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加快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
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近日该校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了17个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首任院长钱德沛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介绍,该研究院旨在进一步统筹推进中大智能领域的跨院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在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战略支撑,将围绕人工智能“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整合全校相关学院科研力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湾区产业优势,围绕多模态世界大模型、低功耗类脑芯片、无人系统、低空经济等领域,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规模化应用生态。
该研究院17个下设研究中心覆盖文理医工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包括高性能智能化科学工程计算、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类脑感知器件、智能软件、多智能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群体智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表示,中山大学一方面将持续加强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另一方面要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赋能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20年6月成立,2024年12月,人工智能研究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向并进入实体化运行,配置了近4万平方米科研场地,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平台。
另悉,中山大学将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将新增“金融学+计算机”“管理学+计算机”“金融学+人工智能”“大气科学+人工智能”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单列专业公开对外招生。面向在校学生,中山大学将推出包括人工智能经济学、智能无人系统、智慧交通等9个微专业,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加快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