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农户超2.7万人次!珠海财政为全市农业生产筑起保障网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珠海财政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减震器”作用,为全市农业生产筑起了保障网。记者5月15日从市财政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08亿元,同比增长17.05%,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完成率108%,资金放大倍数超30倍,很好满足了“三农”重点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做好“减震器”

支持农业防灾减损恢复生产

市财政足额保障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费用,推动降低保费费率,及时下达和拨付保费补贴资金,为农业生产收益稳定提供安全保障。2024年,争取中央政策性险种财政补贴资金619万元和中央、省级地方特色险种补贴资金3690万元,全市安排农业保险预算8782万元,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支农惠农效益。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多数品种费率不超过10%,惠及农户超2.7万人次,实现水稻、玉米等基本险种财政补贴100%、农户负担为零。

截至2024年末,我市种植险户均投保面积同比增长111%,承保机构累计为农户赔付7445万元,为农户自缴保费的4倍。面对“龙舟水”期间斗门区接连遭遇极端强降雨侵袭的严峻形势,我市迅速启动农业保险灾损理赔程序,为农户高效完成赔付超300笔、金额超2000万元,切实发挥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斗门区六乡社区罗氏沼虾大棚养殖区,农户享受专业险种保障,降低减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织密“保障网”

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

市财政扩大全市农业保险被保对象、保障风险点、保障区域的覆盖面,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实现基本险种行政区、功能区全覆盖。市财政局联合4部门制定印发《珠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风险需求,出台地方特色险种,优化险种结构,建立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

目前,我市开办承保农产品多达34种,覆盖农林牧渔生产领域,落地黄立鱼养殖险、水产养殖气象指数等地方支柱型优势特色保险20种,保障包括病害、虫害、风灾、洪涝等10余种常见风险。鼓励有条件的区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浪波高、赤潮、疾疫病、价格指数等地方特色险种,支持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保险等涉农保险,推进海洋牧场和沿海商品林等高风险业务共保。

延伸“服务链”

持续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市财政加强承保机构动态管理,通过严格遴选准入、加强过程监管、实施绩效考核三重机制,促进理赔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切实维护投保农户和农业企业权益。全市有6家机构、42个服务网点常态化从事农业保险业务,形成“覆盖广、响应快、专业强”的服务网络,投保农户对承保机构的整体满意率达90%以上。

同时,我市还构建“快响应、准定损、暖服务”的理赔机制,各承保机构从接案到赔付全流程最快压缩到2小时以内,加快灾后重建工作。构建“保险+金融”生态链,通过“保险+期货”“保险+银行”等联动模式,累计为农户实现融资贷款超2000万元,撬动期货、银行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融资贷款以及市场风险对冲手段,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护体系。

文字:苏振华 图片:苏振华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惠及农户超2.7万人次!珠海财政为全市农业生产筑起保障网
观海融媒 2025-05-15 16:43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珠海财政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减震器”作用,为全市农业生产筑起了保障网。记者5月15日从市财政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08亿元,同比增长17.05%,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完成率108%,资金放大倍数超30倍,很好满足了“三农”重点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做好“减震器”

支持农业防灾减损恢复生产

市财政足额保障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费用,推动降低保费费率,及时下达和拨付保费补贴资金,为农业生产收益稳定提供安全保障。2024年,争取中央政策性险种财政补贴资金619万元和中央、省级地方特色险种补贴资金3690万元,全市安排农业保险预算8782万元,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支农惠农效益。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多数品种费率不超过10%,惠及农户超2.7万人次,实现水稻、玉米等基本险种财政补贴100%、农户负担为零。

截至2024年末,我市种植险户均投保面积同比增长111%,承保机构累计为农户赔付7445万元,为农户自缴保费的4倍。面对“龙舟水”期间斗门区接连遭遇极端强降雨侵袭的严峻形势,我市迅速启动农业保险灾损理赔程序,为农户高效完成赔付超300笔、金额超2000万元,切实发挥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斗门区六乡社区罗氏沼虾大棚养殖区,农户享受专业险种保障,降低减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织密“保障网”

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

市财政扩大全市农业保险被保对象、保障风险点、保障区域的覆盖面,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实现基本险种行政区、功能区全覆盖。市财政局联合4部门制定印发《珠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风险需求,出台地方特色险种,优化险种结构,建立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

目前,我市开办承保农产品多达34种,覆盖农林牧渔生产领域,落地黄立鱼养殖险、水产养殖气象指数等地方支柱型优势特色保险20种,保障包括病害、虫害、风灾、洪涝等10余种常见风险。鼓励有条件的区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浪波高、赤潮、疾疫病、价格指数等地方特色险种,支持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保险等涉农保险,推进海洋牧场和沿海商品林等高风险业务共保。

延伸“服务链”

持续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市财政加强承保机构动态管理,通过严格遴选准入、加强过程监管、实施绩效考核三重机制,促进理赔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切实维护投保农户和农业企业权益。全市有6家机构、42个服务网点常态化从事农业保险业务,形成“覆盖广、响应快、专业强”的服务网络,投保农户对承保机构的整体满意率达90%以上。

同时,我市还构建“快响应、准定损、暖服务”的理赔机制,各承保机构从接案到赔付全流程最快压缩到2小时以内,加快灾后重建工作。构建“保险+金融”生态链,通过“保险+期货”“保险+银行”等联动模式,累计为农户实现融资贷款超2000万元,撬动期货、银行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融资贷款以及市场风险对冲手段,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护体系。

文字:苏振华 图片:苏振华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