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金湾区深入开展“平安大走访”专项行动,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利用晚间时段走村(社区)入户,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600人次区级干部参与夜访,累计走访群众约270户,解决基层问题600余个。这种“干部下沉走访、问题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的工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服务”。
制度先行
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
“以前反映问题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干部主动上门,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关先生指着刚修好的雨水渠隔网感慨道。在上月初的“平安大走访”活动中,他反映了木头冲村巴士站附近雨水渠隔网破损问题,从夜访干部接访到破损隔网修复仅用时一周。

这样的高效服务得益于金湾区构建的群众诉求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风险防范和源头治理能力,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金湾区今年初制定了“平安大走访”行动方案,明确“走访时间固定化、走访形式多样化、诉求处理闭环化”三项核心机制,并配套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从干部职责、走访流程到诉求分类处置、跟踪督办,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金湾区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区“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正探索开发“香山夜访”模块,可构建线上“受理-分办-处置-督查-办结”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对群众诉求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跟踪办理,真正做到“一网统管”。“诉求处理闭环化的标准流程,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限。”金湾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宁晓强表示。

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金湾区特别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区委书记带头践行“每月至少一次夜访”,带动领导班子成员累计接访群众超170人次,推动化解矛盾超120件。同时,金湾区充分发挥“党建+网格”优势,组织区级党员干部每周二晚8点深入村(社区)开展夜访,在全区营造“下沉一线、为民解忧”的浓厚氛围。
针对居民反映的广安路两侧、南山新村小区一带候鸟聚集、鸟粪污染问题,夜访干部协调林业、环卫等部门现场办公,采取修剪树木、安装超声波设备等综合措施,使鸟类聚集数量显著减少,有效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精准施策
分级分类破解民生痛点
面对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湾区坚持差异化解决方案,通过“三办”工作法(一般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调度办、重大疑难问题专班办),精准施策破解民生难题。
“对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干部要当场予以答复和解决;对需要协调多部门的问题,由接访干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直至诉求办结;对重大疑难问题,则组建工作专班专项解决。”宁晓强表示,分级分类处理群众诉求,是确保走访工作精准有效的重要保障。
南水镇金洲社区居民张阿姨(化名)至今难忘,当干部们带着新房钥匙和爱心家具上门时,患病的儿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因丈夫早逝,张阿姨和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子女靠着低保金艰难生活,多次面临租房难题。在一次“平安大走访”中,夜访干部了解到张阿姨一家的困难后,迅速联动民政、残联等部门,很快落实了低价房源,同时帮助申请住房补贴和残障人士补助,并发动爱心企业捐赠家具。“现在孩子病情稳定了,生活也有了保障。”张阿姨感动地说。
平沙镇美平社区精神障碍患者陈先生的房产继承难题也在“平安大走访”活动中得到了圆满解决。在获悉陈先生因无力承担精神障碍司法鉴定费用而迟迟继承不了房产后,夜访干部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社区、法院、残联、医院等多部门合力,不仅协助陈先生办理了减免精神障碍鉴定费用相关手续,还安排专业医疗团队上门进行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原本以为要跑很多部门,没想到干部主动上门帮忙,真是解决了大难题!”事后,陈先生的家人特意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据统计,今年,金湾区通过“平安大走访”活动,已当场办理群众诉求约690件,“调度办”诉求约130件。“‘平安大走访’活动要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宁晓强表示,金湾区将持续深化这一长效机制,聚焦民生热点继续扩大走访覆盖面,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湾样板,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金湾区深入开展“平安大走访”专项行动,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利用晚间时段走村(社区)入户,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600人次区级干部参与夜访,累计走访群众约270户,解决基层问题600余个。这种“干部下沉走访、问题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的工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服务”。
制度先行
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
“以前反映问题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干部主动上门,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关先生指着刚修好的雨水渠隔网感慨道。在上月初的“平安大走访”活动中,他反映了木头冲村巴士站附近雨水渠隔网破损问题,从夜访干部接访到破损隔网修复仅用时一周。

这样的高效服务得益于金湾区构建的群众诉求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风险防范和源头治理能力,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金湾区今年初制定了“平安大走访”行动方案,明确“走访时间固定化、走访形式多样化、诉求处理闭环化”三项核心机制,并配套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从干部职责、走访流程到诉求分类处置、跟踪督办,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金湾区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区“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正探索开发“香山夜访”模块,可构建线上“受理-分办-处置-督查-办结”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对群众诉求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跟踪办理,真正做到“一网统管”。“诉求处理闭环化的标准流程,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限。”金湾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宁晓强表示。

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金湾区特别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区委书记带头践行“每月至少一次夜访”,带动领导班子成员累计接访群众超170人次,推动化解矛盾超120件。同时,金湾区充分发挥“党建+网格”优势,组织区级党员干部每周二晚8点深入村(社区)开展夜访,在全区营造“下沉一线、为民解忧”的浓厚氛围。
针对居民反映的广安路两侧、南山新村小区一带候鸟聚集、鸟粪污染问题,夜访干部协调林业、环卫等部门现场办公,采取修剪树木、安装超声波设备等综合措施,使鸟类聚集数量显著减少,有效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精准施策
分级分类破解民生痛点
面对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湾区坚持差异化解决方案,通过“三办”工作法(一般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调度办、重大疑难问题专班办),精准施策破解民生难题。
“对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干部要当场予以答复和解决;对需要协调多部门的问题,由接访干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直至诉求办结;对重大疑难问题,则组建工作专班专项解决。”宁晓强表示,分级分类处理群众诉求,是确保走访工作精准有效的重要保障。
南水镇金洲社区居民张阿姨(化名)至今难忘,当干部们带着新房钥匙和爱心家具上门时,患病的儿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因丈夫早逝,张阿姨和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子女靠着低保金艰难生活,多次面临租房难题。在一次“平安大走访”中,夜访干部了解到张阿姨一家的困难后,迅速联动民政、残联等部门,很快落实了低价房源,同时帮助申请住房补贴和残障人士补助,并发动爱心企业捐赠家具。“现在孩子病情稳定了,生活也有了保障。”张阿姨感动地说。
平沙镇美平社区精神障碍患者陈先生的房产继承难题也在“平安大走访”活动中得到了圆满解决。在获悉陈先生因无力承担精神障碍司法鉴定费用而迟迟继承不了房产后,夜访干部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社区、法院、残联、医院等多部门合力,不仅协助陈先生办理了减免精神障碍鉴定费用相关手续,还安排专业医疗团队上门进行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原本以为要跑很多部门,没想到干部主动上门帮忙,真是解决了大难题!”事后,陈先生的家人特意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据统计,今年,金湾区通过“平安大走访”活动,已当场办理群众诉求约690件,“调度办”诉求约130件。“‘平安大走访’活动要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宁晓强表示,金湾区将持续深化这一长效机制,聚焦民生热点继续扩大走访覆盖面,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湾样板,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