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心”揭牌!合作区破局数据跨境流动难题

5月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下文简称“两个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横琴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迈入新阶段。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试验田,横琴正以产业集聚、制度创新、规则衔接为抓手,探索破解数据跨境流动难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合作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正式揭牌。 曾遥摄

从“分线管理”到数据跨境“绿色通道”​

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是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合作区依托“澳门+横琴”的独特优势,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涵盖跨境电商、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据合作区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合作区共有113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包括博维、宇信、数说故事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

与此同时,制度创新为横琴数字贸易培育了创新沃土。分线管理政策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模式,实现货物通关高度便利化,叠加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等机制创新,为企业数字贸易国际化“筑基搭桥”。

一线通关。 曾遥摄

在中央网信办数据与技术保障中心指导下,新揭牌的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将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高效完成跨境数据路径规划和合规申报,加速推进琴澳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澳资企业博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鸿祺表示,“两个中心”的成立解决了港澳与内地数据无法自由流通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和专业指导。“这有助于澳门企业更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更高效地对接国际市场。”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琴澳规则”​​

数据作为数字贸易的核心生产要素,催生了数字货物、数字产品、数字技术及数字服务等新型贸易形态。然而,如何实现琴澳两地在跨境数据流动中的监管协同与制度衔接,已成为合作区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关键挑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曾遥摄

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运贤指出,尽管横琴已建立“白名单”制度,允许在监管框架下实现部分机构间的数据跨境流动,但该机制目前仍属试点性质,并非普遍适用的制度性安排。从“白名单”模式向更广泛、可持续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转变,仍需在政策设计、制度覆盖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他表示,数据跨境流动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监管标准及数据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这对横琴提出了更高的制度兼容与协调能力要求。“横琴要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在政策制定、监管机制和国际合作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

此外,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是推动数据跨境流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议题。吴鸿祺建议,政府部门应出台更细化的数据流动政策指引,并通过立法手段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的服务与监管体系。此外,合作区还可以深化与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局的协同监管机制,加速跨境数据要素有序流通。

“具体而言,横琴亟需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技术防护能力,强化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切实防范数据泄露与滥用风险。”周运贤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曾遥摄

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以及琴澳规则衔接的深化,横琴有望打造连接澳门与内地的数据枢纽,加速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场景创新,开辟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蓝海。

吴鸿祺透露,博维将依托“两个中心”,在横琴建设首个服务澳门企业的跨境数据中心。该项目预计今年5月底启动建设,重点为澳门金融机构、政府政务、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跨境数据流动的基础设施支撑。

记者观察

在合作区“两个中心”揭牌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博维、数说故事、融贯云洲等企业代表也受邀参加,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共议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探索合法、安全、高效的数据跨境路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流动的“试验田”,横琴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也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新桥梁。不少企业代表认为,与深圳前海、上海临港等地相比,横琴可依托澳门的中葡平台优势,通过“两个中心”细化针对葡语国家的数据合规标准,打造面向葡语世界的跨境数据枢纽。

从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试点,再到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横琴正以制度创新破解监管差异,推动规则衔接。未来,这里或将不仅是数据流通的“桥头堡”,更是数字贸易治理的“策源地”——通过规则衔接、生态培育与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提供兼具开放性与安全性的“琴澳方案”。

文字:陈秀岑 图片:曾遥 编辑:李美琪 责任编辑:陶哲 阳紫微
微信
朋友圈
“双中心”揭牌!合作区破局数据跨境流动难题

5月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下文简称“两个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横琴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迈入新阶段。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试验田,横琴正以产业集聚、制度创新、规则衔接为抓手,探索破解数据跨境流动难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合作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正式揭牌。 曾遥摄

从“分线管理”到数据跨境“绿色通道”​

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是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合作区依托“澳门+横琴”的独特优势,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涵盖跨境电商、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据合作区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合作区共有113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包括博维、宇信、数说故事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

与此同时,制度创新为横琴数字贸易培育了创新沃土。分线管理政策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模式,实现货物通关高度便利化,叠加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等机制创新,为企业数字贸易国际化“筑基搭桥”。

一线通关。 曾遥摄

在中央网信办数据与技术保障中心指导下,新揭牌的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将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高效完成跨境数据路径规划和合规申报,加速推进琴澳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澳资企业博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鸿祺表示,“两个中心”的成立解决了港澳与内地数据无法自由流通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和专业指导。“这有助于澳门企业更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更高效地对接国际市场。”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琴澳规则”​​

数据作为数字贸易的核心生产要素,催生了数字货物、数字产品、数字技术及数字服务等新型贸易形态。然而,如何实现琴澳两地在跨境数据流动中的监管协同与制度衔接,已成为合作区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关键挑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曾遥摄

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运贤指出,尽管横琴已建立“白名单”制度,允许在监管框架下实现部分机构间的数据跨境流动,但该机制目前仍属试点性质,并非普遍适用的制度性安排。从“白名单”模式向更广泛、可持续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转变,仍需在政策设计、制度覆盖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他表示,数据跨境流动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监管标准及数据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这对横琴提出了更高的制度兼容与协调能力要求。“横琴要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在政策制定、监管机制和国际合作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

此外,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是推动数据跨境流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议题。吴鸿祺建议,政府部门应出台更细化的数据流动政策指引,并通过立法手段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的服务与监管体系。此外,合作区还可以深化与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局的协同监管机制,加速跨境数据要素有序流通。

“具体而言,横琴亟需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技术防护能力,强化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切实防范数据泄露与滥用风险。”周运贤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曾遥摄

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以及琴澳规则衔接的深化,横琴有望打造连接澳门与内地的数据枢纽,加速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场景创新,开辟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蓝海。

吴鸿祺透露,博维将依托“两个中心”,在横琴建设首个服务澳门企业的跨境数据中心。该项目预计今年5月底启动建设,重点为澳门金融机构、政府政务、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跨境数据流动的基础设施支撑。

记者观察

在合作区“两个中心”揭牌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博维、数说故事、融贯云洲等企业代表也受邀参加,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共议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探索合法、安全、高效的数据跨境路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流动的“试验田”,横琴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也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新桥梁。不少企业代表认为,与深圳前海、上海临港等地相比,横琴可依托澳门的中葡平台优势,通过“两个中心”细化针对葡语国家的数据合规标准,打造面向葡语世界的跨境数据枢纽。

从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试点,再到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横琴正以制度创新破解监管差异,推动规则衔接。未来,这里或将不仅是数据流通的“桥头堡”,更是数字贸易治理的“策源地”——通过规则衔接、生态培育与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提供兼具开放性与安全性的“琴澳方案”。

文字:陈秀岑 图片:曾遥 编辑:李美琪 责任编辑:陶哲 阳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