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剧情沉浸式逛展!金湾区博物馆剧本游《回到1922》发布

5月16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举行。作为珠海首部由官方发布及运营的红色剧本游,该作品以珠海“红色三杰”之一林伟民的成长故事为原型,创新探索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参与者“重返”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现场,开启红色文化教育新体验。

此次首发的《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与金湾区博物馆联合打造,剧本历时一年打磨。该作品以出生于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现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林伟民为主角,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事件为主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展现了林伟民波澜壮阔的一生。

活动现场

剧本游总时长约2小时,包含10名角色、3个推理环节、3幕故事分享,让每名参与者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形式体验与林伟民并肩奋斗的革命历程。随着剧情的推进,参与者仿佛置身于1922年的工人运动中,通过合作、竞争、分析等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为增强沉浸式体验效果,金湾区博物馆开辟了专门的剧本游体验场所,依据史料记载还原100年前早期工人运动的场景。同时,通过不同人物的服装更换和道具使用,营造能让参与者代入时代背景和角色的环境。

活动现场

启动仪式当天,金湾区博物馆邀请了区内百名党员作为首批参与者进行现场体验。“我在里面扮演的是‘杜翻译’这个角色,他作为外文学院的学生,参与翻译了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俄文书籍。感觉剧本游把红色历史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体验。”90后现场体验者周茵茵说。

首批参与者进行现场体验。

按照计划,金湾区博物馆将在年内组织100场剧本游活动,地点覆盖区博物馆、区图书馆、区委党校及区内各基层工会。从博物馆“走出去”的红色剧本游,将结合各单位的业务特色,不断丰富多元场景打造,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的有机融合。5月17日晚间,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奇妙夜”《回到1922》剧本游活动,目前首批50个名额都已报满。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金湾博物馆”公众号,后续博物馆还将陆续开放团体或个人预约。

金湾区博物馆馆长王雪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探索引入更多新的创意形式,推动红色教育从博物馆走向更广阔的场景;不断深化跨界合作,力争开发系列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孵化出更多红色文旅IP,为红色文化学习之旅注入全新活力。

文字:陈子怡 图片:张洲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进入剧情沉浸式逛展!金湾区博物馆剧本游《回到1922》发布
观海融媒 2025-05-16 15:54

5月16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举行。作为珠海首部由官方发布及运营的红色剧本游,该作品以珠海“红色三杰”之一林伟民的成长故事为原型,创新探索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参与者“重返”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现场,开启红色文化教育新体验。

此次首发的《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与金湾区博物馆联合打造,剧本历时一年打磨。该作品以出生于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现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林伟民为主角,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事件为主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展现了林伟民波澜壮阔的一生。

活动现场

剧本游总时长约2小时,包含10名角色、3个推理环节、3幕故事分享,让每名参与者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形式体验与林伟民并肩奋斗的革命历程。随着剧情的推进,参与者仿佛置身于1922年的工人运动中,通过合作、竞争、分析等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为增强沉浸式体验效果,金湾区博物馆开辟了专门的剧本游体验场所,依据史料记载还原100年前早期工人运动的场景。同时,通过不同人物的服装更换和道具使用,营造能让参与者代入时代背景和角色的环境。

活动现场

启动仪式当天,金湾区博物馆邀请了区内百名党员作为首批参与者进行现场体验。“我在里面扮演的是‘杜翻译’这个角色,他作为外文学院的学生,参与翻译了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俄文书籍。感觉剧本游把红色历史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体验。”90后现场体验者周茵茵说。

首批参与者进行现场体验。

按照计划,金湾区博物馆将在年内组织100场剧本游活动,地点覆盖区博物馆、区图书馆、区委党校及区内各基层工会。从博物馆“走出去”的红色剧本游,将结合各单位的业务特色,不断丰富多元场景打造,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的有机融合。5月17日晚间,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奇妙夜”《回到1922》剧本游活动,目前首批50个名额都已报满。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金湾博物馆”公众号,后续博物馆还将陆续开放团体或个人预约。

金湾区博物馆馆长王雪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探索引入更多新的创意形式,推动红色教育从博物馆走向更广阔的场景;不断深化跨界合作,力争开发系列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孵化出更多红色文旅IP,为红色文化学习之旅注入全新活力。

文字:陈子怡 图片:张洲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