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启幕,团队报名通道开放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新闻发布会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发布会现场公布了赛事章程、赛事安排和创新点,标志着本届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智能辩论赛事正式启幕。

“机器人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渐成为推动智能社会建设的关键。此次辩论赛的举办聚焦前沿热点,激发学术思辨与技术创新。希望学界与业界通过本次赛事,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名誉会长张景安在致辞中表示。

“机器人辩论大赛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思维边界的探索。人工智能与传播学的结合是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更是学科创新的重大机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在发布会上说。

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云泽教授介绍了举办此次大赛的初衷与愿景,并介绍了大赛主办方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的构成情况。他介绍,组织此次赛事源于在研究和观察中发现,当前机器人与人类对话,仍以讨好型人格为主,而辩论需要独立和对抗性思维能力。本次比赛将改善甚至改变大模型训练方式,从知识储备、输出的工具转变为人类真正的“思考伙伴”。

专委会执行理事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机器人辩论大赛赛制。比赛将分为初赛、复赛、决赛几个阶段,设有华南、华中、华北三个赛区,赛区前三名入围半决赛及决赛,根据机器人表现产生冠、亚、季军。本次机器人辩论赛作为一种全新的赛事形式,要求参赛机器人不仅需具备强大的知识库与实时数据分析能力,还需模拟人类辩论中的情感表达与临场应变。赛事评委团由知名人工智能专家、传播学者及辩论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确保评判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据了解,本次比赛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逻辑推理及情感交互领域的深度探索,搭建全球机器人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人机协作的丰富可能性。目前,比赛已开放团队报名通道,凡可提供独立训练且具有会话功能智能体的团队均可报名参赛。赛事情况可在多地电视台和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小红书、B站等网络平台收看。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启幕,团队报名通道开放
新华社 2025-05-18 21:58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新闻发布会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发布会现场公布了赛事章程、赛事安排和创新点,标志着本届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智能辩论赛事正式启幕。

“机器人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渐成为推动智能社会建设的关键。此次辩论赛的举办聚焦前沿热点,激发学术思辨与技术创新。希望学界与业界通过本次赛事,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名誉会长张景安在致辞中表示。

“机器人辩论大赛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思维边界的探索。人工智能与传播学的结合是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更是学科创新的重大机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在发布会上说。

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云泽教授介绍了举办此次大赛的初衷与愿景,并介绍了大赛主办方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的构成情况。他介绍,组织此次赛事源于在研究和观察中发现,当前机器人与人类对话,仍以讨好型人格为主,而辩论需要独立和对抗性思维能力。本次比赛将改善甚至改变大模型训练方式,从知识储备、输出的工具转变为人类真正的“思考伙伴”。

专委会执行理事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机器人辩论大赛赛制。比赛将分为初赛、复赛、决赛几个阶段,设有华南、华中、华北三个赛区,赛区前三名入围半决赛及决赛,根据机器人表现产生冠、亚、季军。本次机器人辩论赛作为一种全新的赛事形式,要求参赛机器人不仅需具备强大的知识库与实时数据分析能力,还需模拟人类辩论中的情感表达与临场应变。赛事评委团由知名人工智能专家、传播学者及辩论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确保评判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据了解,本次比赛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逻辑推理及情感交互领域的深度探索,搭建全球机器人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人机协作的丰富可能性。目前,比赛已开放团队报名通道,凡可提供独立训练且具有会话功能智能体的团队均可报名参赛。赛事情况可在多地电视台和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小红书、B站等网络平台收看。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