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为帆,续写特区城市精神新篇章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珠海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获得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珠海多年来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的生动实践。从海岛渔村到湾区明珠,这座城市以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重塑着人们对“特区精神”的想象。

万山区桂山镇以文旅融合激活海岛生命力,倾力打造4A级景区与“和美海岛”;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智造”,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掌控;邓月葵夫妇跨越千里救死扶伤,用公益行动传递人间大爱;香山学校坚持思政铸魂,积极打造博雅校园,培育一批批时代新人。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的文明建设还兼具本土特色与开放视野。茂盛社区与澳门“一墙之隔”,却通过共治共享打破制度藩篱,成为珠澳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港珠澳大桥海关以高效服务架起三地互联互通的桥梁……这些获奖名单如同珠海城市文明图谱中的繁星,既映照出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的同频共振,也彰显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港珠澳大桥。李建束/摄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往往藏在细节里。近年来,珠海以系统思维构建文明生态,润物无声地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持续擦亮“相约文明 我爱珠海”等文明素养提升品牌,常态化举办“文明珠海 美好绽放”等先进模范事迹展,曾启亮援黔救人、女司机雨中送伞等凡人善举在各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带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扎根城乡,79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投入8.93亿元实施的1.5万项“民生微实事”,改造的不仅是老旧小区的斑驳外墙,更修补着城市与人的情感联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与“百千万工程”工作深度融合,97%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乡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又跟得上时代。这些实践背后,也是珠海对创建利民惠民理念的深刻诠释。

会同村。吴长赋/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等工作提出新要求。面对新要求,珠海正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变革,以更务实的行动回应期待,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式发展,广泛发动先进典型、基层干部、媒体力量、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共建城市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航拍珠海渔女。吴长赋/摄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长跑。站在新起点,珠海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基因、外化为发展动能。当每一个社区都成为文明的窗口,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美德的摇篮,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的使者,珠海必将以更自信的姿态,在湾区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

文字:陈奕樊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以文明为帆,续写特区城市精神新篇章
观海融媒 2025-05-23 22:17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珠海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获得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珠海多年来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的生动实践。从海岛渔村到湾区明珠,这座城市以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重塑着人们对“特区精神”的想象。

万山区桂山镇以文旅融合激活海岛生命力,倾力打造4A级景区与“和美海岛”;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智造”,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掌控;邓月葵夫妇跨越千里救死扶伤,用公益行动传递人间大爱;香山学校坚持思政铸魂,积极打造博雅校园,培育一批批时代新人。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的文明建设还兼具本土特色与开放视野。茂盛社区与澳门“一墙之隔”,却通过共治共享打破制度藩篱,成为珠澳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港珠澳大桥海关以高效服务架起三地互联互通的桥梁……这些获奖名单如同珠海城市文明图谱中的繁星,既映照出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的同频共振,也彰显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港珠澳大桥。李建束/摄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往往藏在细节里。近年来,珠海以系统思维构建文明生态,润物无声地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持续擦亮“相约文明 我爱珠海”等文明素养提升品牌,常态化举办“文明珠海 美好绽放”等先进模范事迹展,曾启亮援黔救人、女司机雨中送伞等凡人善举在各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带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扎根城乡,79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投入8.93亿元实施的1.5万项“民生微实事”,改造的不仅是老旧小区的斑驳外墙,更修补着城市与人的情感联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与“百千万工程”工作深度融合,97%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乡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又跟得上时代。这些实践背后,也是珠海对创建利民惠民理念的深刻诠释。

会同村。吴长赋/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等工作提出新要求。面对新要求,珠海正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变革,以更务实的行动回应期待,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式发展,广泛发动先进典型、基层干部、媒体力量、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共建城市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航拍珠海渔女。吴长赋/摄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长跑。站在新起点,珠海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基因、外化为发展动能。当每一个社区都成为文明的窗口,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美德的摇篮,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的使者,珠海必将以更自信的姿态,在湾区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

文字:陈奕樊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