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珠海人的至高勋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评论之一

这是镌刻在珠海发展年轮上的又一璀璨印记——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此外,另有29个原有荣誉称号也通过复查确认保留。

恰如春风来,文明花盛开。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是属于全体珠海人的至高勋章,凝聚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热血沸腾的干劲、不计得失的付出。

珠海拥有“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的独特城市风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系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的背后,是珠海一直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发展的坚守,是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一特区使命的生动诠释。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珠海便开始了“文明接力赛”,始终坚持创建定力、激发创新活力,在民生福祉、道德培育、生态治理、社会治理、湾区融合等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正是珠海文明创建的初心——从2015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到如今再次蝉联,其核心因素正在于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治理。数据显示,多年来,珠海财政支出逾七成用于民生领域,并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各级政府不仅将“十件民生实事”写进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全面推进“民生微实事”,投资近9亿元实施完成1.5万项惠民工程,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香山夜访”解民忧,香洲区狮山街道东风社区新光里三街23号小区采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样的文明深度,来之不易!

文明创建,既在市容市貌的蝶变,更在市民素养的升华。现在的珠海,从无到有实现了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市覆盖,810个文明实践点延伸至公园、学校等基层末梢,让文明触角融入群众生活。通过制度激励与榜样引领,珠海构建起“好人共生”的文明生态——快递员朱周胜多次见义勇为,协助警方抓捕劫匪、扑灭火灾,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无数和他一样的“平民英雄”不断涌现,用善良、勇气和热爱照亮城市。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44人获评“广东好人”,6人获评“中国好人”;与此同时,《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等法规办法落地施行,在珠海形成了“文明行为有法可依、道德实践有章可循”的良性机制。

这样的文明厚度,来之不易!

文明底色的铸就离不开绿水青山。从特区成立之初,珠海就确定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走有珠海特色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十多年的坚守,铸就了珠海厚实的绿色根基——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最美风景留给市民”的理念,造就了情侣路、香山湖公园等独树一帜的公共空间设计,塑造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的独特城市风貌。珠海还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创新,推动珠海生态文明发展提速增效,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现已实现全市97%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志愿服务活动。

这样的文明高度,来之不易!

凡人善举汇聚文明之光,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永远是人民群众。珠海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珠海模式”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一方面,通过立法规范公共秩序、保护救助人权益,设立“诚信红黑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务凝聚文明合力,目前珠海注册志愿者已超过79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31%,“红马甲”身影几乎活跃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每一个场景。此外,“民生微实事”服务云平台、“社区议事会”、“香山夜访”等创新举措,充分发动了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小事快办、难事共商”的治理闭环。

垃圾分类等理念深入珠海市民内心。

这样的文明广度,来之不易!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确实来之不易,而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更需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文明接力赛”成了全城加速跑,文明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如今的珠海,正以民生温度、道德厚度、生态高度、治理精度、开放气度,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生动篇章。

让我们共擎文明之光,照亮珠海的奋进征程!

文字:李勇智 图片:吴长赋 赵梓 编辑:李双 唐祺珍 责任编辑:李梅容 丹梅
微信
朋友圈
全体珠海人的至高勋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评论之一
珠海特区报 2025-05-28 09:06

这是镌刻在珠海发展年轮上的又一璀璨印记——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此外,另有29个原有荣誉称号也通过复查确认保留。

恰如春风来,文明花盛开。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是属于全体珠海人的至高勋章,凝聚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热血沸腾的干劲、不计得失的付出。

珠海拥有“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的独特城市风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系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的背后,是珠海一直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发展的坚守,是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一特区使命的生动诠释。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珠海便开始了“文明接力赛”,始终坚持创建定力、激发创新活力,在民生福祉、道德培育、生态治理、社会治理、湾区融合等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正是珠海文明创建的初心——从2015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到如今再次蝉联,其核心因素正在于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治理。数据显示,多年来,珠海财政支出逾七成用于民生领域,并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各级政府不仅将“十件民生实事”写进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全面推进“民生微实事”,投资近9亿元实施完成1.5万项惠民工程,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香山夜访”解民忧,香洲区狮山街道东风社区新光里三街23号小区采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样的文明深度,来之不易!

文明创建,既在市容市貌的蝶变,更在市民素养的升华。现在的珠海,从无到有实现了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市覆盖,810个文明实践点延伸至公园、学校等基层末梢,让文明触角融入群众生活。通过制度激励与榜样引领,珠海构建起“好人共生”的文明生态——快递员朱周胜多次见义勇为,协助警方抓捕劫匪、扑灭火灾,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无数和他一样的“平民英雄”不断涌现,用善良、勇气和热爱照亮城市。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44人获评“广东好人”,6人获评“中国好人”;与此同时,《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等法规办法落地施行,在珠海形成了“文明行为有法可依、道德实践有章可循”的良性机制。

这样的文明厚度,来之不易!

文明底色的铸就离不开绿水青山。从特区成立之初,珠海就确定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走有珠海特色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十多年的坚守,铸就了珠海厚实的绿色根基——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最美风景留给市民”的理念,造就了情侣路、香山湖公园等独树一帜的公共空间设计,塑造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的独特城市风貌。珠海还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创新,推动珠海生态文明发展提速增效,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现已实现全市97%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志愿服务活动。

这样的文明高度,来之不易!

凡人善举汇聚文明之光,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永远是人民群众。珠海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珠海模式”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一方面,通过立法规范公共秩序、保护救助人权益,设立“诚信红黑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务凝聚文明合力,目前珠海注册志愿者已超过79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31%,“红马甲”身影几乎活跃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每一个场景。此外,“民生微实事”服务云平台、“社区议事会”、“香山夜访”等创新举措,充分发动了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小事快办、难事共商”的治理闭环。

垃圾分类等理念深入珠海市民内心。

这样的文明广度,来之不易!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确实来之不易,而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更需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文明接力赛”成了全城加速跑,文明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如今的珠海,正以民生温度、道德厚度、生态高度、治理精度、开放气度,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生动篇章。

让我们共擎文明之光,照亮珠海的奋进征程!

文字:李勇智 图片:吴长赋 赵梓 编辑:李双 唐祺珍 责任编辑:李梅容 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