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20250630

生命的新绿

□ 李彩瑛

雨后微凉,我又搬来椅子坐在楼顶的屋檐下,看着眼前的几盆草木,翠绿的叶片上盛满了雨珠,雨后的天空又蓝又白,大片大片的阳光倾泄下来,如果你刚从外地过来,完全想不到一刻钟前这里的天空黑漆漆的一片,像是暴雨袭来,然最终只下了一场小雨。我坐在阴凉的地方,思考着要怎么告诉你此刻欢喜的心情,要怎么才能描述眼前看到的美景,一个只属于我自己领地的风景,又该如何告诉你一个生命顽强的绿色故事呢?

四月末,是暮春之际,也是春夏之交,雨水频多,忽晴忽雨的季节,虽让人出行不便,然春雨贵如油。几场雨水后,农作物蓬勃生长,花生苗、玉米梗节节攀升,效外一眼无边的嫩绿、碧绿,让农人心生欢喜。而楼顶上去年秋天从娘家带回来的一棵光秃秃的三华李树苗,如今也长得葱葱郁郁了,经过冬天和春天的洗礼,经历了花开花谢,也顺利地挂了两颗果子在枝头,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熬到成熟。当初栽种在楼顶上,也不曾指望它硕果累累,摘果饱腹,只愿在自家小院便能冬赏花,夏有几粒果收,一解思乡之情,便足矣。

相对于后院的繁花似锦,楼顶的空间便简单许多,只种了几棵瓜果,以求自给自足,理想总是丰满美好的,然而现实就艰难多了。三华李树旁边的葡萄树长得也是葱葱郁郁,那是几年前一个春天的早上,在菜市场门口一个摆卖植物的摊口,一眼便看中了这棵葡萄树,挺立的粗树杆,斑驳苍老,若枯枝然。老板介绍说这是棵老桩葡萄树,有十几个年头了,年年都能开花结果,很适合庭院栽种。本就心仪,听老板如此介绍,便满心欢喜买回来栽在楼顶,一心期待到了秋天葡萄成熟,猜想会挂有多少串葡萄呢?要分给住在附近的亲人吗?如果挂果多那就分吧!让大家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只是那一年并没有开花结果。我暗想着可能是水土不服,再等等吧。

谁知道这一等便等了四个年头,见过它春天葱茏的样子,也见过它冬天萧条的样子,唯独还没见过它开花结果的样子。今年初春还差点儿把它拔了,想换另一种果树栽种,只因都二月份了还没长出来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树枝如枯死了一般,原以为它熬不住寒冬枯萎了。真要拔的时候,又不甘心当初花了八十块钱买的树,养了那么多年还没尝过它的果啊!就这样让它魂归土地化作肥料,真有点不舍得啊!多难得的老桩啊!没十年八年也成不了老桩呢!转身拿来刀片刮了刮它那老得皱巴巴的树皮,树干里面还是绿的。于是又开始松泥、淋水、施肥,精心呵护,终于在三月初冒出了新芽,如今苍老的树干披了满满的一身绿衣。印象中唯有泥土里无名的野草才会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从未想过一棵果树也能在奄奄一息迸发无穷的力量,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这种精神让人动容,不忍再移除。

楼顶的一角皆是绿色,老桩葡萄树,新育的三华李,新种的辣椒苗和番石榴,还有旧物火龙果、三角梅。品种不多,却也有一番景致,看多了万紫千红的百花,也要看看朴素坚毅的草木,一抹绿色也能治愈内心的烦扰。此时,太阳的金黄,树木的绿意,天空的澄明,虽炎热也让人身心舒畅,刹那间忘了身后的尘扰,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好日子。不一会儿树叶上的雨水都被太阳晒干了,老桩葡萄树就让它一直长一直长吧!即使它是棵只长叶不结果的葡萄树,吃不到葡萄,能让我欣赏一季的新绿也是棵好的老桩葡萄树,感谢你顽强的生命力,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新绿。

夏天的乐章

□ 彭 岚

进入夏天,开始期待雨。夏天的雨,一阵子就停,而雨来的这一阵子,犹如良辰,值得停下手中之事,细细听上一番,看上一阵。

不像春雨的细密,夏天的雨滴,大颗,下落得干脆。下雨的声音,是任何一个乐队都无法弹奏出的作品。大自然的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特别的乐器,只靠着雨水的赐予,浑然天成一首独特的乐章。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屋顶,石砖地,木桌面,金属片,塑料篷,绿叶间,花丛中,不同的物体,回应的声响、强弱长短各不相同。人若此时走进雨里,雨水落在扬起的脸上、伸出的掌心上,也自然成了乐章的一部分。世界有多丰富,乐章就有多精彩。夏天的雨,常伴着电闪雷鸣,这雷声,像淤积之后的爆发,爆发后的唤醒,使得这乐章更加宏大震撼。

站定,听着这样的乐章,呼吸着雨水带进屋子的清新空气,就想抓住每一分钟的珍贵。刚才,咕咕叫的斑鸠,着急地飞上对面邻居家的窗下去躲雨;草坪上的知更鸟,被雨水打乱了脚步,扰乱了方向,不知该往哪里飞去。我庆幸自己有个屋檐躲避,前几天来我家后院刨花盆的狐狸妈妈去了哪里?还有被狐狸追赶的野兔和松鼠的同伴们,都在哪里躲雨?

自从与狐狸照过几次面以后,每次去后院,我都很紧张,时刻准备着,万一狐狸再来,立马逃进屋的状态。最近的一次,狐狸趴在后院的大花盆上使劲地刨,大花盆里,偶有松鼠私藏的粮食,有时甚至会有几颗花生。狐狸的眼神,敏锐,不躲闪,我们对视了几秒,狐狸退后,走了,而我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只狐狸妈妈,有着几只崽,曾经看她带着自己的崽在邻居的草坪上晒太阳。她经常在这个区域出没,为她的崽找食物,后院出现被残害的松鼠和野兔,凶手很大可能就是她。虽然野兔偷吃我种下的菜叶,松鼠偷走我种出来的小西瓜,看到它们遭此毒手亦不忍。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干涉,只希望它们能找到更好的生存办法。

动物,植物,或者人,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各有不同的生存挑战。对街的两棵挨着的柳树,邻街的一棵长得茂盛、窈窕,而靠里的一棵,枯萎死亡,最后被砍去只留下树墩。同样的环境,同时的栽种,却是不一样的命运。养在室内的龟背竹,不知是否幸运一些。待到这样的下雨天,我都尽量把它搬到室外去淋雨。长久放在室内的叶片,感受到了流淌在叶子上的雨水,努力地展开整片叶子,舒畅地呼吸着,在大自然的馈赠面前,突然有了力量,有了精神。雨打大叶片的龟背竹,完全没有“雨打芭蕉”的孤寂和愁绪,反而有沐浴洗净叶片灰尘后的过瘾。

每一种生命,都在努力学会保护自己,给孩子找食物,克服恐惧。人害怕疾病,害怕衰老,害怕狐狸。我安慰自己,院子里有狐狸是好事,它会捉老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么就努力与狐狸和平相处吧。所有的生命,在同一个环境里,各有各的活法,都要凭自己的本事适应,都要勇敢那么一点点。夏天的雨,大概可以让这种生存变得容易一些。植物,需要更多雨水滋润;动物,更容易找到食物;人,让雨水洗去心灵的灰尘而重获新生。

这一曲乐章,不知疲倦地继续着,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听着雨,看着雨;也可以把这乐章当成背景,看书,喝茶,写字,都是雨天最好的陪伴,平和宁静的陪伴。当你差不多忘记了它的存在,突然间,停止了。眼前的这场雨,替我浇了花草,让我有更多空闲去小街走上几步,此时,所有的植物都心满意足,青绿很多,空气中弥漫着被雨水洗净后的清新。遛狗的邻居也出来了,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街头前方的彩虹。

这是一个普通的下雨天,一个微风轻拂、凉意渗进心灵的夏天。那么多个夏天过去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那又怎样,此时此刻,我正拥有一个青春盎然的夏天,弹奏着天籁般乐章的夏天。

灯塔的守望             梁冠贤 摄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

——读张敏华新诗集《风有着草木的形状》

□ 风 荷

张敏华的诗歌有宏大叙事,更有微观缝隙中的用心勾勒,命运轨迹几乎都在诗里可见。他的新诗集《风有着草木的形状》,语言精炼,诗意丰沛。诗歌多为江南水乡的地域书写,记录山水生态或生活状貌,并延伸出有关历史、现实与自身的多重思考、感悟,极具个性化的诗学特质。

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意象,让卑微的事物变得生动,把幽微之美从隐形的时间中解救。史铁生曾说,“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诗人张敏华也喜欢“风”这个意象,“风”是抒情对象,也是自我审视的媒介。清风过肩,犹似故人在眼前,带着普世柔光,那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善意的,真诚的,充满了生命感。“我们像草木,生死在风里/风有着草木的形状”,人、草木与风深谙后彼此融合,互为一体。他的诗视角独特,厚重深邃。

在低处观望人间,诗歌里经常出现的是“蚂蚁”“萤火虫”“蚱蜢”“蜜蜂”等意象。诗人直言“谁是麻雀?谁是蜗牛?/它们不只是/我诗里的一部分,也是我/命运的一部分”。自然物象与个体生命契合,诗人时常赞美小生灵。“仿佛草木,和鸟兽一起/活在静默的人间”,诗人时时关心现实世界,繁荣之相和破碎凋萎两面都接纳。诗人在感知天籁、地籁中感知众生,有“有人欲朝天池里/扔石头,被我用喊声劝住”的善良,有“不远处传来白鹭声/我放慢了脚步”的仁爱,亦有“如果石头变成鸟/该多好”的慈悲,诗歌传达出的是坚定的“信仰,悲悯和博爱”。

诗人善于铺陈,也擅长一针见血,技法娴熟,笔尖深藏锋芒,勾勒出语言的斑驳纹理,宽阔中不缺对现实针砭,在沉稳深入的描叙或追问中带有沉郁的悲悯。从物象到精神,诗人的精湛之作多有自然神性的灌注,读来传统雅正,澄澈馥郁,舒缓处弥漫温情。

如写麦茬地被犁耙翻耕之后,“播上秧苗,一波波的风/吹着大地的秀发。”(《衣衫上落满鸟鸣》);写太阳照耀下的自己,“草木植入我的肉体/太阳说它看见我身上的绿。”(《世界混沌着亮起来》)等等。诗歌也吻合诗人一向追求的“张弛有度,徐迂有力,表现独特,善于想象和联想,善于隐喻和提炼,使诗歌具有饱满情怀和内涵,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光芒”的要求。

诗人对修辞、句法、结构、节奏等技艺的掌握已炉火纯青。如《早开的郁金香》,从天空写到导弹,写到郁金香,写到教堂的橄榄枝,最后写到阿司匹林……整首诗结构奇崛,意象之间无紧密关联,呈现蒙太奇的效果,带来空间感与神秘性,令人称奇。又如《卡夫卡将他变成甲壳虫》《她时不时朝镜子窥望》《风,鸟,蛛网》等诗作,实与虚的融合,衍生、拓开和陌生化的处理,使诗歌波澜隐藏,意蕴丰赡,颇有先锋意识。

另外,诗集里的诗歌都是每首十行,两行一节。被誉为“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的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也喜欢两行一节,如他的《二十四首寒山诗》,斯奈德说汉语对他影响很大,看来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评论家则称斯奈德的作品“暗示了一种冥想或精神修炼的过程,为从世俗生活到启蒙时刻扫清了道路——在对无限和永恒、万物与虚无的沉思中,现象世界突然消失”。张敏华的诗歌跟加里·斯奈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诗采用西方语法,但更多的是传承,传承中带着锐利与精辟。

“好的诗人,几乎都是自己母语的人间深藏。”“张敏华尽力走语言那条充满雾霭的羊肠小路,让自己成为情境诗人和状态诗人。”“张敏华每首诗都有睿智的体悟……”这些评论来自傅元峰教授为本诗集作的序文《形成沉默》。傅教授给读者指引了一条了解诗人独特气息的路径,能让读者更快速地触摸到诗歌肌理。

诗人最快乐的莫过于喊醒纸上的风。书写即抵达,不管风倾斜还是陡峭,都在路上,在否定和更迭中,解构和重塑时间的形状和生命的呓语。像《像那些牛羊活过草木中》写到的:“相信”给了我们重生的智慧,“怀疑”让我们救赎自身,这是诗人的宣言。循着时间而去,被光照耀,天空完整,花朵永恒,在硬币落地的瞬间,听到鸟鸣。“顺天意,承因果,今日方知我是我”。诗人在顿悟中,慢慢构筑成完整的自我,终于找到了自己。

中年书(组诗)

□ 李 蓉

老黄的沉默

四周一片空无

村子灰突突地

路边一株狗尾巴草摇晃着

像一位沉默的思想家

一群麻雀在收割后的玉米地

扑棱棱地飞

自从儿子走后,老黄愈加沉默了

他倚靠在田埂上点燃了烟斗

时间像他吐出的一缕缕青烟

一年,轻描淡写地运走了

他体内的很多东西

中年书

一根白发颓然地

从稀疏的树冠上掉落下来

一些属于中年的词汇

雨点般袭来:皱纹、眼袋

健忘、腰酸腿疼、力不从心……

四十多年来,时光之刃

从未放弃对她的雕琢

行在时间的渡口,她接受一个浪头

又一个浪头的冲击

接受并感谢命运的所有馈赠

她变得从容而坚毅

她将熬成祖母一样的祖母

戴上一副老花镜

让孙儿为她穿针

是的,到了一定的年纪

生命将是一场回归

一天的时间就要过去

我不打算起床也没有睡意

一本诗集和我一样

歪歪斜斜地慵懒在床上

窗外,阳光正好

风随心所欲地游荡

楼下传来车水马龙的喧嚣声

和各种机器的轰鸣

它们像来自宇宙的洪荒

我听见时间在流淌

年的尾巴,日子所剩无多

我努力在旧历中一遍遍翻捡

那些有你的日子

我不会说大话也不会唱赞美诗

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像是满怀期待

又像是接近干枯

家乡的那棵黄皮树

□ 刘广大

老家房前的那棵黄皮树,六月熟,状如金弹,其果酸甘。除暑热,消食顺气,生津止渴,行气化痰。撩人食欲,爱不择手。它是1990年盏吉楼落成时,由父亲亲手栽下的。

如今,父亲走了,情思依然,记忆犹在。木奴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褥暑枝。想起每年的盛夏,一颗颗饱满的黄皮果实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惹人陶醉。黄皮树在每年2月-3月,不管不顾地发芽散叶开花,焕发青葱,不久便满树葱郁,绿意盎然。

农谚有:“立秋胡桃白露梨,大暑过后吃黄皮。”黄皮素有“果中之宝”的美称,不仅是一种非常美味的天然保健水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俗语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之说。这道理老妈也懂,以前老妈还说过,黄皮可以适量多食,在消化不良、咳嗽感冒时也可食用。

房前老树历风尘,怒似秋来醉酒身,怨恨不知黄果味,而今难觅种树人。祖上留下这棵黄皮树,在楼房林立的村庄内是难得的,年逾九旬的老妈更是高兴。前些年,每到黄皮成熟时,孩子们都能吃上老妈收摘低矮的黄皮,然后我们又踩凳子爬梯子收摘高处的黄皮,一串串成熟的黄皮,经我们的手放进筐内,自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感,也有一种家乡的味道,乡愁的情怀。可惜三年前,九旬的父亲走了,每次回家,看到这棵黄皮树,心头怅然若失。

房前累累果子黄,人家夏获初登场。盛夏黄皮黄,游子当思量。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湾韵丨20250630
珠海特区报 2025-06-30 02:18

生命的新绿

□ 李彩瑛

雨后微凉,我又搬来椅子坐在楼顶的屋檐下,看着眼前的几盆草木,翠绿的叶片上盛满了雨珠,雨后的天空又蓝又白,大片大片的阳光倾泄下来,如果你刚从外地过来,完全想不到一刻钟前这里的天空黑漆漆的一片,像是暴雨袭来,然最终只下了一场小雨。我坐在阴凉的地方,思考着要怎么告诉你此刻欢喜的心情,要怎么才能描述眼前看到的美景,一个只属于我自己领地的风景,又该如何告诉你一个生命顽强的绿色故事呢?

四月末,是暮春之际,也是春夏之交,雨水频多,忽晴忽雨的季节,虽让人出行不便,然春雨贵如油。几场雨水后,农作物蓬勃生长,花生苗、玉米梗节节攀升,效外一眼无边的嫩绿、碧绿,让农人心生欢喜。而楼顶上去年秋天从娘家带回来的一棵光秃秃的三华李树苗,如今也长得葱葱郁郁了,经过冬天和春天的洗礼,经历了花开花谢,也顺利地挂了两颗果子在枝头,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熬到成熟。当初栽种在楼顶上,也不曾指望它硕果累累,摘果饱腹,只愿在自家小院便能冬赏花,夏有几粒果收,一解思乡之情,便足矣。

相对于后院的繁花似锦,楼顶的空间便简单许多,只种了几棵瓜果,以求自给自足,理想总是丰满美好的,然而现实就艰难多了。三华李树旁边的葡萄树长得也是葱葱郁郁,那是几年前一个春天的早上,在菜市场门口一个摆卖植物的摊口,一眼便看中了这棵葡萄树,挺立的粗树杆,斑驳苍老,若枯枝然。老板介绍说这是棵老桩葡萄树,有十几个年头了,年年都能开花结果,很适合庭院栽种。本就心仪,听老板如此介绍,便满心欢喜买回来栽在楼顶,一心期待到了秋天葡萄成熟,猜想会挂有多少串葡萄呢?要分给住在附近的亲人吗?如果挂果多那就分吧!让大家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只是那一年并没有开花结果。我暗想着可能是水土不服,再等等吧。

谁知道这一等便等了四个年头,见过它春天葱茏的样子,也见过它冬天萧条的样子,唯独还没见过它开花结果的样子。今年初春还差点儿把它拔了,想换另一种果树栽种,只因都二月份了还没长出来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树枝如枯死了一般,原以为它熬不住寒冬枯萎了。真要拔的时候,又不甘心当初花了八十块钱买的树,养了那么多年还没尝过它的果啊!就这样让它魂归土地化作肥料,真有点不舍得啊!多难得的老桩啊!没十年八年也成不了老桩呢!转身拿来刀片刮了刮它那老得皱巴巴的树皮,树干里面还是绿的。于是又开始松泥、淋水、施肥,精心呵护,终于在三月初冒出了新芽,如今苍老的树干披了满满的一身绿衣。印象中唯有泥土里无名的野草才会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从未想过一棵果树也能在奄奄一息迸发无穷的力量,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这种精神让人动容,不忍再移除。

楼顶的一角皆是绿色,老桩葡萄树,新育的三华李,新种的辣椒苗和番石榴,还有旧物火龙果、三角梅。品种不多,却也有一番景致,看多了万紫千红的百花,也要看看朴素坚毅的草木,一抹绿色也能治愈内心的烦扰。此时,太阳的金黄,树木的绿意,天空的澄明,虽炎热也让人身心舒畅,刹那间忘了身后的尘扰,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好日子。不一会儿树叶上的雨水都被太阳晒干了,老桩葡萄树就让它一直长一直长吧!即使它是棵只长叶不结果的葡萄树,吃不到葡萄,能让我欣赏一季的新绿也是棵好的老桩葡萄树,感谢你顽强的生命力,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新绿。

夏天的乐章

□ 彭 岚

进入夏天,开始期待雨。夏天的雨,一阵子就停,而雨来的这一阵子,犹如良辰,值得停下手中之事,细细听上一番,看上一阵。

不像春雨的细密,夏天的雨滴,大颗,下落得干脆。下雨的声音,是任何一个乐队都无法弹奏出的作品。大自然的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特别的乐器,只靠着雨水的赐予,浑然天成一首独特的乐章。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屋顶,石砖地,木桌面,金属片,塑料篷,绿叶间,花丛中,不同的物体,回应的声响、强弱长短各不相同。人若此时走进雨里,雨水落在扬起的脸上、伸出的掌心上,也自然成了乐章的一部分。世界有多丰富,乐章就有多精彩。夏天的雨,常伴着电闪雷鸣,这雷声,像淤积之后的爆发,爆发后的唤醒,使得这乐章更加宏大震撼。

站定,听着这样的乐章,呼吸着雨水带进屋子的清新空气,就想抓住每一分钟的珍贵。刚才,咕咕叫的斑鸠,着急地飞上对面邻居家的窗下去躲雨;草坪上的知更鸟,被雨水打乱了脚步,扰乱了方向,不知该往哪里飞去。我庆幸自己有个屋檐躲避,前几天来我家后院刨花盆的狐狸妈妈去了哪里?还有被狐狸追赶的野兔和松鼠的同伴们,都在哪里躲雨?

自从与狐狸照过几次面以后,每次去后院,我都很紧张,时刻准备着,万一狐狸再来,立马逃进屋的状态。最近的一次,狐狸趴在后院的大花盆上使劲地刨,大花盆里,偶有松鼠私藏的粮食,有时甚至会有几颗花生。狐狸的眼神,敏锐,不躲闪,我们对视了几秒,狐狸退后,走了,而我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只狐狸妈妈,有着几只崽,曾经看她带着自己的崽在邻居的草坪上晒太阳。她经常在这个区域出没,为她的崽找食物,后院出现被残害的松鼠和野兔,凶手很大可能就是她。虽然野兔偷吃我种下的菜叶,松鼠偷走我种出来的小西瓜,看到它们遭此毒手亦不忍。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干涉,只希望它们能找到更好的生存办法。

动物,植物,或者人,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各有不同的生存挑战。对街的两棵挨着的柳树,邻街的一棵长得茂盛、窈窕,而靠里的一棵,枯萎死亡,最后被砍去只留下树墩。同样的环境,同时的栽种,却是不一样的命运。养在室内的龟背竹,不知是否幸运一些。待到这样的下雨天,我都尽量把它搬到室外去淋雨。长久放在室内的叶片,感受到了流淌在叶子上的雨水,努力地展开整片叶子,舒畅地呼吸着,在大自然的馈赠面前,突然有了力量,有了精神。雨打大叶片的龟背竹,完全没有“雨打芭蕉”的孤寂和愁绪,反而有沐浴洗净叶片灰尘后的过瘾。

每一种生命,都在努力学会保护自己,给孩子找食物,克服恐惧。人害怕疾病,害怕衰老,害怕狐狸。我安慰自己,院子里有狐狸是好事,它会捉老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么就努力与狐狸和平相处吧。所有的生命,在同一个环境里,各有各的活法,都要凭自己的本事适应,都要勇敢那么一点点。夏天的雨,大概可以让这种生存变得容易一些。植物,需要更多雨水滋润;动物,更容易找到食物;人,让雨水洗去心灵的灰尘而重获新生。

这一曲乐章,不知疲倦地继续着,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听着雨,看着雨;也可以把这乐章当成背景,看书,喝茶,写字,都是雨天最好的陪伴,平和宁静的陪伴。当你差不多忘记了它的存在,突然间,停止了。眼前的这场雨,替我浇了花草,让我有更多空闲去小街走上几步,此时,所有的植物都心满意足,青绿很多,空气中弥漫着被雨水洗净后的清新。遛狗的邻居也出来了,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街头前方的彩虹。

这是一个普通的下雨天,一个微风轻拂、凉意渗进心灵的夏天。那么多个夏天过去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那又怎样,此时此刻,我正拥有一个青春盎然的夏天,弹奏着天籁般乐章的夏天。

灯塔的守望             梁冠贤 摄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

——读张敏华新诗集《风有着草木的形状》

□ 风 荷

张敏华的诗歌有宏大叙事,更有微观缝隙中的用心勾勒,命运轨迹几乎都在诗里可见。他的新诗集《风有着草木的形状》,语言精炼,诗意丰沛。诗歌多为江南水乡的地域书写,记录山水生态或生活状貌,并延伸出有关历史、现实与自身的多重思考、感悟,极具个性化的诗学特质。

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意象,让卑微的事物变得生动,把幽微之美从隐形的时间中解救。史铁生曾说,“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诗人张敏华也喜欢“风”这个意象,“风”是抒情对象,也是自我审视的媒介。清风过肩,犹似故人在眼前,带着普世柔光,那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善意的,真诚的,充满了生命感。“我们像草木,生死在风里/风有着草木的形状”,人、草木与风深谙后彼此融合,互为一体。他的诗视角独特,厚重深邃。

在低处观望人间,诗歌里经常出现的是“蚂蚁”“萤火虫”“蚱蜢”“蜜蜂”等意象。诗人直言“谁是麻雀?谁是蜗牛?/它们不只是/我诗里的一部分,也是我/命运的一部分”。自然物象与个体生命契合,诗人时常赞美小生灵。“仿佛草木,和鸟兽一起/活在静默的人间”,诗人时时关心现实世界,繁荣之相和破碎凋萎两面都接纳。诗人在感知天籁、地籁中感知众生,有“有人欲朝天池里/扔石头,被我用喊声劝住”的善良,有“不远处传来白鹭声/我放慢了脚步”的仁爱,亦有“如果石头变成鸟/该多好”的慈悲,诗歌传达出的是坚定的“信仰,悲悯和博爱”。

诗人善于铺陈,也擅长一针见血,技法娴熟,笔尖深藏锋芒,勾勒出语言的斑驳纹理,宽阔中不缺对现实针砭,在沉稳深入的描叙或追问中带有沉郁的悲悯。从物象到精神,诗人的精湛之作多有自然神性的灌注,读来传统雅正,澄澈馥郁,舒缓处弥漫温情。

如写麦茬地被犁耙翻耕之后,“播上秧苗,一波波的风/吹着大地的秀发。”(《衣衫上落满鸟鸣》);写太阳照耀下的自己,“草木植入我的肉体/太阳说它看见我身上的绿。”(《世界混沌着亮起来》)等等。诗歌也吻合诗人一向追求的“张弛有度,徐迂有力,表现独特,善于想象和联想,善于隐喻和提炼,使诗歌具有饱满情怀和内涵,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光芒”的要求。

诗人对修辞、句法、结构、节奏等技艺的掌握已炉火纯青。如《早开的郁金香》,从天空写到导弹,写到郁金香,写到教堂的橄榄枝,最后写到阿司匹林……整首诗结构奇崛,意象之间无紧密关联,呈现蒙太奇的效果,带来空间感与神秘性,令人称奇。又如《卡夫卡将他变成甲壳虫》《她时不时朝镜子窥望》《风,鸟,蛛网》等诗作,实与虚的融合,衍生、拓开和陌生化的处理,使诗歌波澜隐藏,意蕴丰赡,颇有先锋意识。

另外,诗集里的诗歌都是每首十行,两行一节。被誉为“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的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也喜欢两行一节,如他的《二十四首寒山诗》,斯奈德说汉语对他影响很大,看来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评论家则称斯奈德的作品“暗示了一种冥想或精神修炼的过程,为从世俗生活到启蒙时刻扫清了道路——在对无限和永恒、万物与虚无的沉思中,现象世界突然消失”。张敏华的诗歌跟加里·斯奈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诗采用西方语法,但更多的是传承,传承中带着锐利与精辟。

“好的诗人,几乎都是自己母语的人间深藏。”“张敏华尽力走语言那条充满雾霭的羊肠小路,让自己成为情境诗人和状态诗人。”“张敏华每首诗都有睿智的体悟……”这些评论来自傅元峰教授为本诗集作的序文《形成沉默》。傅教授给读者指引了一条了解诗人独特气息的路径,能让读者更快速地触摸到诗歌肌理。

诗人最快乐的莫过于喊醒纸上的风。书写即抵达,不管风倾斜还是陡峭,都在路上,在否定和更迭中,解构和重塑时间的形状和生命的呓语。像《像那些牛羊活过草木中》写到的:“相信”给了我们重生的智慧,“怀疑”让我们救赎自身,这是诗人的宣言。循着时间而去,被光照耀,天空完整,花朵永恒,在硬币落地的瞬间,听到鸟鸣。“顺天意,承因果,今日方知我是我”。诗人在顿悟中,慢慢构筑成完整的自我,终于找到了自己。

中年书(组诗)

□ 李 蓉

老黄的沉默

四周一片空无

村子灰突突地

路边一株狗尾巴草摇晃着

像一位沉默的思想家

一群麻雀在收割后的玉米地

扑棱棱地飞

自从儿子走后,老黄愈加沉默了

他倚靠在田埂上点燃了烟斗

时间像他吐出的一缕缕青烟

一年,轻描淡写地运走了

他体内的很多东西

中年书

一根白发颓然地

从稀疏的树冠上掉落下来

一些属于中年的词汇

雨点般袭来:皱纹、眼袋

健忘、腰酸腿疼、力不从心……

四十多年来,时光之刃

从未放弃对她的雕琢

行在时间的渡口,她接受一个浪头

又一个浪头的冲击

接受并感谢命运的所有馈赠

她变得从容而坚毅

她将熬成祖母一样的祖母

戴上一副老花镜

让孙儿为她穿针

是的,到了一定的年纪

生命将是一场回归

一天的时间就要过去

我不打算起床也没有睡意

一本诗集和我一样

歪歪斜斜地慵懒在床上

窗外,阳光正好

风随心所欲地游荡

楼下传来车水马龙的喧嚣声

和各种机器的轰鸣

它们像来自宇宙的洪荒

我听见时间在流淌

年的尾巴,日子所剩无多

我努力在旧历中一遍遍翻捡

那些有你的日子

我不会说大话也不会唱赞美诗

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像是满怀期待

又像是接近干枯

家乡的那棵黄皮树

□ 刘广大

老家房前的那棵黄皮树,六月熟,状如金弹,其果酸甘。除暑热,消食顺气,生津止渴,行气化痰。撩人食欲,爱不择手。它是1990年盏吉楼落成时,由父亲亲手栽下的。

如今,父亲走了,情思依然,记忆犹在。木奴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褥暑枝。想起每年的盛夏,一颗颗饱满的黄皮果实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惹人陶醉。黄皮树在每年2月-3月,不管不顾地发芽散叶开花,焕发青葱,不久便满树葱郁,绿意盎然。

农谚有:“立秋胡桃白露梨,大暑过后吃黄皮。”黄皮素有“果中之宝”的美称,不仅是一种非常美味的天然保健水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俗语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之说。这道理老妈也懂,以前老妈还说过,黄皮可以适量多食,在消化不良、咳嗽感冒时也可食用。

房前老树历风尘,怒似秋来醉酒身,怨恨不知黄果味,而今难觅种树人。祖上留下这棵黄皮树,在楼房林立的村庄内是难得的,年逾九旬的老妈更是高兴。前些年,每到黄皮成熟时,孩子们都能吃上老妈收摘低矮的黄皮,然后我们又踩凳子爬梯子收摘高处的黄皮,一串串成熟的黄皮,经我们的手放进筐内,自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感,也有一种家乡的味道,乡愁的情怀。可惜三年前,九旬的父亲走了,每次回家,看到这棵黄皮树,心头怅然若失。

房前累累果子黄,人家夏获初登场。盛夏黄皮黄,游子当思量。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