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香洲区长者饭堂“升级”

长者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日,记者从香洲区民政局获悉,香洲区近年来持续将长者饭堂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建成长者饭堂128处,平均每天用餐老人约3000人次,累计用餐老人约243万人次,财政累计投入就餐补贴资金约2136万元,长者饭堂数量、用餐人数、补贴经费等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长者助餐服务深入民心。

长者饭堂。 资料图,赵梓 摄

过去,香洲区长者饭堂出现了运营成本较高、财政经费保障困难的问题,部分长者饭堂难以为继。今年以来,香洲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者助餐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助力+公益支持”的长者助餐服务新格局,实现从“保基本”向“优品质”的跃升。

具体而言,香洲区何以打造具有香洲特色的长者饭堂建设运营2.0模式?一方面,香洲区创新“空间换服务”运营,从政府单一投入到多方联动,积极缓解长者饭堂经费保障困难。因财政运营经费保障困难,去年底开始,香洲区部分长者饭堂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停止运营。为全力保障服务不断档,香洲区引导和鼓励镇街采取“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自带经费参与长者饭堂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在配套一定公共服务的同时,允许运营机构做市场化业务的探索,降低了财政负担,又激发了社会活力,丰富了服务供给。

据悉,目前已有香湾街道、翠香街道、前山街道、狮山街道、梅华街道、凤山街道等采取“空间换服务”方式运营辖区部分长者饭堂。同时,香洲区民政局积极链接慈善资源,推动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发起的“粤伴长者·助餐计划”公益项目落地香洲,以”物质+服务+赋能”的公益服务模式,为香洲区10个长者饭堂提供运营资助和特殊困难老人送餐资助36万元,给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温暖的助餐服务。

另一方面,香洲区引入送餐平台支持,从“送餐到点”到“送餐到人”,创新探索解决失能长者吃饭难题。

过去长者饭堂采取送餐到点的方式供餐,主要解决了活力老人现场吃饭问题,但未能解决失能老人的“吃饭难”问题。今年上半年,香洲区民政局积极与“饿了么”平台沟通,达成“饿了么”平台参与长者送餐服务合作方案,由“饿了么”平台指定专门骑手每天定时到长者饭堂取餐送到长者家中,并负责送餐老人的探视探访,让配送骑手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使者”。

记者了解到,5月21日,“饿了么”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在拱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试点开展,运作成熟后,香洲区将在全区10个镇街逐步推广送餐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让更多失能长者能吃上“有温度的饭菜”。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开始,香洲区大力推广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不再由政府建设场地和中央厨房远距离配餐,而是由符合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场地、人员服务和现场供餐,政府负责提供长者就餐的补贴和食品安全监管,打造长者满意度高、服务可持续性强的示范性长者饭堂。

2024年4月,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落地湾仔。 资料图,赵梓 摄
2024年4月,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落地湾仔。 资料图,赵梓 摄

今年以来,香洲区继续大力复制推广长者饭堂配餐模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细化了建设指引,加快替换中央厨房配餐模式长者饭堂。目前,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已占实际运营长者饭堂的1/3,每天用餐老人达1000人,占全区总用餐人数的40%,有力实现降本增效。

接下来,香洲区将继续深化长者饭堂2.0模式建设,扩大 “空间换服务” 覆盖范围,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同时探索与更多社会餐饮企业合作,进一步丰富餐食选择,提升长者助餐服务质量,为长者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助餐服务。

文字:施展华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香洲区长者饭堂“升级”
观海融媒 2025-06-30 17:37

长者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日,记者从香洲区民政局获悉,香洲区近年来持续将长者饭堂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建成长者饭堂128处,平均每天用餐老人约3000人次,累计用餐老人约243万人次,财政累计投入就餐补贴资金约2136万元,长者饭堂数量、用餐人数、补贴经费等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长者助餐服务深入民心。

长者饭堂。 资料图,赵梓 摄

过去,香洲区长者饭堂出现了运营成本较高、财政经费保障困难的问题,部分长者饭堂难以为继。今年以来,香洲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者助餐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助力+公益支持”的长者助餐服务新格局,实现从“保基本”向“优品质”的跃升。

具体而言,香洲区何以打造具有香洲特色的长者饭堂建设运营2.0模式?一方面,香洲区创新“空间换服务”运营,从政府单一投入到多方联动,积极缓解长者饭堂经费保障困难。因财政运营经费保障困难,去年底开始,香洲区部分长者饭堂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停止运营。为全力保障服务不断档,香洲区引导和鼓励镇街采取“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自带经费参与长者饭堂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在配套一定公共服务的同时,允许运营机构做市场化业务的探索,降低了财政负担,又激发了社会活力,丰富了服务供给。

据悉,目前已有香湾街道、翠香街道、前山街道、狮山街道、梅华街道、凤山街道等采取“空间换服务”方式运营辖区部分长者饭堂。同时,香洲区民政局积极链接慈善资源,推动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发起的“粤伴长者·助餐计划”公益项目落地香洲,以”物质+服务+赋能”的公益服务模式,为香洲区10个长者饭堂提供运营资助和特殊困难老人送餐资助36万元,给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温暖的助餐服务。

另一方面,香洲区引入送餐平台支持,从“送餐到点”到“送餐到人”,创新探索解决失能长者吃饭难题。

过去长者饭堂采取送餐到点的方式供餐,主要解决了活力老人现场吃饭问题,但未能解决失能老人的“吃饭难”问题。今年上半年,香洲区民政局积极与“饿了么”平台沟通,达成“饿了么”平台参与长者送餐服务合作方案,由“饿了么”平台指定专门骑手每天定时到长者饭堂取餐送到长者家中,并负责送餐老人的探视探访,让配送骑手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使者”。

记者了解到,5月21日,“饿了么”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在拱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试点开展,运作成熟后,香洲区将在全区10个镇街逐步推广送餐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让更多失能长者能吃上“有温度的饭菜”。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开始,香洲区大力推广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不再由政府建设场地和中央厨房远距离配餐,而是由符合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场地、人员服务和现场供餐,政府负责提供长者就餐的补贴和食品安全监管,打造长者满意度高、服务可持续性强的示范性长者饭堂。

2024年4月,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落地湾仔。 资料图,赵梓 摄
2024年4月,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落地湾仔。 资料图,赵梓 摄

今年以来,香洲区继续大力复制推广长者饭堂配餐模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香洲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细化了建设指引,加快替换中央厨房配餐模式长者饭堂。目前,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已占实际运营长者饭堂的1/3,每天用餐老人达1000人,占全区总用餐人数的40%,有力实现降本增效。

接下来,香洲区将继续深化长者饭堂2.0模式建设,扩大 “空间换服务” 覆盖范围,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同时探索与更多社会餐饮企业合作,进一步丰富餐食选择,提升长者助餐服务质量,为长者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助餐服务。

文字:施展华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