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晚,珠海高新区“唱响红歌 畅想未来”红歌合唱比赛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举办。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礼堂,来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学校的10支合唱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深情演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抒发对党的热爱与祝福,唱响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持续深化红色文化“六大工程”,精心做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红色底蕴,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城市肌理,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从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的慷慨激昂,到今日高新技术企业党员攻关“揭榜挂帅”的豪情壮志;从兆征纪念学校“红领巾讲解员”的稚嫩童声,到金山软件“红色代码”赋能国产技术的铿锵步伐……这片热土正以“六大工程”为笔,以红色基因为墨,书写着赓续红色血脉、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红色阵地:
构筑精神地标,让历史“活”起来
走进珠海高新区,红色地标如繁星点点,串联起一部立体生动的革命史书。珠海高新区坚持全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常态化保护让文物“活起来”,系统化布局使阵地“连起来”,数字化赋能促传播“火起来”。
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内,470项档案文献、74件实物与多媒体互动装置交织,全景式再现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的峥嵘岁月。该馆在2021年改造后,占地面积扩容至710平方米,新增的临展空间与数字纪念馆让红色记忆突破时空界限,年均接待访客超18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2023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命名的第二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唐家湾镇,9个村史馆与革命文物遗址构成红色文化矩阵。上栅易初卢公祠内,陈列着1926年农民自卫军军旗。这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如今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回归”故里。在淇澳村白石街,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串珠成链,形成8.2公里长的红色滨海研学路线,让访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红色+生态”的双重洗礼。
更令人瞩目的是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跃迁。珠海高新区打造的“文物一张图”系统,将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云端管理,指尖轻点即可“云游”红色遗址;辖区企业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中宣部红色基因库(一期)建设,建设红色文化“一个库”,打造VR红色数字纪念馆超300家;珠海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党建教育平台,累计提供超500万次课件下载,让红色教育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这种“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立体保护模式,不仅守护了文物本体,更激活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让红色资源从“历史档案”转变为“现实课堂”。当青年党员在VR纪念馆中“穿越”省港大罢工现场,当中小学生通过数字平台聆听革命故事,红色教育已突破时空界限,成为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红色引擎:
赋能产业发展,让信仰“动”起来
在珠海高新区,红色基因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
在今年年初正式启用的珠海金山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带领着员工回顾金山“跟党走,再创业”的光辉历史以及金山软件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作为广东省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金山软件党委探索的“互联网+党建”模式,已成为珠海高新区“红色引擎锻造工程”的生动缩影。
珠海高新区以党建引领产业链,建强新兴产业集群党组织,推动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345个基层党组织,覆盖661个新经济组织,打造1个非公企业党委+7个产业园区党组织+N个科技企业党组织的“1+7+N”非公党建工作体系。金山软件党委被评为“广东省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远光软件党委被评为“广东省互联网企业‘三强三好’党建工作示范点”。
党建强则发展强。珠海高新区以党建引领创新链,开展“红领智‘芯’”等前沿科技领域党建联建,推动实现“党建+”市场联拓、人才共育、技术融创。金山软件、健帆生物党委等27个党组织组建红色技术攻关小组55个,党员争先“揭榜挂帅”“赛马”联合攻关,派诺科技、飞企互联等4个红色技术攻关小组在市“e企奋进我争先”党建活动获表彰,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动能。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以党建引领服务链,建强科技企业党群联动服务站,深化“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攻坚。产业园区里,“红色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星罗棋布。建立健全“百名干部访千企”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当好企业发展难题“收集员”、政策“送货员”、纾困“联络员”,企业诉求“一站受理、一站办理”。党群联动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澎湃动能,今年1-5月,珠海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主导产业同比增长38.1%、15.2%,增势强劲。
★红色少年:
根植红色基因,让传承“热”起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清脆的童声在淇澳广场回荡。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连续15年开展“苏兆征班”特色教育,编制《学校“红色教育”工作指南》,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通过“校外辅导员”制度,邀请老党员讲述省港大罢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师生积极挖掘淇澳岛红色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该校培养的“红领巾讲解员”已成为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的一道风景线。
青少年是红色基因的天然传承者。珠海高新区坚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持续深化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培育教育,通过开设红色课堂、组织红色赛事、创新红色解说,构建“课程+实践+体验”教育模式,突破传统说教模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兆征纪念学校、永丰小学、唐家小学等6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古元故居陈列馆、唐家湾乡思馆等文博场馆讲解唐家湾红色英杰和历史变迁……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让红色文化从书本走向体验,从课堂延伸至社会。
更具创新的是珠海高新区坚持“以赛促学、以赛铸魂”,打造红色赛事IP。“诵读经典 缅怀英烈”中小学生诵读大赛吸引2.3万名青少年参与;“唐家湾讲书人”少年讲述唐家湾活动通过少年视角解读红色家书,相关视频点击量突破500万次。这些品牌项目不仅构建起校内外协同的育人体系,更让青少年自觉成为唐家湾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红色文脉:
深耕学术研究,让精神“传”下去
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珠海高新区持续深化红色专著编撰工程,创作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力作,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围绕弘扬珠海“红色三杰”对党忠诚、敢于斗争、大公无私的精神,珠海高新区深挖红色富矿,精心整理涵盖红色史迹、革命遗址、历史人物及英烈表的《高新区红色资源汇编》。《苏兆征》等唐家湾红色历史人物专著已出版,《人民画家古元》等正在紧锣密鼓撰写,为红色文化传承筑牢坚实根基。
为了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珠海高新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艺术形象。创作出版的《苏兆征连环画集》,以30幅鲜活画面搭配精炼解说,将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指挥工人运动等事迹浓缩成“口袋里的历史”,让红色故事触手可及;淇澳岛“苏兆征”百米主题叙事墙绘更是别具匠心,实现从静态“书本阅读”到动态“场景体验”的转变,市民和游客移步换景间,便能沉浸式重温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精神。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省港大罢工爆发100周年,又逢苏兆征同志诞辰140周年,珠海高新区与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携手,在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举办“苏兆征同志生平事迹展”陈展,再现英雄风采。同时,策划《苏兆征图片展》流动展览进社区、进校园,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苏兆征》文史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工人运动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人民画家古元》的编撰,将通过30万字史料与200幅画作,再现这位人民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这些精品力作构建起“专著+读本+展览”的立体传播体系,实现红色教育从“固定展馆”到“流动阵地”的创新跨越,让红色精神在更广阔天地传播。
★红色舞台:
创新艺术表达,让传统“潮”起来
为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彩,珠海高新区加强原创力量,创作出现代红色粤剧《苏兆征》《唐母兰馨》、沉浸式诗剧《追寻苏兆征》、大型话剧《灯塔》等一批高水平文艺力作,其中《苏兆征》《追寻苏兆征》获珠海市“红色三杰”主题原创十佳作品。
《唐母兰馨》以唐家湾抗日烈士家属为原型,通过粤剧名伶琼霞的深情演绎,再现了“一门三烈”的悲壮史诗,成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的标杆之作。该剧还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促进了中国红色故事的海外传播和传承。
在唐家古镇山房路上,唐涤生大戏院已成为高新区文化创新的重要舞台,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粤韵堂”定期展演经典粤剧,以沉浸式戏剧将红色文化具象化、可感化,让观众在互动式体验中燃起对红色英杰的敬仰共鸣,也让红色戏剧既有“历史厚度”,又具“时代温度”。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持续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在珠海有线电视开设“粤剧精选”电视栏目,播出《唐母兰馨》《苏兆征》等多部红色原创粤剧;开设唐家小学“涤生粤剧班”,培育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传承人”,以粤剧为纽带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辖区企业金山软件开发“红色剧本杀”《万山海战》,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海战历史……这种“传统+现代”的跨界融合,正构建起红色文化传播的立体网络。
★红色文旅:
打造精品路线,让发展“红”起来
近年来,红色文旅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珠海高新区通过建设红色乡村、开辟红色游径、唱响红色歌曲,悉心塑造红色文旅品牌,实现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红色乡村建设方面,珠海高新区重点打造淇澳岛,对淇澳广场、炮台公园、党史教育园地等红色核心节点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设立历史研习社、红色书屋、先锋舞台,系统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如今,淇澳岛已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美丽乡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红色印记。
红色游径的开辟,则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红色体验。珠海高新区依托“农民运动”“工人运动”“科研生产”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金鼎、淇澳、唐家、非公经济组织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红色文旅精品路线。其中,淇澳红色滨海之旅将南芒湾公园、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淇澳古炮台遗址、白石街、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5个景点串珠成链,该路线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五一”期间,珠海高新区文旅市场表现亮眼,共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同比增长55.39%,淇澳岛接待游客22.21万人次,同比增长47.72%,彰显了红色游径的强大吸引力。
红色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歌声里。珠海高新区组织名家创作《致敬!苏兆征》《新的征程》、粤曲《颂英烈》等红色主题歌曲,组织党员干部、科技人才、社区群众开展红歌合唱比赛。除了会同艺术荟、音乐达人秀品牌活动,今年“七一”期间在淇澳岛举办的“铭记光辉历程,勇担时代使命”淇澳红色之旅活动,也成为青年大学生、少年儿童唱响红色经典、奏响爱国旋律的舞台,让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传承延续。
从红色阵地的星火燎原,到产业引擎的强劲脉动;从少年儿童的薪火相传,到文化创新的百花齐放;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到湾区共融的宏大叙事……珠海高新区正以红色“六大工程”为笔,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绘就一幅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壮美画卷,凝聚起打造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的强大合力。

6月30日晚,珠海高新区“唱响红歌 畅想未来”红歌合唱比赛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举办。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礼堂,来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学校的10支合唱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深情演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抒发对党的热爱与祝福,唱响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持续深化红色文化“六大工程”,精心做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红色底蕴,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城市肌理,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从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的慷慨激昂,到今日高新技术企业党员攻关“揭榜挂帅”的豪情壮志;从兆征纪念学校“红领巾讲解员”的稚嫩童声,到金山软件“红色代码”赋能国产技术的铿锵步伐……这片热土正以“六大工程”为笔,以红色基因为墨,书写着赓续红色血脉、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红色阵地:
构筑精神地标,让历史“活”起来
走进珠海高新区,红色地标如繁星点点,串联起一部立体生动的革命史书。珠海高新区坚持全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常态化保护让文物“活起来”,系统化布局使阵地“连起来”,数字化赋能促传播“火起来”。
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内,470项档案文献、74件实物与多媒体互动装置交织,全景式再现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的峥嵘岁月。该馆在2021年改造后,占地面积扩容至710平方米,新增的临展空间与数字纪念馆让红色记忆突破时空界限,年均接待访客超18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2023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命名的第二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唐家湾镇,9个村史馆与革命文物遗址构成红色文化矩阵。上栅易初卢公祠内,陈列着1926年农民自卫军军旗。这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如今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回归”故里。在淇澳村白石街,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串珠成链,形成8.2公里长的红色滨海研学路线,让访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红色+生态”的双重洗礼。
更令人瞩目的是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跃迁。珠海高新区打造的“文物一张图”系统,将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云端管理,指尖轻点即可“云游”红色遗址;辖区企业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中宣部红色基因库(一期)建设,建设红色文化“一个库”,打造VR红色数字纪念馆超300家;珠海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党建教育平台,累计提供超500万次课件下载,让红色教育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这种“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立体保护模式,不仅守护了文物本体,更激活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让红色资源从“历史档案”转变为“现实课堂”。当青年党员在VR纪念馆中“穿越”省港大罢工现场,当中小学生通过数字平台聆听革命故事,红色教育已突破时空界限,成为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红色引擎:
赋能产业发展,让信仰“动”起来
在珠海高新区,红色基因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
在今年年初正式启用的珠海金山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带领着员工回顾金山“跟党走,再创业”的光辉历史以及金山软件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作为广东省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金山软件党委探索的“互联网+党建”模式,已成为珠海高新区“红色引擎锻造工程”的生动缩影。
珠海高新区以党建引领产业链,建强新兴产业集群党组织,推动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345个基层党组织,覆盖661个新经济组织,打造1个非公企业党委+7个产业园区党组织+N个科技企业党组织的“1+7+N”非公党建工作体系。金山软件党委被评为“广东省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远光软件党委被评为“广东省互联网企业‘三强三好’党建工作示范点”。
党建强则发展强。珠海高新区以党建引领创新链,开展“红领智‘芯’”等前沿科技领域党建联建,推动实现“党建+”市场联拓、人才共育、技术融创。金山软件、健帆生物党委等27个党组织组建红色技术攻关小组55个,党员争先“揭榜挂帅”“赛马”联合攻关,派诺科技、飞企互联等4个红色技术攻关小组在市“e企奋进我争先”党建活动获表彰,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动能。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以党建引领服务链,建强科技企业党群联动服务站,深化“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攻坚。产业园区里,“红色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星罗棋布。建立健全“百名干部访千企”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当好企业发展难题“收集员”、政策“送货员”、纾困“联络员”,企业诉求“一站受理、一站办理”。党群联动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澎湃动能,今年1-5月,珠海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主导产业同比增长38.1%、15.2%,增势强劲。
★红色少年:
根植红色基因,让传承“热”起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清脆的童声在淇澳广场回荡。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连续15年开展“苏兆征班”特色教育,编制《学校“红色教育”工作指南》,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通过“校外辅导员”制度,邀请老党员讲述省港大罢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师生积极挖掘淇澳岛红色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该校培养的“红领巾讲解员”已成为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的一道风景线。
青少年是红色基因的天然传承者。珠海高新区坚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持续深化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培育教育,通过开设红色课堂、组织红色赛事、创新红色解说,构建“课程+实践+体验”教育模式,突破传统说教模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兆征纪念学校、永丰小学、唐家小学等6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古元故居陈列馆、唐家湾乡思馆等文博场馆讲解唐家湾红色英杰和历史变迁……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让红色文化从书本走向体验,从课堂延伸至社会。
更具创新的是珠海高新区坚持“以赛促学、以赛铸魂”,打造红色赛事IP。“诵读经典 缅怀英烈”中小学生诵读大赛吸引2.3万名青少年参与;“唐家湾讲书人”少年讲述唐家湾活动通过少年视角解读红色家书,相关视频点击量突破500万次。这些品牌项目不仅构建起校内外协同的育人体系,更让青少年自觉成为唐家湾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红色文脉:
深耕学术研究,让精神“传”下去
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珠海高新区持续深化红色专著编撰工程,创作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力作,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围绕弘扬珠海“红色三杰”对党忠诚、敢于斗争、大公无私的精神,珠海高新区深挖红色富矿,精心整理涵盖红色史迹、革命遗址、历史人物及英烈表的《高新区红色资源汇编》。《苏兆征》等唐家湾红色历史人物专著已出版,《人民画家古元》等正在紧锣密鼓撰写,为红色文化传承筑牢坚实根基。
为了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珠海高新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艺术形象。创作出版的《苏兆征连环画集》,以30幅鲜活画面搭配精炼解说,将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指挥工人运动等事迹浓缩成“口袋里的历史”,让红色故事触手可及;淇澳岛“苏兆征”百米主题叙事墙绘更是别具匠心,实现从静态“书本阅读”到动态“场景体验”的转变,市民和游客移步换景间,便能沉浸式重温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精神。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省港大罢工爆发100周年,又逢苏兆征同志诞辰140周年,珠海高新区与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携手,在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举办“苏兆征同志生平事迹展”陈展,再现英雄风采。同时,策划《苏兆征图片展》流动展览进社区、进校园,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苏兆征》文史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工人运动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人民画家古元》的编撰,将通过30万字史料与200幅画作,再现这位人民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这些精品力作构建起“专著+读本+展览”的立体传播体系,实现红色教育从“固定展馆”到“流动阵地”的创新跨越,让红色精神在更广阔天地传播。
★红色舞台:
创新艺术表达,让传统“潮”起来
为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彩,珠海高新区加强原创力量,创作出现代红色粤剧《苏兆征》《唐母兰馨》、沉浸式诗剧《追寻苏兆征》、大型话剧《灯塔》等一批高水平文艺力作,其中《苏兆征》《追寻苏兆征》获珠海市“红色三杰”主题原创十佳作品。
《唐母兰馨》以唐家湾抗日烈士家属为原型,通过粤剧名伶琼霞的深情演绎,再现了“一门三烈”的悲壮史诗,成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的标杆之作。该剧还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促进了中国红色故事的海外传播和传承。
在唐家古镇山房路上,唐涤生大戏院已成为高新区文化创新的重要舞台,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粤韵堂”定期展演经典粤剧,以沉浸式戏剧将红色文化具象化、可感化,让观众在互动式体验中燃起对红色英杰的敬仰共鸣,也让红色戏剧既有“历史厚度”,又具“时代温度”。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持续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在珠海有线电视开设“粤剧精选”电视栏目,播出《唐母兰馨》《苏兆征》等多部红色原创粤剧;开设唐家小学“涤生粤剧班”,培育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传承人”,以粤剧为纽带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辖区企业金山软件开发“红色剧本杀”《万山海战》,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海战历史……这种“传统+现代”的跨界融合,正构建起红色文化传播的立体网络。
★红色文旅:
打造精品路线,让发展“红”起来
近年来,红色文旅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珠海高新区通过建设红色乡村、开辟红色游径、唱响红色歌曲,悉心塑造红色文旅品牌,实现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红色乡村建设方面,珠海高新区重点打造淇澳岛,对淇澳广场、炮台公园、党史教育园地等红色核心节点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设立历史研习社、红色书屋、先锋舞台,系统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如今,淇澳岛已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美丽乡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红色印记。
红色游径的开辟,则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红色体验。珠海高新区依托“农民运动”“工人运动”“科研生产”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金鼎、淇澳、唐家、非公经济组织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红色文旅精品路线。其中,淇澳红色滨海之旅将南芒湾公园、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淇澳古炮台遗址、白石街、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5个景点串珠成链,该路线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五一”期间,珠海高新区文旅市场表现亮眼,共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同比增长55.39%,淇澳岛接待游客22.21万人次,同比增长47.72%,彰显了红色游径的强大吸引力。
红色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歌声里。珠海高新区组织名家创作《致敬!苏兆征》《新的征程》、粤曲《颂英烈》等红色主题歌曲,组织党员干部、科技人才、社区群众开展红歌合唱比赛。除了会同艺术荟、音乐达人秀品牌活动,今年“七一”期间在淇澳岛举办的“铭记光辉历程,勇担时代使命”淇澳红色之旅活动,也成为青年大学生、少年儿童唱响红色经典、奏响爱国旋律的舞台,让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传承延续。
从红色阵地的星火燎原,到产业引擎的强劲脉动;从少年儿童的薪火相传,到文化创新的百花齐放;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到湾区共融的宏大叙事……珠海高新区正以红色“六大工程”为笔,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绘就一幅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壮美画卷,凝聚起打造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的强大合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