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美宜居城市!珠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培训

“垃圾分类的过程是民众个体在承担‘人类对社会的责任’的过程,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要求………”7月3日下午,一场内容丰富的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在香湾市民艺术中心举行。

培训现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市委宣传部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举办了本次培训班,本次培训除了在香湾市民艺术中心设立主会场,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及金湾区、斗门区、万山区、高新区分别设立了视频分会场,全市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本次培训班。

培训中,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垃圾分类最新情况,分享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优秀案例:有的依托“邻里会客厅”开设“分类微课堂”,用“拉家常”的方式教居民分垃圾;有的组织“银发志愿者”每日巡逻,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投放……这些实践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垃圾分类的“主阵地”。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人拾柴”,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会议提出四点工作倡议,一是以“学”筑基,练就过硬本领。二是以“宣”聚力,营造浓厚氛围。三是以“践”促行,探索长效机制。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长效。四是以“合”增效,凝聚攻坚合力

培训邀请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垃圾分类研究中心)工程师李思灿授课,他从推动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珠海市工作推动情况等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解读与分享。

嘉宾授课

香洲区前山街道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作为代表分享基层实践经验。岱山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制度约束与多元协同,激发居民及各方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 “政府主导” 到 “全民共治” 的转变,为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新常态”。

培训现场

目前,全市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经实现全市城乡村(居)全覆盖,这些站点就像一颗颗“绿色种子”,成为离居民最近、联系最紧、服务最实的“前哨站”。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优势,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实做细,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新风尚,为建设生态更美、生活更好的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建设更美宜居城市!珠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培训
观海融媒 2025-07-03 18:17

“垃圾分类的过程是民众个体在承担‘人类对社会的责任’的过程,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要求………”7月3日下午,一场内容丰富的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在香湾市民艺术中心举行。

培训现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市委宣传部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举办了本次培训班,本次培训除了在香湾市民艺术中心设立主会场,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及金湾区、斗门区、万山区、高新区分别设立了视频分会场,全市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本次培训班。

培训中,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垃圾分类最新情况,分享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优秀案例:有的依托“邻里会客厅”开设“分类微课堂”,用“拉家常”的方式教居民分垃圾;有的组织“银发志愿者”每日巡逻,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投放……这些实践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垃圾分类的“主阵地”。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人拾柴”,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会议提出四点工作倡议,一是以“学”筑基,练就过硬本领。二是以“宣”聚力,营造浓厚氛围。三是以“践”促行,探索长效机制。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长效。四是以“合”增效,凝聚攻坚合力

培训邀请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垃圾分类研究中心)工程师李思灿授课,他从推动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珠海市工作推动情况等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解读与分享。

嘉宾授课

香洲区前山街道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作为代表分享基层实践经验。岱山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制度约束与多元协同,激发居民及各方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 “政府主导” 到 “全民共治” 的转变,为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新常态”。

培训现场

目前,全市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经实现全市城乡村(居)全覆盖,这些站点就像一颗颗“绿色种子”,成为离居民最近、联系最紧、服务最实的“前哨站”。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优势,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实做细,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新风尚,为建设生态更美、生活更好的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