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的文明守望:大小万山岛的山海史诗

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船舷,当珠海香洲港的轮廓在身后渐隐,一片翡翠般的岛屿群在天际线上浮现。大万山岛与小万山岛——这对孪生海岛如忠诚的卫士,矗立在珠江口外30.6公里的碧波之上。

大万山岛主峰大万顶直插云霄,海拔443.1米的峰顶终年云雾缭绕;而西侧紧挨着它的小万山岛如一块温润碧玉,岛上十多条溪流终年淙淙流淌。

大万山岛的暴风角。

地质传奇:山海交响的造物杰作

大万山岛沿岸,巨石怪异嶙峋,基岩锐利如刃,让人不禁要问:岛从何处来?

时间回溯6亿年前,当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将粤东莲花山脉的余脉推入南海。岩层起伏、断裂、再起伏……经过千百万年海蚀雕刻的自然奇观,在大万山岛展现得淋漓尽致:浮石湾的巨石阵被称为“亚洲第一湾”,海浪将岩石琢磨成无数形态各异的雕塑,记录着远古地球冰川的刻痕。西南角的风暴角耸立着500米长、15米高的垂直岩壁,被海浪冲击千年,如今已成为摄影爱好者采风的好去处。

而在小万山岛,嶙峋的基岩海岸线占全岛82%,潮间带藏着螺贝与珊瑚的生态秘境,与大万山岛相映成趣。

这片海域更暗藏资源密码。万山群岛处于珠江咸淡水交汇带,营养盐与浮游生物在此聚集,孕育了200多种经济鱼类。

采访组登上小万山岛为岛碑描红。

海疆风云:烽火连天的岛屿战记

自广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后,明清两朝一直视香山为海防前沿和全粤门户,“老万山列岛”又因地处香山外海,扼守珠江出海通道,更是战略要地和军事驻防重点。

1621年(天启元年),明朝政府在前山设参将府,建前山寨,派重兵驻防,统辖澳门以及“老万山列岛”等诸岛。清朝雍正年间,又在东澳岛筑铳城、设炮台,在大万山岛设炮台(称西澳炮台)、建兵房。两炮台互为犄角,成为拱卫省城广州的第一道屏障。乾隆年间,小万山岛设汛塘哨所,哨兵日夜监视海面,用旗语传递敌情。至此,大小万山岛与东澳岛的炮台构成了“双璧锁珠江”的防御体系。

1950年,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大小万山岛成为关键战场。6月5日,解放军攻占大小万山岛,切断国民党军补给线,并与白沥岛形成三角封锁网,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基础。

采访期间,记者目睹人民海军“破浪号”风帆训练舰正好在这片海域航行,白帆破浪的英姿,仿佛对这段红色历史作出了深情回应。

大万山岛浮石湾巨大的鹅卵石。

 血脉相连:妈祖庙的不灭香火

“我们大万山岛,八成人都有香港亲戚。”万山妈祖庙理事会副会长温华照说。

一句话,道出粤港澳三地同胞之间的血脉相连。

大万山岛西南角,天后宫的琉璃瓦映着伶仃洋的朝阳。明万历年间,一炷香火从澳门妈阁庙渡海而来,渔民在西澳湾建起简陋庙宇。清道光年间重修扩建,妈祖信仰如波浪般辐射至桂山岛、香港长洲岛。“我出生在珠海东澳岛,每年都来参加大万山岛的‘天后诞’。”家住长洲岛的香港老人黎灶说。

如今,大万山岛天后诞庆典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大批港澳居民乘船登上大万山岛,醒狮在鞭炮硝烟中腾跃,粤剧唱腔与渔歌交织,百年香火,见证历史,也记载乡愁。

人工晾晒的鱼干。

渔岛新生:生态与文明的永续交响

在大万山岛万山村,全人工晾晒鱼干的技艺被完整保留。这种传统工艺不仅是生存智慧的结晶,更催生了“万山生晒海鲜场”的品牌效应,产品远销港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万山渔场正值黄金时代。“单网起鱼1200担!”老渔民温培基回忆当年盛景仍难掩激动。万山渔场位列中国六大渔场,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农业学大寨,渔业学万山”。

过度捕捞的阴影在1980年代末降临。渔汛消失,经济鱼种减少70%,万山渔场陷入沉寂,生态警钟敲响。

人类与海岛,应该如何共生共荣?

近年来,在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引领下,珠海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在小万山岛附近海域,近年来以人工鱼礁建设为基础,配套鱼虾增殖放流、贝类底播、海藻种植等措施,修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更宏伟的布局已经遍布整个万山海域,一座座深海养殖平台纷纷落子,一口口大型网箱星罗棋布……

温培基经营的培记海鲜餐厅成为网红打卡地。

岛民的生活早已超越了“靠海吃海”的传统模式。温培基经营的培记海鲜餐厅,从为渔民提供宵夜的小馆子,发展成融合渔家菜与现代烹饪的网红打卡地。不少“岛二代”选择返乡,年轻人将互联网营销、数字技术引入海岛旅游管理运营。大小万山岛环抱的海域,一座座波浪能试验平台正在探寻深海发电的奥秘……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叶维佳
微信
朋友圈
珠江口的文明守望:大小万山岛的山海史诗
珠海特区报 2025-07-07 00:46

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船舷,当珠海香洲港的轮廓在身后渐隐,一片翡翠般的岛屿群在天际线上浮现。大万山岛与小万山岛——这对孪生海岛如忠诚的卫士,矗立在珠江口外30.6公里的碧波之上。

大万山岛主峰大万顶直插云霄,海拔443.1米的峰顶终年云雾缭绕;而西侧紧挨着它的小万山岛如一块温润碧玉,岛上十多条溪流终年淙淙流淌。

大万山岛的暴风角。

地质传奇:山海交响的造物杰作

大万山岛沿岸,巨石怪异嶙峋,基岩锐利如刃,让人不禁要问:岛从何处来?

时间回溯6亿年前,当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将粤东莲花山脉的余脉推入南海。岩层起伏、断裂、再起伏……经过千百万年海蚀雕刻的自然奇观,在大万山岛展现得淋漓尽致:浮石湾的巨石阵被称为“亚洲第一湾”,海浪将岩石琢磨成无数形态各异的雕塑,记录着远古地球冰川的刻痕。西南角的风暴角耸立着500米长、15米高的垂直岩壁,被海浪冲击千年,如今已成为摄影爱好者采风的好去处。

而在小万山岛,嶙峋的基岩海岸线占全岛82%,潮间带藏着螺贝与珊瑚的生态秘境,与大万山岛相映成趣。

这片海域更暗藏资源密码。万山群岛处于珠江咸淡水交汇带,营养盐与浮游生物在此聚集,孕育了200多种经济鱼类。

采访组登上小万山岛为岛碑描红。

海疆风云:烽火连天的岛屿战记

自广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后,明清两朝一直视香山为海防前沿和全粤门户,“老万山列岛”又因地处香山外海,扼守珠江出海通道,更是战略要地和军事驻防重点。

1621年(天启元年),明朝政府在前山设参将府,建前山寨,派重兵驻防,统辖澳门以及“老万山列岛”等诸岛。清朝雍正年间,又在东澳岛筑铳城、设炮台,在大万山岛设炮台(称西澳炮台)、建兵房。两炮台互为犄角,成为拱卫省城广州的第一道屏障。乾隆年间,小万山岛设汛塘哨所,哨兵日夜监视海面,用旗语传递敌情。至此,大小万山岛与东澳岛的炮台构成了“双璧锁珠江”的防御体系。

1950年,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大小万山岛成为关键战场。6月5日,解放军攻占大小万山岛,切断国民党军补给线,并与白沥岛形成三角封锁网,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基础。

采访期间,记者目睹人民海军“破浪号”风帆训练舰正好在这片海域航行,白帆破浪的英姿,仿佛对这段红色历史作出了深情回应。

大万山岛浮石湾巨大的鹅卵石。

 血脉相连:妈祖庙的不灭香火

“我们大万山岛,八成人都有香港亲戚。”万山妈祖庙理事会副会长温华照说。

一句话,道出粤港澳三地同胞之间的血脉相连。

大万山岛西南角,天后宫的琉璃瓦映着伶仃洋的朝阳。明万历年间,一炷香火从澳门妈阁庙渡海而来,渔民在西澳湾建起简陋庙宇。清道光年间重修扩建,妈祖信仰如波浪般辐射至桂山岛、香港长洲岛。“我出生在珠海东澳岛,每年都来参加大万山岛的‘天后诞’。”家住长洲岛的香港老人黎灶说。

如今,大万山岛天后诞庆典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大批港澳居民乘船登上大万山岛,醒狮在鞭炮硝烟中腾跃,粤剧唱腔与渔歌交织,百年香火,见证历史,也记载乡愁。

人工晾晒的鱼干。

渔岛新生:生态与文明的永续交响

在大万山岛万山村,全人工晾晒鱼干的技艺被完整保留。这种传统工艺不仅是生存智慧的结晶,更催生了“万山生晒海鲜场”的品牌效应,产品远销港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万山渔场正值黄金时代。“单网起鱼1200担!”老渔民温培基回忆当年盛景仍难掩激动。万山渔场位列中国六大渔场,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农业学大寨,渔业学万山”。

过度捕捞的阴影在1980年代末降临。渔汛消失,经济鱼种减少70%,万山渔场陷入沉寂,生态警钟敲响。

人类与海岛,应该如何共生共荣?

近年来,在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引领下,珠海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在小万山岛附近海域,近年来以人工鱼礁建设为基础,配套鱼虾增殖放流、贝类底播、海藻种植等措施,修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更宏伟的布局已经遍布整个万山海域,一座座深海养殖平台纷纷落子,一口口大型网箱星罗棋布……

温培基经营的培记海鲜餐厅成为网红打卡地。

岛民的生活早已超越了“靠海吃海”的传统模式。温培基经营的培记海鲜餐厅,从为渔民提供宵夜的小馆子,发展成融合渔家菜与现代烹饪的网红打卡地。不少“岛二代”选择返乡,年轻人将互联网营销、数字技术引入海岛旅游管理运营。大小万山岛环抱的海域,一座座波浪能试验平台正在探寻深海发电的奥秘……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