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评|暑期主打一个“安全”

暑期炎热,又逢汛期,学生安全不容忽视。为确保学生暑期平安快乐,在暑假来临之际,珠海公安向全市家长和学生发布暑期安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家长要多与学生保持沟通,确保学生的假期安全。(《珠江晚报》7月6日02版)

暑期拉开帷幕,虽然假期生活丰富多彩,但安全隐患也不少。安全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珠海公安发布的暑期安全提示,极具时效性和针对性,也具有警示和提醒意义。

此次暑期安全提示,内容涵盖学生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既有防范溺水、交通安全方面的提醒,也有防范毒品、郊游安全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网络交友安全提示,充分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安全提示并非以说教的形式呈现,而是循循善诱,让人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在防溺水方面,提示让孩子牢记六个“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这些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再如交通安全提示,要求孩子谨记“一停二看三通过”,同样生动形象。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交友现象日趋频繁,因网上交友陷入圈套的案例越来越多。网络交友陷阱重重,个人信息泄露、遭遇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珠海公安强调谨慎交友、保护个人信息、及时求助报警,为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竖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不可否认,每年暑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学生安全事故,有溺水身亡的,也有因交通事故遭遇不幸的。这背后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提示不重视,是其中重要原因。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暑期安全提示并不在意,也不上心,既不仔细研读,也不重视实践,更对孩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令人追悔莫及。

暑期主打一个“安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可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假期,让暑期真正成为充满欢乐与成长的美好时光。

让安全教育内化为孩子行为本能

7月5日,斗门区箐华学校在散学典礼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全校1000多名师生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知识宣讲课,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确保每一名同学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珠海特区报》7月6日02版)

暑期来临,箐华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学生们的假期生活装上了“安全双翼”。不论是交通安全的宣讲,还是防溺水知识的普及,都体现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安全的高度重视。然而,如何让安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转化为他们下意识的行为选择,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长期以来,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讲一讲、发个手册、贴张海报”的层面。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听到安全知识,却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反应。箐华学校此次活动的亮点在于,交警和救援人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和现场演示,将抽象的规则和危险具体化、生活化,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安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唤醒。活动中,救援人员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溺水和盲目施救的危害,让学生们在“如果是我”的设身处地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安全的重要。这种情感化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他们将安全理念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形成自发的行为约束。

让安全教育“活”起来,可以考虑从几方面实施:一是引入虚拟现实(VR)等科技手段。利用VR、AR等技术,模拟交通事故、溺水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体验”危险,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溺水自救等实地演练,鼓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应急处置流程,增强记忆和技能。三是开发情景剧和互动游戏。结合校园文化,创作与安全主题相关的情景剧、互动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化安全理念。四是家校社协同,延伸教育链条。鼓励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

安全教育绝不是一堂“应付”课,更不是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只有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情感化设计,打破传统说教的壁垒,让安全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才能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文字:王军荣 香湾渔人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叶维佳
微信
朋友圈
今日快评|暑期主打一个“安全”
珠海特区报 2025-07-07 00:53

暑期炎热,又逢汛期,学生安全不容忽视。为确保学生暑期平安快乐,在暑假来临之际,珠海公安向全市家长和学生发布暑期安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家长要多与学生保持沟通,确保学生的假期安全。(《珠江晚报》7月6日02版)

暑期拉开帷幕,虽然假期生活丰富多彩,但安全隐患也不少。安全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珠海公安发布的暑期安全提示,极具时效性和针对性,也具有警示和提醒意义。

此次暑期安全提示,内容涵盖学生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既有防范溺水、交通安全方面的提醒,也有防范毒品、郊游安全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网络交友安全提示,充分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安全提示并非以说教的形式呈现,而是循循善诱,让人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在防溺水方面,提示让孩子牢记六个“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这些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再如交通安全提示,要求孩子谨记“一停二看三通过”,同样生动形象。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交友现象日趋频繁,因网上交友陷入圈套的案例越来越多。网络交友陷阱重重,个人信息泄露、遭遇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珠海公安强调谨慎交友、保护个人信息、及时求助报警,为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竖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不可否认,每年暑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学生安全事故,有溺水身亡的,也有因交通事故遭遇不幸的。这背后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提示不重视,是其中重要原因。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暑期安全提示并不在意,也不上心,既不仔细研读,也不重视实践,更对孩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令人追悔莫及。

暑期主打一个“安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可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假期,让暑期真正成为充满欢乐与成长的美好时光。

让安全教育内化为孩子行为本能

7月5日,斗门区箐华学校在散学典礼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全校1000多名师生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知识宣讲课,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确保每一名同学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珠海特区报》7月6日02版)

暑期来临,箐华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学生们的假期生活装上了“安全双翼”。不论是交通安全的宣讲,还是防溺水知识的普及,都体现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安全的高度重视。然而,如何让安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转化为他们下意识的行为选择,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长期以来,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讲一讲、发个手册、贴张海报”的层面。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听到安全知识,却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反应。箐华学校此次活动的亮点在于,交警和救援人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和现场演示,将抽象的规则和危险具体化、生活化,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安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唤醒。活动中,救援人员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溺水和盲目施救的危害,让学生们在“如果是我”的设身处地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安全的重要。这种情感化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他们将安全理念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形成自发的行为约束。

让安全教育“活”起来,可以考虑从几方面实施:一是引入虚拟现实(VR)等科技手段。利用VR、AR等技术,模拟交通事故、溺水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体验”危险,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溺水自救等实地演练,鼓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应急处置流程,增强记忆和技能。三是开发情景剧和互动游戏。结合校园文化,创作与安全主题相关的情景剧、互动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化安全理念。四是家校社协同,延伸教育链条。鼓励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

安全教育绝不是一堂“应付”课,更不是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只有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情感化设计,打破传统说教的壁垒,让安全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才能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文字:王军荣 香湾渔人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