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夜访 | 为陡坡系上“安全带”,让“提心吊胆”变“安心通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村改居”社区面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如何突破这种“成长的烦恼”,如何对群众需求进行精准把握,需要各方力量的有机协同

7月8日晚,珠海市香洲区城市更新局四级调研员黄坚鹏等夜访干部深入香洲区凤山街道东坑社区,实地调研群众反映的斜坡路段交通安全隐患问题。

东坑社区自“村改居”以来,随着人口集聚和车辆激增,原有交通设施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今年3月,社区居民通过“香山夜访”反映东坑社区主干道路面破损问题,香洲区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督办事项,目前已顺利完成施工。在新二街斜坡路口,社区居民杨顺光向夜访干部反映:“这个斜坡路段一旦车速过快,极易发生刹车不及的情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能否也请区政府帮忙解决?”

城市道路管护一般由市政部门负责,但‘村改居’后道路仍属于农村道路性质,按照现行规定需自筹资金管护。当前财政资金紧张,我们需要创新思路解决问题。”东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灵解释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斜坡角度约30度,道路狭窄,机动车频繁穿行。“这样的路况下,车辆极易失控,不仅威胁行人安全,还可能引发侧翻事故。”黄坚鹏等仔细勘察现场后建议,“在坡顶和坡底各增设两组减速带,形成双重缓冲。”

“资金上有什么困难吗?”黄坚鹏继续问道。

“通过社会贤达的穿针引线,今天我们也邀请了爱心企业到现场协助,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部分难题。”李灵说道。 

“减速带的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们可以免费加装4根减速带。”珠海恒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飞环顾现场一周,向大家表态。王云飞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此前曾免费为东坑社区道路安装了护栏。

“大概需要多久可以进行安装?”

“最迟后天我们的工人就可以过来施工。”王云飞保证道。

此外,新二街斜坡右转路口被村民房屋外平台遮挡,存在明显的视线盲区社区居民杨伟明指着拐角处说:“这个转弯太危险了,每次接孩子放学都要特别小心,生怕突然冲出车辆。”

“可以考虑在这里加装路面反光镜和提醒标志,方便行人和驾驶人判断路况。”凤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心豪提议。

“这个问题可以由东坑股份合作公司来解决。”李灵表示,“他们是我们的社区企业,可以尽快在路口加装反光镜,配合街道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夜访干部来到新村停车场斜坡处,发现该路段光线昏暗,行人只能借着零星的路边灯光辨认道路。“除了减速带,这两个拐角必须加装路灯,居民夜间出行太不安全了。”黄坚鹏指着黑漆漆的斜坡说道。

陈心豪现场回应:“街道将立即协调市政部门和爱心企业落实路灯安装事宜。不过需要先做好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避免光污染影响生活。”

“我是老住户,对邻里情况熟,这个思想工作我来做。”杨伟明平时还是一位社区巡防队志愿者,他主动请缨,保证会挨家挨户做好解释工作。

在新村停车场斜坡处,夜访干部发现这里不仅是公交集中下车点,更是马路对面新六街居民前往东坑市场买菜的必经之路。“每天早晚高峰,提着菜篮的老人、接送孩子的家长都要在这两个斜坡间往返。”杨顺光心有余悸地回忆,“上次我就差点被突然冲出的车辆撞到,现在路过都提心吊胆。”

这一安全隐患引起了在场人员的重视。熟悉交通设施工程的王云飞当场表态:“我们公司愿意免费提供并安装防撞桩,确保车辆缓行通过。”

“太棒了!”这一暖心承诺赢得在场居民的纷纷点赞。

夜访仍在进行。一路上,夜访干部同居民们商讨着后续事宜,听着一个个具体的整改时间节点,居民们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记者观察

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不在于发现不了问题,而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东坑社区的斜坡安全隐患存在多年,居民反映多次,因道路性质特殊、资金短缺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这次夜访之所以能打开局面,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类为“该谁管”,而是直面问题本身;不是闭门造车做方案,而是主动链接社会资源,与居民现场共商对策。夜访干部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而是实地来到斜坡路段,亲身感受30度的坡度和道路的安全隐患,这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工作作风,正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斜坡会让居民如此“提心吊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夜访构建了一个多元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夜访干部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救火队员”,而是成为各方力量的协调者;企业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参与者;居民也不再是被动的受益者,而是积极献计献策的共建者。从“提心吊胆”到“安心通行”的转变,不仅是一条道路的安全升级,更是一次治理理念更新的生动实践

文字:陈奕樊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李双
微信
朋友圈
香山夜访 | 为陡坡系上“安全带”,让“提心吊胆”变“安心通行”
珠海特区报 2025-07-09 02:1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村改居”社区面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如何突破这种“成长的烦恼”,如何对群众需求进行精准把握,需要各方力量的有机协同

7月8日晚,珠海市香洲区城市更新局四级调研员黄坚鹏等夜访干部深入香洲区凤山街道东坑社区,实地调研群众反映的斜坡路段交通安全隐患问题。

东坑社区自“村改居”以来,随着人口集聚和车辆激增,原有交通设施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今年3月,社区居民通过“香山夜访”反映东坑社区主干道路面破损问题,香洲区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督办事项,目前已顺利完成施工。在新二街斜坡路口,社区居民杨顺光向夜访干部反映:“这个斜坡路段一旦车速过快,极易发生刹车不及的情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能否也请区政府帮忙解决?”

城市道路管护一般由市政部门负责,但‘村改居’后道路仍属于农村道路性质,按照现行规定需自筹资金管护。当前财政资金紧张,我们需要创新思路解决问题。”东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灵解释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斜坡角度约30度,道路狭窄,机动车频繁穿行。“这样的路况下,车辆极易失控,不仅威胁行人安全,还可能引发侧翻事故。”黄坚鹏等仔细勘察现场后建议,“在坡顶和坡底各增设两组减速带,形成双重缓冲。”

“资金上有什么困难吗?”黄坚鹏继续问道。

“通过社会贤达的穿针引线,今天我们也邀请了爱心企业到现场协助,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部分难题。”李灵说道。 

“减速带的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们可以免费加装4根减速带。”珠海恒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飞环顾现场一周,向大家表态。王云飞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此前曾免费为东坑社区道路安装了护栏。

“大概需要多久可以进行安装?”

“最迟后天我们的工人就可以过来施工。”王云飞保证道。

此外,新二街斜坡右转路口被村民房屋外平台遮挡,存在明显的视线盲区社区居民杨伟明指着拐角处说:“这个转弯太危险了,每次接孩子放学都要特别小心,生怕突然冲出车辆。”

“可以考虑在这里加装路面反光镜和提醒标志,方便行人和驾驶人判断路况。”凤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心豪提议。

“这个问题可以由东坑股份合作公司来解决。”李灵表示,“他们是我们的社区企业,可以尽快在路口加装反光镜,配合街道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夜访干部来到新村停车场斜坡处,发现该路段光线昏暗,行人只能借着零星的路边灯光辨认道路。“除了减速带,这两个拐角必须加装路灯,居民夜间出行太不安全了。”黄坚鹏指着黑漆漆的斜坡说道。

陈心豪现场回应:“街道将立即协调市政部门和爱心企业落实路灯安装事宜。不过需要先做好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避免光污染影响生活。”

“我是老住户,对邻里情况熟,这个思想工作我来做。”杨伟明平时还是一位社区巡防队志愿者,他主动请缨,保证会挨家挨户做好解释工作。

在新村停车场斜坡处,夜访干部发现这里不仅是公交集中下车点,更是马路对面新六街居民前往东坑市场买菜的必经之路。“每天早晚高峰,提着菜篮的老人、接送孩子的家长都要在这两个斜坡间往返。”杨顺光心有余悸地回忆,“上次我就差点被突然冲出的车辆撞到,现在路过都提心吊胆。”

这一安全隐患引起了在场人员的重视。熟悉交通设施工程的王云飞当场表态:“我们公司愿意免费提供并安装防撞桩,确保车辆缓行通过。”

“太棒了!”这一暖心承诺赢得在场居民的纷纷点赞。

夜访仍在进行。一路上,夜访干部同居民们商讨着后续事宜,听着一个个具体的整改时间节点,居民们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记者观察

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不在于发现不了问题,而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东坑社区的斜坡安全隐患存在多年,居民反映多次,因道路性质特殊、资金短缺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这次夜访之所以能打开局面,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类为“该谁管”,而是直面问题本身;不是闭门造车做方案,而是主动链接社会资源,与居民现场共商对策。夜访干部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而是实地来到斜坡路段,亲身感受30度的坡度和道路的安全隐患,这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工作作风,正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斜坡会让居民如此“提心吊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夜访构建了一个多元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夜访干部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救火队员”,而是成为各方力量的协调者;企业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参与者;居民也不再是被动的受益者,而是积极献计献策的共建者。从“提心吊胆”到“安心通行”的转变,不仅是一条道路的安全升级,更是一次治理理念更新的生动实践

文字:陈奕樊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