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教育先贤 赓续城市文脉,“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启动

岭南星火,时代先声。从首开留学教育先河的容闳,到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再到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珠海这片热土始终激荡着敢为天下先的浩然之气。7月11日,“教泽绵长桃李芬芳——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暨专家座谈会在珠海留学文化馆举行,旨在挖掘珠海教育先行者的精神内核,展现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传播珠海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出席活动。

专家学者参观珠海留学文化馆。

徐剑表示,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珠海人以开拓精神和卓越贡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认知与文化自信,“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启动。希望通过活动,躬身礼先贤、深掘溯文脉,让珠海人民在新时代征程中更有底气、勇气、豪气,使教育薪火生生不息、弦歌不辍,为城市发展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

活动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

珠海市文史专家、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徐惠萍发言。

专家对话>>>

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广东省社科联原专职副主席林有能,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捷,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二级教授王杰,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胡波,珠海市文史专家、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徐惠萍等专家学者围绕“珠海大先生”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及传承路径展开了精彩对话。

●周溯源:容闳等早期留学生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国人,而像唐国安这样的教育先驱,则是把世界眼光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播种人。他们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在激励我们以教育之力,托举民族复兴之路。

●林有能: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但事实胜于雄辩。这么多名校由广东人、珠海人创办,足以说明这里不仅有文化,而且有大文化。“珠海大先生”不应只是一个地方概念,而应上升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希望此次活动能带动更多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邱捷:今天的珠海在广东甚至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大的地域出了这么多大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十分难得。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依靠爱国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岭南文化精神、大香山文化精神。

●王杰:“珠海大先生”不仅是地方人物群像,更是时代与世界交汇的产物,他们立足乡土、放眼世界,推动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从珠海走向全国的这批教育先驱,创办学校、学科建树、著书立说,在多个领域展现卓越成就,他们以教育救国的担当和开风气之先的精神,为中国近代教育写下光辉篇章,影响深远。

●胡波:珠海教育家的精神谱系可以用“敢、开、精、和”四个字概括,即敢想敢闯、开放开拓、精益求精、以和聚力,同时融通中西、联通内外。正是这种精神,使珠海教育名家“发时代先声、开时代新风、育时代英才、养时代正气”。应持续深化对“珠海大先生”精神谱系的研究,系统编纂人物丛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徐惠萍:珠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他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运动,让120名幼童成为走向世界的先行者,其中唐国安等留美幼童推动现代教育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群体和“大先生”。希望通过系统梳理这些“大先生”的历史贡献,让“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继续照亮未来,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文字:张映竹 图片:吴长赋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寻访教育先贤 赓续城市文脉,“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启动
珠海特区报 2025-07-12 01:21

岭南星火,时代先声。从首开留学教育先河的容闳,到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再到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珠海这片热土始终激荡着敢为天下先的浩然之气。7月11日,“教泽绵长桃李芬芳——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暨专家座谈会在珠海留学文化馆举行,旨在挖掘珠海教育先行者的精神内核,展现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传播珠海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出席活动。

专家学者参观珠海留学文化馆。

徐剑表示,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珠海人以开拓精神和卓越贡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认知与文化自信,“珠海大先生”历史文化采访活动启动。希望通过活动,躬身礼先贤、深掘溯文脉,让珠海人民在新时代征程中更有底气、勇气、豪气,使教育薪火生生不息、弦歌不辍,为城市发展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

活动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

珠海市文史专家、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徐惠萍发言。

专家对话>>>

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广东省社科联原专职副主席林有能,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捷,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二级教授王杰,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胡波,珠海市文史专家、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徐惠萍等专家学者围绕“珠海大先生”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及传承路径展开了精彩对话。

●周溯源:容闳等早期留学生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国人,而像唐国安这样的教育先驱,则是把世界眼光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播种人。他们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在激励我们以教育之力,托举民族复兴之路。

●林有能: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但事实胜于雄辩。这么多名校由广东人、珠海人创办,足以说明这里不仅有文化,而且有大文化。“珠海大先生”不应只是一个地方概念,而应上升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希望此次活动能带动更多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邱捷:今天的珠海在广东甚至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大的地域出了这么多大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十分难得。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依靠爱国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岭南文化精神、大香山文化精神。

●王杰:“珠海大先生”不仅是地方人物群像,更是时代与世界交汇的产物,他们立足乡土、放眼世界,推动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从珠海走向全国的这批教育先驱,创办学校、学科建树、著书立说,在多个领域展现卓越成就,他们以教育救国的担当和开风气之先的精神,为中国近代教育写下光辉篇章,影响深远。

●胡波:珠海教育家的精神谱系可以用“敢、开、精、和”四个字概括,即敢想敢闯、开放开拓、精益求精、以和聚力,同时融通中西、联通内外。正是这种精神,使珠海教育名家“发时代先声、开时代新风、育时代英才、养时代正气”。应持续深化对“珠海大先生”精神谱系的研究,系统编纂人物丛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徐惠萍:珠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他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运动,让120名幼童成为走向世界的先行者,其中唐国安等留美幼童推动现代教育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群体和“大先生”。希望通过系统梳理这些“大先生”的历史贡献,让“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继续照亮未来,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文字:张映竹 图片:吴长赋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