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澳岛:烽火硝烟散作碧海浪漫

站在蜜月阁顶层,海风裹挟着悠扬的钟声掠过耳畔。东望,清代铳城的斑驳城墙静卧山脊;西眺,“山海经书屋”的玻璃幕墙映照着碧波;脚下,海关古道的石阶铺满青苔;远处,年轻情侣们在打卡拍照,欢声笑语随浪花回荡。

这是2025年夏日的东澳岛,一座在时光浪潮中不断重塑的海上秘境。

东澳岛安麓酒店。

海岛身世跨越千年

珠江口外,万山群岛如星辰散落。东澳岛静卧其间,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却高达82%,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蔚蓝丝绒上。

1986年,考古学家在南沙湾的沙层深处,揭开了岛屿的身世密码:新石器时代的石网坠、青铜时期的青铜斧、北宋的刻花瓷碗相继出土。这些器物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早在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先民们已在此驾船撒网,生息繁衍。

明清之际,东澳迎来首个繁盛期。作为万山群岛的商贸枢纽,岛上曾聚居三千余人,农业、畜牧、渔业、商业俱全。岛民依山筑屋,以海为田,直到频繁的战乱迫使人口内迁,往昔繁华渐成云烟。

特殊地理位置赋予东澳特殊使命:东距香港55公里,西离澳门27公里,恰处珠江口航道的“咽喉”。当18世纪的海权争夺风起云涌,这座小岛注定将被推上历史的浪尖。

东澳岛蜜月阁。

铳城遗迹镌刻近代风云

1729年(清雍正七年),一道石砌城墙在东澳湾山脊拔地而起。据《香山县志》载,这便是驻兵50人的东澳铳城——清代海防体系的关键一环。

亲临遗址,仍能感受其军事智慧:城墙高2.5米,厚1.5米,沿48米长、20.5米宽的长方形轮廓延伸。三面悬海,背倚山峦,将整个澳口纳入视野。西北角的炮台与东北方的锥形烽火台互为犄角,遇敌情时,烽火台的烟火信号可直抵澳门方向。

嘉庆年间,大海盗张保仔率“五色帮”,以“反清灭洋”“劫富济贫” 为旗纵横南海。他们在东澳刻下“万海平波”、“上帝行宫”摩崖石刻,作为势力范围的标记。

相传1819年撤离时,张保仔将18箱财宝深埋岛上,留下神秘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喝粥来晚宰羊。”

铳城驻军与珠江口海盗势力在此对峙近百年,城墙上的炮口始终凝望着变幻莫测的海洋。

东澳岛阿丽拉酒店。

“海上国门”记录屈辱历史

1793年,近代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曾经率使团抵达中国访问,试图以谈判打开中国市场。虽然无功而返,但此行中,英国使团的画家在大万山岛、东澳岛一带绘制了远眺澳门的油画,流露出觊觎之心。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人利用老万山列岛一带作为鸦片走私场所,疯狂向中国内地走私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76年,中英签署《烟台条约》,做出了洋关“税厘并征”的规定;1887年,根据《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香港、澳门附近分设九龙关、拱北关,统一实施鸦片“税厘并征”政策。

1898年,一纸《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改写珠江口格局。九龙半岛租予英国,原九龙关长洲税厂被迫撤离。为填补海防空缺,清廷于1899年10月5日在东澳湾设立海关分口。

沿着今日掩于密林的“海关古道”探访,可见七处遗迹如时空坐标:山坡平台的水手房,可监视湾口船舶的岗哨;青砖残基的办公区,定期轮换的关员曾在此办公;山腰处的生活区,当时海关官员可透过石窗俯瞰全湾;散石湾顶的烽火台,则成为海上预警中枢。

1919年5月31日,鉴于业务萎缩,海关已到了“无须人役,分驻此岛也”的地步。经当时的总税务司批准,东澳分卡正式关闭,仍需办理业务的船只改往拱北关马骝洲分卡办理。东澳岛结束了20年的海上国门岁月。

二战期间,日军绘制的珠江口地图中,清晰标注了东澳岛的位置。在当时的日本读卖新闻社的报道中,东澳岛是唯一被日军标注并列名的海岛。日军航空母舰曾经停泊在东澳岛附近海域锚地,并派出飞机大肆轰炸华南地区。其间,东澳岛还曾被日军占领。1938年9月7日的《申报》报道:“有(日)运输舰一艘开到万山东澳岛,派兵七八十名,在该岛登陆,现仍未退。”

东澳岛山海经书屋。

浪漫蜕变打造甜蜜海岛

1950年5月25日,著名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拉开序幕。31日,东澳岛全岛解放,迎来了新生。

烽烟散去,东澳岛开始展露柔情的一面。

东澳岛顶峰,1008级台阶通向一座飞檐楼阁,这里是著名的“蜜月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阁内墙壁刻满历代爱情诗词,如今,昔日的海防要塞已悄然蜕变为 “甜蜜之岛”。烽火台、铳城变成了游客打卡点,也见证着国泰民安。

今年5月20日,东澳岛婚姻登记颁证点正式揭牌启用,这是珠海首次将婚姻登记服务延伸至海岛。10对新人在碧海蓝天下宣誓,让结婚登记成为融合海岛文旅的沉浸式体验。

文学为岛屿注入新灵魂。2023年,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选址于此,余华、苏童等作家齐聚“山海经书屋”。

建设高端酒店集群,打造绿美示范点,开通低空无人机物流航线……如今,“百千万工程”让东澳岛的蜕变正加速推进。

伶仃洋海风伴随着汽笛声,掠过清代烽火台的残基,拂过海关古道的石阶,这座小岛的故事,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续写新的传奇。

东澳岛。
东澳岛海关遗址。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东澳岛:烽火硝烟散作碧海浪漫
珠海特区报 2025-07-14 00:16

站在蜜月阁顶层,海风裹挟着悠扬的钟声掠过耳畔。东望,清代铳城的斑驳城墙静卧山脊;西眺,“山海经书屋”的玻璃幕墙映照着碧波;脚下,海关古道的石阶铺满青苔;远处,年轻情侣们在打卡拍照,欢声笑语随浪花回荡。

这是2025年夏日的东澳岛,一座在时光浪潮中不断重塑的海上秘境。

东澳岛安麓酒店。

海岛身世跨越千年

珠江口外,万山群岛如星辰散落。东澳岛静卧其间,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却高达82%,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蔚蓝丝绒上。

1986年,考古学家在南沙湾的沙层深处,揭开了岛屿的身世密码:新石器时代的石网坠、青铜时期的青铜斧、北宋的刻花瓷碗相继出土。这些器物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早在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先民们已在此驾船撒网,生息繁衍。

明清之际,东澳迎来首个繁盛期。作为万山群岛的商贸枢纽,岛上曾聚居三千余人,农业、畜牧、渔业、商业俱全。岛民依山筑屋,以海为田,直到频繁的战乱迫使人口内迁,往昔繁华渐成云烟。

特殊地理位置赋予东澳特殊使命:东距香港55公里,西离澳门27公里,恰处珠江口航道的“咽喉”。当18世纪的海权争夺风起云涌,这座小岛注定将被推上历史的浪尖。

东澳岛蜜月阁。

铳城遗迹镌刻近代风云

1729年(清雍正七年),一道石砌城墙在东澳湾山脊拔地而起。据《香山县志》载,这便是驻兵50人的东澳铳城——清代海防体系的关键一环。

亲临遗址,仍能感受其军事智慧:城墙高2.5米,厚1.5米,沿48米长、20.5米宽的长方形轮廓延伸。三面悬海,背倚山峦,将整个澳口纳入视野。西北角的炮台与东北方的锥形烽火台互为犄角,遇敌情时,烽火台的烟火信号可直抵澳门方向。

嘉庆年间,大海盗张保仔率“五色帮”,以“反清灭洋”“劫富济贫” 为旗纵横南海。他们在东澳刻下“万海平波”、“上帝行宫”摩崖石刻,作为势力范围的标记。

相传1819年撤离时,张保仔将18箱财宝深埋岛上,留下神秘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喝粥来晚宰羊。”

铳城驻军与珠江口海盗势力在此对峙近百年,城墙上的炮口始终凝望着变幻莫测的海洋。

东澳岛阿丽拉酒店。

“海上国门”记录屈辱历史

1793年,近代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曾经率使团抵达中国访问,试图以谈判打开中国市场。虽然无功而返,但此行中,英国使团的画家在大万山岛、东澳岛一带绘制了远眺澳门的油画,流露出觊觎之心。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人利用老万山列岛一带作为鸦片走私场所,疯狂向中国内地走私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76年,中英签署《烟台条约》,做出了洋关“税厘并征”的规定;1887年,根据《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香港、澳门附近分设九龙关、拱北关,统一实施鸦片“税厘并征”政策。

1898年,一纸《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改写珠江口格局。九龙半岛租予英国,原九龙关长洲税厂被迫撤离。为填补海防空缺,清廷于1899年10月5日在东澳湾设立海关分口。

沿着今日掩于密林的“海关古道”探访,可见七处遗迹如时空坐标:山坡平台的水手房,可监视湾口船舶的岗哨;青砖残基的办公区,定期轮换的关员曾在此办公;山腰处的生活区,当时海关官员可透过石窗俯瞰全湾;散石湾顶的烽火台,则成为海上预警中枢。

1919年5月31日,鉴于业务萎缩,海关已到了“无须人役,分驻此岛也”的地步。经当时的总税务司批准,东澳分卡正式关闭,仍需办理业务的船只改往拱北关马骝洲分卡办理。东澳岛结束了20年的海上国门岁月。

二战期间,日军绘制的珠江口地图中,清晰标注了东澳岛的位置。在当时的日本读卖新闻社的报道中,东澳岛是唯一被日军标注并列名的海岛。日军航空母舰曾经停泊在东澳岛附近海域锚地,并派出飞机大肆轰炸华南地区。其间,东澳岛还曾被日军占领。1938年9月7日的《申报》报道:“有(日)运输舰一艘开到万山东澳岛,派兵七八十名,在该岛登陆,现仍未退。”

东澳岛山海经书屋。

浪漫蜕变打造甜蜜海岛

1950年5月25日,著名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拉开序幕。31日,东澳岛全岛解放,迎来了新生。

烽烟散去,东澳岛开始展露柔情的一面。

东澳岛顶峰,1008级台阶通向一座飞檐楼阁,这里是著名的“蜜月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阁内墙壁刻满历代爱情诗词,如今,昔日的海防要塞已悄然蜕变为 “甜蜜之岛”。烽火台、铳城变成了游客打卡点,也见证着国泰民安。

今年5月20日,东澳岛婚姻登记颁证点正式揭牌启用,这是珠海首次将婚姻登记服务延伸至海岛。10对新人在碧海蓝天下宣誓,让结婚登记成为融合海岛文旅的沉浸式体验。

文学为岛屿注入新灵魂。2023年,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选址于此,余华、苏童等作家齐聚“山海经书屋”。

建设高端酒店集群,打造绿美示范点,开通低空无人机物流航线……如今,“百千万工程”让东澳岛的蜕变正加速推进。

伶仃洋海风伴随着汽笛声,掠过清代烽火台的残基,拂过海关古道的石阶,这座小岛的故事,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续写新的传奇。

东澳岛。
东澳岛海关遗址。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