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 路在脚下丨珠海大力实施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港珠澳大桥宛若一条巨龙,腾跃在伶仃洋上。这座世纪工程,不仅极大地缩短了珠海与香港、澳门之间的时空距离,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是珠海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黄金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珠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机遇、大文章。近年来,珠海携手港澳加快推进各领域联通、贯通、融通,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依托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展先行先试、强化改革探索,巩固提升港珠澳三地综合竞争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动力源。

 

增动能:

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

以占比不到全国0.6%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依托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是珠海坚定扛起大湾区极点城市重担、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政治责任的关键所在。

大桥辐射,珠西联动。今年6月,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签约大会在珠海举行。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超8000万人口生鲜需求,珠海围绕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携手湾区城市构建起高效、安全、现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港澳地区优质农产品及食品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规则衔接,开辟生鲜入境“新通道”。今年4月,8辆载有蓝鳍金枪鱼鲜活水产的专业运输车,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关。

在此之前,珠江口西岸城市及粤西地区的进口水产品,往往需要经深圳、广州入关后再“绕大弯”转运。而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直接把这条进口水产品运输路线“拉直”。广东省四季有鱼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昊表示,这条“新通道”真正体现了“何为湾区速度”,“清关时间从原先的4-5小时压缩至1小时,龙虾存活率高达99%。”

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通过自驾“北上”扩大生活工作半径,融入大湾区发展。

市商务局、交控集团以及拱北海关、香港海关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为指定监管场地的高效运作提供了货物衔接机制对接、申报模式衔接等方面的保障。此外,港珠澳大桥边检站设立专岗提供“7×24小时”服务,保障进境鲜活水产快速通关。

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是珠海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的生动实践。珠海相继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等举措。随着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小客车通关效率提升项目”升级改造完成,通关效率提高50%,海关和边检放行时间均在20秒左右,随车人员查验时间约为10秒,小客车出境验放能力超过1500辆次/小时。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强势突破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创下自口岸开通以来同期最高记录。

珠港机场合作持续深化、“经珠港飞”客运服务等接连落地,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重要节点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上串珠成链……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下,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的发展福利必将迎来更大的释放。

添便利:

创新形式助力港澳青年湾区逐梦

“我定居横琴,除了在澳门、横琴出诊外,还会安排时间到中山五院进修。这对于定居在横琴的我来说,往来都非常方便。”在澳门和广东两地执业的澳门青年医生缪永锐这样描述他的生活。这样的便利,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规则机制逐渐对接完善。

近年来,珠海积极落实《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实现导游、建筑师、律师等多个专业超过1500名港澳人才在珠海或横琴便利执业,相关案例成功入选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衔接机制对接第二批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珠海还紧紧围绕澳门所需、珠海所能,聚焦“粤澳规则机制衔接”改革要求,以“软联通”促进“人才通”,共建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创新通过直接采认等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互认,便利珠澳琴居民就业创业。目前,累计1032名持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的澳门电工通过直接采认方式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这里的场地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珠海的创业政策在这里就能轻松获取。”……上个月底,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成立,这是我市落实《珠海市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的重要举措。珠海政企创新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在澳门当地构建起一体化“预孵化”平台,持续助力澳门青年在珠海的创业发展之路。

“2025澳门青年珠海暑期实习计划”启动。

青年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硬核支撑。近年来,珠海与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等内地及港澳知名大学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稳步推动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扩大覆盖范围,形成“澳门科研+横琴政策+珠海制造”协同模式

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孵化载体建设,已建成可孵化港澳项目各类基地29家、场地规模超7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769个、在孵港澳创业项目超244个

惠民生:

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改善民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珠海深化“港澳集成式服务”等改革,持续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福祉。

本月初,澳门居民梁女士来到位于珠海市民服务中心1号楼3楼的综合服务厅,办理居住证续期。工作人员用流利的粤语为她把流程讲解得清清楚楚,十来分钟就办完了业务。“起初我担心自己不太会说普通话,办下来发现很快很方便。”梁女士笑着说。

近年来,珠海以珠港澳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开设“港澳服务专窗”一窗式受理73项涉港澳政务服务事项,启用“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便利港澳人员和企业在珠办理超370项港澳政务服务事项。数据显示,珠海“跨境通办”服务高效办成涵盖商事登记、社保等领域事项,累计减少港澳企业、居民跑动超20万人次。累计受理香港居民居住证超3万张、澳门居民居住证超17.7万张,港澳居民在珠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超1.9万人。

6月26日起,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正式开启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

随着通关便利性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港澳长者选择“北上”珠海养老。香洲区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规划设置了300张港澳专区床位。在此养老的长者表示,这里距离澳门的家里很近,子女探望方便,环境也更加宽敞、舒适。珠海此前出台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明确,将探索面向常住珠海的港澳老年人的跨境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车流持续快速增长,经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已超过151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出入境车流已超过323万辆次,同比增长约30%。作为“港车”“澳车”进入内地的首站,珠海在强化交通衔接、完善停车等配套服务、探索开发互认跨境车险等方面统筹考量、协同发力,让更多“港车”“澳车”通过珠海连接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手记>>>

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在投身大湾区建设中展现珠海担当

每次乘车经过港珠澳大桥,都会感叹它的雄伟与壮观。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更是从珠江口西岸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

这座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交通工程,为珠海带来了超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超级挑战:“两车北上”的“泼天流量”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如何把握“同时相连”的区位优势,把对外经贸越做越大?……

在这一系列全新挑战面前,深深镌刻改革、特区基因的珠海,从不回避、绝不退缩,而是直面挑战和问题。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客流与车流均实现“双70%”增长、进出口总值不断创下新高……这便是珠海坚持改革开路、创新赋能的生动注脚。

放眼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改革是珠海经济特区的“根”和“魂”,珠海要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推出一批具有珠海辨识度、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坚决当好全国全省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和先锋城市。

文字:罗汉章 图片:李建束 程霖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敢为人先 路在脚下丨珠海大力实施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珠海特区报 2025-07-14 02:52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港珠澳大桥宛若一条巨龙,腾跃在伶仃洋上。这座世纪工程,不仅极大地缩短了珠海与香港、澳门之间的时空距离,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是珠海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黄金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珠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机遇、大文章。近年来,珠海携手港澳加快推进各领域联通、贯通、融通,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依托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展先行先试、强化改革探索,巩固提升港珠澳三地综合竞争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动力源。

 

增动能:

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

以占比不到全国0.6%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依托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是珠海坚定扛起大湾区极点城市重担、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政治责任的关键所在。

大桥辐射,珠西联动。今年6月,珠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保供环网基金签约大会在珠海举行。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超8000万人口生鲜需求,珠海围绕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携手湾区城市构建起高效、安全、现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港澳地区优质农产品及食品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规则衔接,开辟生鲜入境“新通道”。今年4月,8辆载有蓝鳍金枪鱼鲜活水产的专业运输车,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关。

在此之前,珠江口西岸城市及粤西地区的进口水产品,往往需要经深圳、广州入关后再“绕大弯”转运。而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直接把这条进口水产品运输路线“拉直”。广东省四季有鱼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昊表示,这条“新通道”真正体现了“何为湾区速度”,“清关时间从原先的4-5小时压缩至1小时,龙虾存活率高达99%。”

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通过自驾“北上”扩大生活工作半径,融入大湾区发展。

市商务局、交控集团以及拱北海关、香港海关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为指定监管场地的高效运作提供了货物衔接机制对接、申报模式衔接等方面的保障。此外,港珠澳大桥边检站设立专岗提供“7×24小时”服务,保障进境鲜活水产快速通关。

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是珠海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的生动实践。珠海相继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等举措。随着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小客车通关效率提升项目”升级改造完成,通关效率提高50%,海关和边检放行时间均在20秒左右,随车人员查验时间约为10秒,小客车出境验放能力超过1500辆次/小时。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强势突破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创下自口岸开通以来同期最高记录。

珠港机场合作持续深化、“经珠港飞”客运服务等接连落地,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重要节点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上串珠成链……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下,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的发展福利必将迎来更大的释放。

添便利:

创新形式助力港澳青年湾区逐梦

“我定居横琴,除了在澳门、横琴出诊外,还会安排时间到中山五院进修。这对于定居在横琴的我来说,往来都非常方便。”在澳门和广东两地执业的澳门青年医生缪永锐这样描述他的生活。这样的便利,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规则机制逐渐对接完善。

近年来,珠海积极落实《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实现导游、建筑师、律师等多个专业超过1500名港澳人才在珠海或横琴便利执业,相关案例成功入选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衔接机制对接第二批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珠海还紧紧围绕澳门所需、珠海所能,聚焦“粤澳规则机制衔接”改革要求,以“软联通”促进“人才通”,共建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创新通过直接采认等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互认,便利珠澳琴居民就业创业。目前,累计1032名持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的澳门电工通过直接采认方式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这里的场地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珠海的创业政策在这里就能轻松获取。”……上个月底,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成立,这是我市落实《珠海市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的重要举措。珠海政企创新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在澳门当地构建起一体化“预孵化”平台,持续助力澳门青年在珠海的创业发展之路。

“2025澳门青年珠海暑期实习计划”启动。

青年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硬核支撑。近年来,珠海与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等内地及港澳知名大学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稳步推动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扩大覆盖范围,形成“澳门科研+横琴政策+珠海制造”协同模式

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孵化载体建设,已建成可孵化港澳项目各类基地29家、场地规模超7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769个、在孵港澳创业项目超244个

惠民生:

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改善民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珠海深化“港澳集成式服务”等改革,持续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福祉。

本月初,澳门居民梁女士来到位于珠海市民服务中心1号楼3楼的综合服务厅,办理居住证续期。工作人员用流利的粤语为她把流程讲解得清清楚楚,十来分钟就办完了业务。“起初我担心自己不太会说普通话,办下来发现很快很方便。”梁女士笑着说。

近年来,珠海以珠港澳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开设“港澳服务专窗”一窗式受理73项涉港澳政务服务事项,启用“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便利港澳人员和企业在珠办理超370项港澳政务服务事项。数据显示,珠海“跨境通办”服务高效办成涵盖商事登记、社保等领域事项,累计减少港澳企业、居民跑动超20万人次。累计受理香港居民居住证超3万张、澳门居民居住证超17.7万张,港澳居民在珠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超1.9万人。

6月26日起,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正式开启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

随着通关便利性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港澳长者选择“北上”珠海养老。香洲区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规划设置了300张港澳专区床位。在此养老的长者表示,这里距离澳门的家里很近,子女探望方便,环境也更加宽敞、舒适。珠海此前出台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明确,将探索面向常住珠海的港澳老年人的跨境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车流持续快速增长,经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已超过151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出入境车流已超过323万辆次,同比增长约30%。作为“港车”“澳车”进入内地的首站,珠海在强化交通衔接、完善停车等配套服务、探索开发互认跨境车险等方面统筹考量、协同发力,让更多“港车”“澳车”通过珠海连接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手记>>>

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在投身大湾区建设中展现珠海担当

每次乘车经过港珠澳大桥,都会感叹它的雄伟与壮观。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更是从珠江口西岸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

这座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交通工程,为珠海带来了超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超级挑战:“两车北上”的“泼天流量”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如何把握“同时相连”的区位优势,把对外经贸越做越大?……

在这一系列全新挑战面前,深深镌刻改革、特区基因的珠海,从不回避、绝不退缩,而是直面挑战和问题。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客流与车流均实现“双70%”增长、进出口总值不断创下新高……这便是珠海坚持改革开路、创新赋能的生动注脚。

放眼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改革是珠海经济特区的“根”和“魂”,珠海要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推出一批具有珠海辨识度、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坚决当好全国全省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和先锋城市。

文字:罗汉章 图片:李建束 程霖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