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珠海挺好|杨晓锋:珠海是科研人才扎根的理想之地

在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各类专业设备有序排列,细微的机器运作声交织,研发中心总监杨晓锋身着工作服,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一台打印机的运行状态,手中不时记录着关键数据。这样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20多年来,他的青春与汗水都挥洒在这片小小的实验天地里。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杨晓锋

从一而终

青涩学子成长为行业专家

2003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杨晓锋怀揣着对打印耗材行业的热忱,从陕西来到珠海,加入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开启了在打印耗材领域的科研征程,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珠海这座城市。

“在内陆城市读书时,我就很想去沿海城市看看,我的老家环境比较干燥,而珠海到处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感觉很舒服。”杨晓锋回忆道,当时珠海作为“打印耗材之都”已小有名气,以天威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带起了产业氛围,他敏锐捕捉到发展的机遇,“这种‘产城融合’的气质让我觉得这里不仅适合生活,更适合年轻人扎根产业、干研发创新。”

岁月流转间,他一干就是20多年。刚入职时,他从基础的结构设计做起,面对的是原装厂商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比如早期激光打印机的显影技术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我们连参考资料都很少。这时候只能反复试验,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知识一点点推导原理。”

杨晓锋(左)在实验室观察打印机的运行状态。

凭借着扎实的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杨晓锋一步一个脚印,在20年间,从普通的助理工程师,逐步晋升为产品结构设计组长、研发部经理,直至如今的研发中心总监。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做科研就要做精做专”,正是这股“钻”劲,让他在打印耗材领域扎下了深根。

在杨晓锋看来,从一而终的研发动力始于行业需求的驱动。通用耗材行业长期面临国外技术垄断,天威集团董事长贺良梅经常提到的“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耗材”正是他们这一代研发人的初心。以“捷约”环保无废粉技术为例,针对传统产品废粉浪费、污染环境的痛点,杨晓锋憋着一股劲攻克了静电成像中碳粉运动与碳粉高转印技术。

如今,杨晓锋的科研之路硕果累累:他累计申请了494件专利,参与制定10项标准。2020年,他参与的项目一举拿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无到有

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变革

当前,珠海已发展成为全球打印耗材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全球78%的色带、68%的兼容墨盒、4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组件都来自珠海。

杨晓锋的科研之路硕果累累

作为珠海这一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杨晓锋对其中的关键节点如数家珍——1988年天威集团建立国内首家打印耗材厂,实现“从0到1”突破;2000年后,随着企业突破喷墨、激光耗材核心技术,产业从“简单加工”转向“自主创新”;近10年产业则向高端化、环保化升级,“捷约”无废粉技术、3D打印应用等推动珠海打印耗材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在杨晓锋看来,珠海“打印耗材之都”的地位,是技术积累、产业集群、全球影响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让杨晓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攻关“万向节驱动技术”的阶段。当时该技术被日本企业封锁,全球同行都被“卡脖子”,他和团队连续半年不分昼夜,从力学结构重新设计传动系统,最终研发出可沿轴线伸缩、稳定传输扭矩的新结构,实现专利突破,产品于2015年100%通过美国海关审核,让天威成为全球首个突破该壁垒的企业。

杨晓锋(右)在与同事交流。

自2019年以来,他重点关注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辊、磁辊、芯片、碳粉等激光打印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开发,带领研发行业首创“捷约”环保无废粉专利技术,完成相关专利布局合围,形成了系列创新产品应用。

一路走来,杨晓锋直言自身的成长不仅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还与珠海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大科研人才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搭建广阔发展平台。他先后获评珠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香山青年人才”、珠海青年优秀人才等荣誉,享受人才奖励、子女入学等便利。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让杨晓锋在珠海发展的信心愈发坚定,“珠海挺好的,在这里可以专心干事,实现自身价值。”

在他眼中,珠海对科研人才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在创新生态上,政府和企业构建完整链条,提供充足研发资源;在人才政策上,从项目资助到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在环境氛围上,包容开放、鼓励试错,适合沉心做研究的人。回顾在珠海的奋斗历程,他不禁感叹:“20多年前选择珠海是幸运的,如今的珠海,依然是科研人才的理想之地。”

文字:施展华 实习生张妍婧 图片:赵梓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我在珠海挺好|杨晓锋:珠海是科研人才扎根的理想之地
珠海特区报 2025-07-14 12:28

在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各类专业设备有序排列,细微的机器运作声交织,研发中心总监杨晓锋身着工作服,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一台打印机的运行状态,手中不时记录着关键数据。这样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20多年来,他的青春与汗水都挥洒在这片小小的实验天地里。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杨晓锋

从一而终

青涩学子成长为行业专家

2003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杨晓锋怀揣着对打印耗材行业的热忱,从陕西来到珠海,加入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开启了在打印耗材领域的科研征程,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珠海这座城市。

“在内陆城市读书时,我就很想去沿海城市看看,我的老家环境比较干燥,而珠海到处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感觉很舒服。”杨晓锋回忆道,当时珠海作为“打印耗材之都”已小有名气,以天威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带起了产业氛围,他敏锐捕捉到发展的机遇,“这种‘产城融合’的气质让我觉得这里不仅适合生活,更适合年轻人扎根产业、干研发创新。”

岁月流转间,他一干就是20多年。刚入职时,他从基础的结构设计做起,面对的是原装厂商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比如早期激光打印机的显影技术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我们连参考资料都很少。这时候只能反复试验,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知识一点点推导原理。”

杨晓锋(左)在实验室观察打印机的运行状态。

凭借着扎实的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杨晓锋一步一个脚印,在20年间,从普通的助理工程师,逐步晋升为产品结构设计组长、研发部经理,直至如今的研发中心总监。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做科研就要做精做专”,正是这股“钻”劲,让他在打印耗材领域扎下了深根。

在杨晓锋看来,从一而终的研发动力始于行业需求的驱动。通用耗材行业长期面临国外技术垄断,天威集团董事长贺良梅经常提到的“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耗材”正是他们这一代研发人的初心。以“捷约”环保无废粉技术为例,针对传统产品废粉浪费、污染环境的痛点,杨晓锋憋着一股劲攻克了静电成像中碳粉运动与碳粉高转印技术。

如今,杨晓锋的科研之路硕果累累:他累计申请了494件专利,参与制定10项标准。2020年,他参与的项目一举拿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无到有

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变革

当前,珠海已发展成为全球打印耗材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全球78%的色带、68%的兼容墨盒、4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组件都来自珠海。

杨晓锋的科研之路硕果累累

作为珠海这一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杨晓锋对其中的关键节点如数家珍——1988年天威集团建立国内首家打印耗材厂,实现“从0到1”突破;2000年后,随着企业突破喷墨、激光耗材核心技术,产业从“简单加工”转向“自主创新”;近10年产业则向高端化、环保化升级,“捷约”无废粉技术、3D打印应用等推动珠海打印耗材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在杨晓锋看来,珠海“打印耗材之都”的地位,是技术积累、产业集群、全球影响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让杨晓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攻关“万向节驱动技术”的阶段。当时该技术被日本企业封锁,全球同行都被“卡脖子”,他和团队连续半年不分昼夜,从力学结构重新设计传动系统,最终研发出可沿轴线伸缩、稳定传输扭矩的新结构,实现专利突破,产品于2015年100%通过美国海关审核,让天威成为全球首个突破该壁垒的企业。

杨晓锋(右)在与同事交流。

自2019年以来,他重点关注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辊、磁辊、芯片、碳粉等激光打印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开发,带领研发行业首创“捷约”环保无废粉专利技术,完成相关专利布局合围,形成了系列创新产品应用。

一路走来,杨晓锋直言自身的成长不仅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还与珠海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大科研人才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搭建广阔发展平台。他先后获评珠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香山青年人才”、珠海青年优秀人才等荣誉,享受人才奖励、子女入学等便利。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让杨晓锋在珠海发展的信心愈发坚定,“珠海挺好的,在这里可以专心干事,实现自身价值。”

在他眼中,珠海对科研人才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在创新生态上,政府和企业构建完整链条,提供充足研发资源;在人才政策上,从项目资助到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在环境氛围上,包容开放、鼓励试错,适合沉心做研究的人。回顾在珠海的奋斗历程,他不禁感叹:“20多年前选择珠海是幸运的,如今的珠海,依然是科研人才的理想之地。”

文字:施展华 实习生张妍婧 图片:赵梓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