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持续,开空调是打开炎炎夏日的正确方式。
那么坐网约车时要不要开空调,谁说了算?空调费又该谁来承担?
近日,江西南昌一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加收3元空调费,并称之为自愿消费。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有网友表示,“司机自己不热吗”“乘客不应该享有舒适的乘车环境吗”,但也有人表示,“司机开一天空调也需要成本,收费合理但3元太多”。
乘客:
打网约车遇额外收空调费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江西南昌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的情况。该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车内贴有告示,明确写道:“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该网友表示,南昌夏季炎热难耐,司机此举极不合理,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和共鸣。
调查:
加收“空调费”非普遍现象
7月11日13时,央广网记者来到南昌市八一馆附近,这里人流量较大,有8辆网约车临时停靠,等待乘客上车。
“早晚不热的时候,会有司机开着车窗不开空调,但提出要求的话,一般都会打开。”一名在八一馆附近等候网约车的乘客告诉记者。
“一旦被乘客投诉,平台处罚很重,这么干(加收‘空调费’)的人很少。”某网约车平台高师傅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在收到乘客的差评或投诉后,会对司机作出处罚,轻则扣分,减少派单量,重则停运。平台司机加收“空调费”得不偿失。
记者在分别体验不同平台的网约车后也注意到,一些网约车平台把“车内温度、配合开空调”列入乘客对司机的评价选项中。
平台:
明确乘客无需支付空调费
封面新闻记者通过联络相关网约车平台,明确得知:乘客不需要支付空调费,司机有义务配合乘客开关空调。对于司机额外收费行为,乘客可以向平台投诉反馈。按照规定,司机能够收取的附加费只包括高速费、路桥费以及因等待乘客产生的停车费,并没有空调附加费这一项。如果司机违规收费,乘客有权利进行投诉,平台在核实司机收费后,将给予司机扣除服务分的处罚,严重的还会封号。
司机:
高温期间运营成本加大
“为了控制成本和能耗,本来跑车挣得就越来越少,开空调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网约车司机说。
某网约车平台的熊师傅表示,因各个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平台在推出“优惠券”,降低乘客乘车费用的同时,并未减少对司机的平台抽成。可能会导致有的网约车司机为多赚钱,向乘客索取“空调费”。
“以普通新能源车为例,充满电的状态下,全天可以跑500公里,开启空调的话可能只能跑400公里。”熊师傅算了一笔账,不排除有的网约车司机出于电量考虑关闭空调,以此保障跑单量。
争议:
有高温补贴,但不好拿
为应对夏季高温天气,保障司机与乘客的出行体验,部分网约车平台连续多年投入,在全国多个城市发放高温补贴。
“平台的高温补贴只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而且每单补助还不到1块钱。”某平台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反映。
相关网约车平台回应称:“高温补贴是以完成平台任务、获得奖励的形式发放的,长期出车的司机基本都能领取。”
不过,有师傅指出,这些补贴通常要求司机只接本平台的订单,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接单量。他表示,这对大多数司机来说并不容易,如今随着网约车业务越来越卷,很多司机都是在多个平台之间灵活接单,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只服务于单一平台。
律师:
平台承担多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表示:
网约车平台在解决 “空调费” 争议中承担着多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
在服务标准方面,平台有责任确保司机提供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的服务,其中包括按照乘客意愿提供空调服务。
从成本分担角度,平台不能一味将经营压力转移到司机身上。当平台推出低价竞争策略,如“一口价”“特惠快车”等活动时,若因此导致司机收入减少、难以负担空调成本,平台应通过合理方式分担成本,比如发放高温补贴,且补贴规则不应设置得过于复杂,应切实让司机受益;或者对定价策略、抽成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平台还应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对于一些特殊车型或价格优惠活动,若存在可能影响服务内容(如不开空调)的情况,应在乘客下单前明确告知,确保乘客在下单前对可能产生的费用有清晰认知,若未明确告知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平台还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否则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处罚。
专家:
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解决类似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司机找借口、乘客倒苦水”的口舌之争上,而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
要杜绝网约车“违规创收”现象,困局的破解是关键。需兼顾平台、乘客、司机三方合理诉求,优化制度设计: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将高温津贴等保障纳入司机权益考核体系,明确成本分摊规则,杜绝“以罚代管”;另一方面,平台需调整利益分配逻辑,通过优化高温补贴规则,按单实时结算等精细化措施,保障网约车司机基本利益。平台的长远发展植根于两端的良性互动,应兼顾平台、司机、乘客的多方合法权益,形成良性循环。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帅云
高温天气持续,开空调是打开炎炎夏日的正确方式。
那么坐网约车时要不要开空调,谁说了算?空调费又该谁来承担?
近日,江西南昌一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加收3元空调费,并称之为自愿消费。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有网友表示,“司机自己不热吗”“乘客不应该享有舒适的乘车环境吗”,但也有人表示,“司机开一天空调也需要成本,收费合理但3元太多”。
乘客:
打网约车遇额外收空调费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江西南昌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的情况。该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车内贴有告示,明确写道:“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该网友表示,南昌夏季炎热难耐,司机此举极不合理,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和共鸣。
调查:
加收“空调费”非普遍现象
7月11日13时,央广网记者来到南昌市八一馆附近,这里人流量较大,有8辆网约车临时停靠,等待乘客上车。
“早晚不热的时候,会有司机开着车窗不开空调,但提出要求的话,一般都会打开。”一名在八一馆附近等候网约车的乘客告诉记者。
“一旦被乘客投诉,平台处罚很重,这么干(加收‘空调费’)的人很少。”某网约车平台高师傅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在收到乘客的差评或投诉后,会对司机作出处罚,轻则扣分,减少派单量,重则停运。平台司机加收“空调费”得不偿失。
记者在分别体验不同平台的网约车后也注意到,一些网约车平台把“车内温度、配合开空调”列入乘客对司机的评价选项中。
平台:
明确乘客无需支付空调费
封面新闻记者通过联络相关网约车平台,明确得知:乘客不需要支付空调费,司机有义务配合乘客开关空调。对于司机额外收费行为,乘客可以向平台投诉反馈。按照规定,司机能够收取的附加费只包括高速费、路桥费以及因等待乘客产生的停车费,并没有空调附加费这一项。如果司机违规收费,乘客有权利进行投诉,平台在核实司机收费后,将给予司机扣除服务分的处罚,严重的还会封号。
司机:
高温期间运营成本加大
“为了控制成本和能耗,本来跑车挣得就越来越少,开空调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网约车司机说。
某网约车平台的熊师傅表示,因各个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平台在推出“优惠券”,降低乘客乘车费用的同时,并未减少对司机的平台抽成。可能会导致有的网约车司机为多赚钱,向乘客索取“空调费”。
“以普通新能源车为例,充满电的状态下,全天可以跑500公里,开启空调的话可能只能跑400公里。”熊师傅算了一笔账,不排除有的网约车司机出于电量考虑关闭空调,以此保障跑单量。
争议:
有高温补贴,但不好拿
为应对夏季高温天气,保障司机与乘客的出行体验,部分网约车平台连续多年投入,在全国多个城市发放高温补贴。
“平台的高温补贴只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而且每单补助还不到1块钱。”某平台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反映。
相关网约车平台回应称:“高温补贴是以完成平台任务、获得奖励的形式发放的,长期出车的司机基本都能领取。”
不过,有师傅指出,这些补贴通常要求司机只接本平台的订单,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接单量。他表示,这对大多数司机来说并不容易,如今随着网约车业务越来越卷,很多司机都是在多个平台之间灵活接单,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只服务于单一平台。
律师:
平台承担多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表示:
网约车平台在解决 “空调费” 争议中承担着多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
在服务标准方面,平台有责任确保司机提供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的服务,其中包括按照乘客意愿提供空调服务。
从成本分担角度,平台不能一味将经营压力转移到司机身上。当平台推出低价竞争策略,如“一口价”“特惠快车”等活动时,若因此导致司机收入减少、难以负担空调成本,平台应通过合理方式分担成本,比如发放高温补贴,且补贴规则不应设置得过于复杂,应切实让司机受益;或者对定价策略、抽成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平台还应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对于一些特殊车型或价格优惠活动,若存在可能影响服务内容(如不开空调)的情况,应在乘客下单前明确告知,确保乘客在下单前对可能产生的费用有清晰认知,若未明确告知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平台还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否则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处罚。
专家:
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解决类似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司机找借口、乘客倒苦水”的口舌之争上,而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
要杜绝网约车“违规创收”现象,困局的破解是关键。需兼顾平台、乘客、司机三方合理诉求,优化制度设计: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将高温津贴等保障纳入司机权益考核体系,明确成本分摊规则,杜绝“以罚代管”;另一方面,平台需调整利益分配逻辑,通过优化高温补贴规则,按单实时结算等精细化措施,保障网约车司机基本利益。平台的长远发展植根于两端的良性互动,应兼顾平台、司机、乘客的多方合法权益,形成良性循环。
封面图: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帅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