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论坛丨让千年家风成为当代“文化动能”

AR/VR复原古代婚礼、专家学者论道家教、非遗美食飘香……7月13日,集展览、交流会、民族非遗美食文化节于一体的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珠海特区报》7月14日01、05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风家教,从“修身齐家”到“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不仅关乎一户人家的家道延续,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与发展走向。如何让千年家风“活”起来,并真正转化为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文化动能”,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家风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处世之道。正因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特质,家风是连接个人与国家、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构筑社会文明根基的“细胞工程”。今天的家风家教建设,面对的不再是“诗礼传家”的传统结构,而是代际分工更趋复杂、社会观念深刻转型的新格局。信息社会让家庭教育面临更多变量,“知识焦虑”“育儿内卷”频频出现,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都在重塑之中。此时,重申家风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治理的文化支点。

从家风中汲取“文化动能”,首先要让家风“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此次展览创新性地通过AR/VR等方式还原古风家训,正是一次有益探索。让抽象的道德理念以情境化、体验式的形式融入家庭日常,才能从“知其然”走向“行其是”,让家风真正成为立家之本、立身之基。

家风家教与家庭、社会密切相连,要推动家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效联动。一个家庭的和谐,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有力托举。要推动家风家教与社区服务、学校教育、媒体引导形成合力,打通“家校社”协同机制。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把“家长学校”从纸面搬到社区课堂、从理念推向实践,让家庭教育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此外,要用制度激励家风传承,鼓励将家风家教纳入文明家庭评选、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创新之中;支持建设“家风馆”“家教空间”等文化阵地,以制度保障“好家风”的发现、传播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价值导向。

千年家训,承载的是文化记忆;今日家风,蕴含的是社会动能。真正的家风建设,不在高墙大院,不在空中楼阁,而在一饭一蔬之间,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之中。每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都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每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都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在现代语境中激活古老智慧,让家风成为新时代公民素养的“第一课”、社会文明的“共识场”。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把家风家教转化为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能”,既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更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支撑。

文字:孙维国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香山论坛丨让千年家风成为当代“文化动能”
珠海特区报 2025-07-15 01:17

AR/VR复原古代婚礼、专家学者论道家教、非遗美食飘香……7月13日,集展览、交流会、民族非遗美食文化节于一体的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珠海特区报》7月14日01、05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风家教,从“修身齐家”到“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不仅关乎一户人家的家道延续,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与发展走向。如何让千年家风“活”起来,并真正转化为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文化动能”,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家风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处世之道。正因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特质,家风是连接个人与国家、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构筑社会文明根基的“细胞工程”。今天的家风家教建设,面对的不再是“诗礼传家”的传统结构,而是代际分工更趋复杂、社会观念深刻转型的新格局。信息社会让家庭教育面临更多变量,“知识焦虑”“育儿内卷”频频出现,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都在重塑之中。此时,重申家风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治理的文化支点。

从家风中汲取“文化动能”,首先要让家风“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此次展览创新性地通过AR/VR等方式还原古风家训,正是一次有益探索。让抽象的道德理念以情境化、体验式的形式融入家庭日常,才能从“知其然”走向“行其是”,让家风真正成为立家之本、立身之基。

家风家教与家庭、社会密切相连,要推动家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效联动。一个家庭的和谐,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有力托举。要推动家风家教与社区服务、学校教育、媒体引导形成合力,打通“家校社”协同机制。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把“家长学校”从纸面搬到社区课堂、从理念推向实践,让家庭教育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此外,要用制度激励家风传承,鼓励将家风家教纳入文明家庭评选、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创新之中;支持建设“家风馆”“家教空间”等文化阵地,以制度保障“好家风”的发现、传播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价值导向。

千年家训,承载的是文化记忆;今日家风,蕴含的是社会动能。真正的家风建设,不在高墙大院,不在空中楼阁,而在一饭一蔬之间,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之中。每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都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每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都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在现代语境中激活古老智慧,让家风成为新时代公民素养的“第一课”、社会文明的“共识场”。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把家风家教转化为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能”,既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更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支撑。

文字:孙维国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