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珠海市医保局举办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活动。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市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由3475.02元降至2821.25元, 降幅18.81%。
活动现场,市医保局发布了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珠海市医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住院医疗费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情况,以及2024年市内住院医疗费用DIP清算结果,并对医保重点指标进行通报和解读。市医保局还公布了医保数据线上发布平台,并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促进医保数据互通共享。
数据显示,珠海市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DIP支付方式改革呈现“三增两降”。
一是DIP可分配额逐年增长。2021-2024年,DIP可分配额从23.38亿元增长至28.7亿元,充分保证了全市参保人看病就医需求,提高了医保基金的管理绩效。
二是DIP清算中二级及以下医院基金支出占比逐年增长。2021-2024年,二级及以下医院基金支出占比从12.70%提高至17.45%。反映出通过医保支付杠杆,有效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三是医院CMI值不断增长。2021-2024年,三级医院CMI平均值从1.13提高至1.17,反映了全市三级医院收治疾病的技术难度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降低。2022-2024年我市参保患者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由1.29万元降至1.11万元,降幅13.95%。
五是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逐年降低。2022-2024年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由3475.02元降至2821.25元, 降幅18.81%,切实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增强。

出席活动的广东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汤对珠海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医保部门要把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打造成政策赋能“放大器”和医保工作“金招牌”,全力抓好医保数据常态化发布工作。
此次珠海市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活动,不仅是“晒数据”“亮成效”,更是以数据为纽带,打通医保、医疗、医药信息壁垒。据介绍,下一步,市医保部门将建立常态化医保数据发布机制,建好、用好医保数据线上发布平台,进一步增进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的互动实效。
医院DIP:全称为“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是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将疾病诊疗过程标准化,基于历史数据确定不同病种的“分值”,结合医保基金总额、实际服务量等因素计算支付金额,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不合理费用。
医院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是衡量医院收治病例平均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的核心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医院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比例越大,医疗技术能力越强。


7月15日,珠海市医保局举办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活动。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市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由3475.02元降至2821.25元, 降幅18.81%。
活动现场,市医保局发布了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珠海市医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住院医疗费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情况,以及2024年市内住院医疗费用DIP清算结果,并对医保重点指标进行通报和解读。市医保局还公布了医保数据线上发布平台,并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促进医保数据互通共享。
数据显示,珠海市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DIP支付方式改革呈现“三增两降”。
一是DIP可分配额逐年增长。2021-2024年,DIP可分配额从23.38亿元增长至28.7亿元,充分保证了全市参保人看病就医需求,提高了医保基金的管理绩效。
二是DIP清算中二级及以下医院基金支出占比逐年增长。2021-2024年,二级及以下医院基金支出占比从12.70%提高至17.45%。反映出通过医保支付杠杆,有效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三是医院CMI值不断增长。2021-2024年,三级医院CMI平均值从1.13提高至1.17,反映了全市三级医院收治疾病的技术难度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降低。2022-2024年我市参保患者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由1.29万元降至1.11万元,降幅13.95%。
五是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逐年降低。2022-2024年参保患者个人费用负担由3475.02元降至2821.25元, 降幅18.81%,切实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增强。

出席活动的广东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汤对珠海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医保部门要把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打造成政策赋能“放大器”和医保工作“金招牌”,全力抓好医保数据常态化发布工作。
此次珠海市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活动,不仅是“晒数据”“亮成效”,更是以数据为纽带,打通医保、医疗、医药信息壁垒。据介绍,下一步,市医保部门将建立常态化医保数据发布机制,建好、用好医保数据线上发布平台,进一步增进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的互动实效。
医院DIP:全称为“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是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将疾病诊疗过程标准化,基于历史数据确定不同病种的“分值”,结合医保基金总额、实际服务量等因素计算支付金额,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不合理费用。
医院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是衡量医院收治病例平均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的核心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医院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比例越大,医疗技术能力越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