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珠海约35%中考生将分流中职,如何打破职业教育偏见?

珠海市中考成绩已于7月13日放榜。数据显示,今年珠海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约1.84万人,占中考报名人数的65.28%。这意味着,近35%的考生将走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

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技术运行部修理车间经理、“珠海工匠”吴鹏(左);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中);珠海传媒集团融媒采访中心主持人魏磊(右)。 温泳珊 摄

谈及“中职”,对于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中职仍是一片“盲区”——课堂学什么?校园生活是怎样的?毕业后能去哪儿?如何纠正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本期《民生新观察》带你一起走进“中职”的世界,探索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人生发展的可能。

“中职”不是学历的终点

“我高一刚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情是很低落的。”“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去哪里,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开始的时候很迷茫,也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7月初,记者在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采访时听到这些话语,不少学生来到职业高中学习之初倍感失落与迷茫。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课堂学习。 温泳珊 摄

“在许多人眼里,中考是学业道路上的重要‘分水岭’。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难免感到挫败和心灰意冷。中职的学生并非没有前途,只要肯努力,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本期来到《民生新观察》演播室的嘉宾,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技术运行部修理车间经理、“珠海工匠”吴鹏,也曾是一名“中职”学生,他分享自己过去的求学与就业故事。

吴鹏从小热衷于动手制作各种模型玩具,儿时便埋下了航空梦的种子。“我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回忆道,“初中毕业后,我进入珠海本地一所中职学校学习。起初也曾迷茫,但实操课堂的学习,重新点燃了我的航空梦想。我渐渐意识到,中职教育也能培养专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于是,吴鹏全身心投入学业。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加入了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开启了修理航空发动机的职业生涯。回想起以前制作飞机模型时获得老师和同学认可,他感慨道:“飞机模型虽小,但也有翱翔天际的能力。”

工作中的吴鹏。 朱文 摄

“中职”并不是学历的终点。参加工作后的吴鹏,仍然努力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实现在职场中更好地进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吴鹏已经拥有4项个人专利,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先进党员等荣誉,还获得了“珠海工匠”及南方航空青年工匠的荣誉头衔。

吴鹏(右)在2023年珠海市“产业新工匠 行行出状元”报告会上作为技能人才代表作分享。 朱文 摄

“实际上,职业教育能赋予学生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技术实践的能力,许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赛带学,以做带练’的模式,使学生能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匹配企业的顶岗需求。”吴鹏说。

如何打破职教偏见,让技能与学历“等值”?

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认为,初入中职的学生普遍感到失落与迷茫,成因复杂。“中考分层选拔带来了‘失败者’标签,社会根深蒂固‘普高至上’观念,认为只有上普高才有出路。而且,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中职学习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认知模糊,在中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和生涯教育缺失导致对职业与专业不了解,学生对自身兴趣和能力是否匹配也缺乏判断。”方芳说。

在方芳看来,职业教育长期不被人们认可,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体系长期被“唯分数、唯学历、唯名校”的单一评价逻辑主导,而在职场中,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还没有根本改变,技术工人相比公务员、白领等工作岗位不被认可,职业教育内部也确实存在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进一步削弱了社会信任,让负面认知形成恶性循环。“最根深蒂固、短期难以改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士轻匠’‘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种文化惯性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形成了深层次制约。”方芳说。

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实操课堂上动手操作。 温泳珊 摄

前不久,珠海首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将分别与珠海科技学院联合开设“3+4中本贯通班”,首批80个学位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为初中毕业生开辟直通本科的新路径。“以前,‘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升学路径其实是很难的。如今,‘3+4中本贯通班’能够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也打通了中职到本科的升学壁垒。”吴鹏说,希望未来能不断地优化政策供给和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完善技能人才荣誉体系,推广技能与学历等值理念。

“中职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给传统学习赛道上的弱势学生一个换道选择机会。如今中职学校也在紧跟时代需求,创新和丰富专业课程、学习模式、培养模式、发展通道。高中阶段是动手型技能培养的敏感期,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方芳说。

文字:温泳珊 图片:温泳珊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
微信
朋友圈
民生新观察|珠海约35%中考生将分流中职,如何打破职业教育偏见?
观海融媒 2025-07-17 21:47

珠海市中考成绩已于7月13日放榜。数据显示,今年珠海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约1.84万人,占中考报名人数的65.28%。这意味着,近35%的考生将走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

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技术运行部修理车间经理、“珠海工匠”吴鹏(左);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中);珠海传媒集团融媒采访中心主持人魏磊(右)。 温泳珊 摄

谈及“中职”,对于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中职仍是一片“盲区”——课堂学什么?校园生活是怎样的?毕业后能去哪儿?如何纠正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本期《民生新观察》带你一起走进“中职”的世界,探索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人生发展的可能。

“中职”不是学历的终点

“我高一刚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情是很低落的。”“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去哪里,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开始的时候很迷茫,也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7月初,记者在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采访时听到这些话语,不少学生来到职业高中学习之初倍感失落与迷茫。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课堂学习。 温泳珊 摄

“在许多人眼里,中考是学业道路上的重要‘分水岭’。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难免感到挫败和心灰意冷。中职的学生并非没有前途,只要肯努力,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本期来到《民生新观察》演播室的嘉宾,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技术运行部修理车间经理、“珠海工匠”吴鹏,也曾是一名“中职”学生,他分享自己过去的求学与就业故事。

吴鹏从小热衷于动手制作各种模型玩具,儿时便埋下了航空梦的种子。“我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回忆道,“初中毕业后,我进入珠海本地一所中职学校学习。起初也曾迷茫,但实操课堂的学习,重新点燃了我的航空梦想。我渐渐意识到,中职教育也能培养专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于是,吴鹏全身心投入学业。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加入了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开启了修理航空发动机的职业生涯。回想起以前制作飞机模型时获得老师和同学认可,他感慨道:“飞机模型虽小,但也有翱翔天际的能力。”

工作中的吴鹏。 朱文 摄

“中职”并不是学历的终点。参加工作后的吴鹏,仍然努力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实现在职场中更好地进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吴鹏已经拥有4项个人专利,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先进党员等荣誉,还获得了“珠海工匠”及南方航空青年工匠的荣誉头衔。

吴鹏(右)在2023年珠海市“产业新工匠 行行出状元”报告会上作为技能人才代表作分享。 朱文 摄

“实际上,职业教育能赋予学生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技术实践的能力,许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赛带学,以做带练’的模式,使学生能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匹配企业的顶岗需求。”吴鹏说。

如何打破职教偏见,让技能与学历“等值”?

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认为,初入中职的学生普遍感到失落与迷茫,成因复杂。“中考分层选拔带来了‘失败者’标签,社会根深蒂固‘普高至上’观念,认为只有上普高才有出路。而且,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中职学习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认知模糊,在中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和生涯教育缺失导致对职业与专业不了解,学生对自身兴趣和能力是否匹配也缺乏判断。”方芳说。

在方芳看来,职业教育长期不被人们认可,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体系长期被“唯分数、唯学历、唯名校”的单一评价逻辑主导,而在职场中,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还没有根本改变,技术工人相比公务员、白领等工作岗位不被认可,职业教育内部也确实存在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进一步削弱了社会信任,让负面认知形成恶性循环。“最根深蒂固、短期难以改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士轻匠’‘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种文化惯性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形成了深层次制约。”方芳说。

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实操课堂上动手操作。 温泳珊 摄

前不久,珠海首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将分别与珠海科技学院联合开设“3+4中本贯通班”,首批80个学位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为初中毕业生开辟直通本科的新路径。“以前,‘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升学路径其实是很难的。如今,‘3+4中本贯通班’能够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也打通了中职到本科的升学壁垒。”吴鹏说,希望未来能不断地优化政策供给和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完善技能人才荣誉体系,推广技能与学历等值理念。

“中职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给传统学习赛道上的弱势学生一个换道选择机会。如今中职学校也在紧跟时代需求,创新和丰富专业课程、学习模式、培养模式、发展通道。高中阶段是动手型技能培养的敏感期,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方芳说。

文字:温泳珊 图片:温泳珊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