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香洲区多个社区开展暑期公益课堂

“妈妈你看,这是我叠的毛巾!”7月14日,在前山街道园明社区“益起·前行”家门口公益暑假系列课程托管班结课活动上,参与者小黄同学兴奋地向爸爸妈妈展示新学的技能。

这已是园明社区携手暨大希尔顿花园酒店团支部连续第三年开展此项公益服务,今年更创新性地跨市链接华南理工大学资源,为孩子们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讲堂,打造出一个集“课业辅导+科学探索+职业体验”于一体的暑期成长平台,还首次接纳了特殊儿童共同参与。

据介绍,暑期公益班在三年间实现了三次升级:第一年着重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第二年增加美术、书法等兴趣课程,为“小候鸟”们提供歇脚之地;今年则拓展至科学教育和职业启蒙,并覆盖到新业态从业者子女,三年来累计服务达1500人次。

在社区党委的不断努力下,暑期公益班已形成“社区搭台、企业助力、高校参与”的运作模式,除托管班外还开展了足球、篮球等公益兴趣班,下一步计划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并探索“家长点单-社区派单-社会接单”的精准服务机制。

园明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正是香洲各社区暑期课程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暑假,“梅华街道社区能人学堂-暑期班”在梅华市民艺术中心开课,共9个班次的公益课程,为超过400人次的辖区儿童提供公益服务,让孩子们全天“沉浸式”参与活动。今年以来,梅华街道在“社区能人学堂”基础上不断叠加服务,开设了市民夜校活动,构建全年龄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特色品牌活动为不同群体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

新就业群体平日里为社区运转奔波忙碌,暑期子女照护却成为其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近日,南屏镇濂泉社区积极整合资源,专为社区内居民与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了象棋、轻黏土、硬笔书法三门特色课程,吸引了众多新就业群体子女参与,不仅解决新业态行业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更成为孩子们家门口增长见识、结交朋友的成长乐园。

香洲各社区把“暑期无暇带娃”这一民生痛点转化为基层治理亮点:名校资源、企业场地、社区能人与志愿力量被高效整合,课程从单一托管拓展到科学、艺术、职业启蒙等多元领域,特殊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业态从业者家庭全部被纳入服务半径,让孩子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看见、被珍视。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香洲区多个社区开展暑期公益课堂
珠江晚报 2025-07-20 02:03

“妈妈你看,这是我叠的毛巾!”7月14日,在前山街道园明社区“益起·前行”家门口公益暑假系列课程托管班结课活动上,参与者小黄同学兴奋地向爸爸妈妈展示新学的技能。

这已是园明社区携手暨大希尔顿花园酒店团支部连续第三年开展此项公益服务,今年更创新性地跨市链接华南理工大学资源,为孩子们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讲堂,打造出一个集“课业辅导+科学探索+职业体验”于一体的暑期成长平台,还首次接纳了特殊儿童共同参与。

据介绍,暑期公益班在三年间实现了三次升级:第一年着重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第二年增加美术、书法等兴趣课程,为“小候鸟”们提供歇脚之地;今年则拓展至科学教育和职业启蒙,并覆盖到新业态从业者子女,三年来累计服务达1500人次。

在社区党委的不断努力下,暑期公益班已形成“社区搭台、企业助力、高校参与”的运作模式,除托管班外还开展了足球、篮球等公益兴趣班,下一步计划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并探索“家长点单-社区派单-社会接单”的精准服务机制。

园明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正是香洲各社区暑期课程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暑假,“梅华街道社区能人学堂-暑期班”在梅华市民艺术中心开课,共9个班次的公益课程,为超过400人次的辖区儿童提供公益服务,让孩子们全天“沉浸式”参与活动。今年以来,梅华街道在“社区能人学堂”基础上不断叠加服务,开设了市民夜校活动,构建全年龄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特色品牌活动为不同群体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

新就业群体平日里为社区运转奔波忙碌,暑期子女照护却成为其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近日,南屏镇濂泉社区积极整合资源,专为社区内居民与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了象棋、轻黏土、硬笔书法三门特色课程,吸引了众多新就业群体子女参与,不仅解决新业态行业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更成为孩子们家门口增长见识、结交朋友的成长乐园。

香洲各社区把“暑期无暇带娃”这一民生痛点转化为基层治理亮点:名校资源、企业场地、社区能人与志愿力量被高效整合,课程从单一托管拓展到科学、艺术、职业启蒙等多元领域,特殊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业态从业者家庭全部被纳入服务半径,让孩子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看见、被珍视。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