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根据防御台风“韦帕”工作要求,19日各在建工地已通知停工,工地临时板房、工棚人员须百分百转移至安全场所。截至19日19时转移施工人数37272人,停工涉及在建房屋市政工程725个,并预置了12支专业应急队伍共170人。


建筑工人转移到庇护点等安全场所避风情况如何?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文体中心的庇护点实地走访。这里接待了周边一批在建工地的工人,其中就有中建三局珠海北沙三生产业园(一期)项目200多名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建设者。项目书记韩秋燕告诉记者,由于项目近期正在开展装修等环节施工,这批建设者主要是木匠等工种,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其中有不少是来珠海不久的工匠。当天一早,早餐等物资已经配发到他们手上。记者看到饭盒里不仅有包子、玉米、炒粉,还有牛奶、面包等作为补充。庇护点饮用水持续供应,还有医务人员驻点。为了让建设者们避风更安心,还提供了为手机等设备充电的充电口,以及电视等娱乐设备。

现场避风的工人对珠海的关怀非常感动。周晓荣和余付英来自云南红河,在中建三局珠海北沙三生产业园(一期)项目从事木工。早上10点半,记者看到余付英正安心绣彝族手工,准备作为民族服饰的配饰。他们告诉记者,从大山包围的家乡刚来珠海的项目务工2个多月就遇到台风,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经历。在庇护点,物资很丰富。“东西都够吃够用。”周晓荣说。珠海的关怀让他们心中充满暖意,余付英心情很放松,一个人坐在席子上安静地绣花,希望以后看到这块手工作品,记住这段跨越山海的记忆。他们还托记者拍一段视频,向远方亲人报平安,“我们在珠海挺好的”。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根据防御台风“韦帕”工作要求,19日各在建工地已通知停工,工地临时板房、工棚人员须百分百转移至安全场所。截至19日19时转移施工人数37272人,停工涉及在建房屋市政工程725个,并预置了12支专业应急队伍共170人。


建筑工人转移到庇护点等安全场所避风情况如何?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文体中心的庇护点实地走访。这里接待了周边一批在建工地的工人,其中就有中建三局珠海北沙三生产业园(一期)项目200多名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建设者。项目书记韩秋燕告诉记者,由于项目近期正在开展装修等环节施工,这批建设者主要是木匠等工种,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其中有不少是来珠海不久的工匠。当天一早,早餐等物资已经配发到他们手上。记者看到饭盒里不仅有包子、玉米、炒粉,还有牛奶、面包等作为补充。庇护点饮用水持续供应,还有医务人员驻点。为了让建设者们避风更安心,还提供了为手机等设备充电的充电口,以及电视等娱乐设备。

现场避风的工人对珠海的关怀非常感动。周晓荣和余付英来自云南红河,在中建三局珠海北沙三生产业园(一期)项目从事木工。早上10点半,记者看到余付英正安心绣彝族手工,准备作为民族服饰的配饰。他们告诉记者,从大山包围的家乡刚来珠海的项目务工2个多月就遇到台风,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经历。在庇护点,物资很丰富。“东西都够吃够用。”周晓荣说。珠海的关怀让他们心中充满暖意,余付英心情很放松,一个人坐在席子上安静地绣花,希望以后看到这块手工作品,记住这段跨越山海的记忆。他们还托记者拍一段视频,向远方亲人报平安,“我们在珠海挺好的”。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