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我看|注意防蚊!珠海疾控提醒→

暑期正值出行高峰,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雨又为珠海增加了积水隐患。在高温潮湿的气候背景下,蚊虫孳生迅速,蚊媒疾病传播风险上升。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应主动开展家庭清洁整治,科学灭蚊,避免蚊虫叮咬带来健康威胁。

一、被蚊子叮了,可能得这两种病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是当前较为常见的蚊媒传染病,均由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流行时间接近,症状表现也较为相似。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倪锡河介绍,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潜伏期和病程长短。基孔肯雅热潜伏期较短,通常3至7天,患者常突发高热并伴随剧烈关节痛,疼痛多出现在手腕、手指等小关节,部分人甚至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登革热发病时间稍晚,通常在感染后5至9天出现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酸痛,以及面部潮红、皮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多数患者可在1至2周内康复,但少数病例可能迅速转为重症,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

“由于两种病的初期症状类似,仅凭肉眼难以区分,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测。”倪锡河提醒,市民如近期曾前往东南亚等疫区或有相关接触史,返珠后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说明旅居史,以便及时识别与干预。

二、清积水、重防护,台风过后防蚊要抓紧

目前,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无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倪锡河建议,市民出行前应了解目的地是否为高发地区,合理规划行程并携带防蚊用品。返珠后若身体不适,应主动就诊并配合开展健康监测。居家防护方面,应定期清除各类积水,安装纱窗纱门,夜间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裤并使用防蚊液,避开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时段。

台风过后,环境湿滑、积水遍地,极易形成蚊虫孳生源。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制所所长王松指出,此时更应加大清理力度。居民应及时疏通排水系统,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对积水较多区域进行集中消杀。被水浸过的家具和墙面可先清洗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冲净;被水泡过的物品如有保留价值,应清洗干净后暴晒消毒。

阳台、屋顶、绿化带等区域的花盆、托盘、水缸、水培植物等都容易积水,是蚊幼虫滋生的“重灾区”。王松提醒,“市民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做到翻盆倒罐,彻底清除隐性积水,养水生植物时要定期换水并清洗容器根部。”他同时指出,垃圾也是孳生蚊蝇鼠类的重点区域,居民应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垃圾桶要加盖,做到日产日清。

在饮水与饮食方面,市民也需提高警惕。水浸后食材若出现腐败变质应及时处理,避免误食。餐具应煮沸消毒,不饮用未煮沸的生水,优先选择瓶装水,确保基本饮水安全。“加强个人卫生管理,是预防疾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王松强调。

三、药物灭蚊要科学,家庭使用需谨慎

清理积水是根本,科学用药则是辅助手段。白纹伊蚊可传播多种病毒,控制其密度对于防病至关重要。王松表示,市民在选购杀虫剂时,必须选择正规注册的卫生杀虫产品,具备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标准号),农药登记证号以“WP”开头,杀虫剂可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

结合抗药性监测结果,2025年珠海白纹伊蚊目前对有机磷类药物(如倍硫磷、杀螟硫磷)依旧敏感,可继续使用;而对部分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已出现抗药性,建议暂停单独使用,必要时选用含击倒成分的复配药物,并视灭蚊效果调整剂量浓度。

家庭灭蚊可选择蚊香、电蚊香片、气雾剂等产品,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王松特别提醒:“使用杀虫气雾剂前务必遮盖好食物和水源,使用后一定要开窗通风。”如家中有婴幼儿、孕妇、哮喘患者或饲养宠物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驱蚊产品,可选用蚊帐、驱蚊贴等物理手段。

“防蚊灭蚊的关键在于群众参与。”王松提醒,只有人人动手、家家清洁,才能从源头控制蚊虫密度,城市的公共卫生屏障才能真正筑牢。

文字:陶斯祎 图片:程霖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
微信
朋友圈
医我看|注意防蚊!珠海疾控提醒→

暑期正值出行高峰,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雨又为珠海增加了积水隐患。在高温潮湿的气候背景下,蚊虫孳生迅速,蚊媒疾病传播风险上升。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应主动开展家庭清洁整治,科学灭蚊,避免蚊虫叮咬带来健康威胁。

一、被蚊子叮了,可能得这两种病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是当前较为常见的蚊媒传染病,均由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流行时间接近,症状表现也较为相似。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倪锡河介绍,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潜伏期和病程长短。基孔肯雅热潜伏期较短,通常3至7天,患者常突发高热并伴随剧烈关节痛,疼痛多出现在手腕、手指等小关节,部分人甚至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登革热发病时间稍晚,通常在感染后5至9天出现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酸痛,以及面部潮红、皮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多数患者可在1至2周内康复,但少数病例可能迅速转为重症,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

“由于两种病的初期症状类似,仅凭肉眼难以区分,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测。”倪锡河提醒,市民如近期曾前往东南亚等疫区或有相关接触史,返珠后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说明旅居史,以便及时识别与干预。

二、清积水、重防护,台风过后防蚊要抓紧

目前,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无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倪锡河建议,市民出行前应了解目的地是否为高发地区,合理规划行程并携带防蚊用品。返珠后若身体不适,应主动就诊并配合开展健康监测。居家防护方面,应定期清除各类积水,安装纱窗纱门,夜间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裤并使用防蚊液,避开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时段。

台风过后,环境湿滑、积水遍地,极易形成蚊虫孳生源。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制所所长王松指出,此时更应加大清理力度。居民应及时疏通排水系统,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对积水较多区域进行集中消杀。被水浸过的家具和墙面可先清洗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冲净;被水泡过的物品如有保留价值,应清洗干净后暴晒消毒。

阳台、屋顶、绿化带等区域的花盆、托盘、水缸、水培植物等都容易积水,是蚊幼虫滋生的“重灾区”。王松提醒,“市民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做到翻盆倒罐,彻底清除隐性积水,养水生植物时要定期换水并清洗容器根部。”他同时指出,垃圾也是孳生蚊蝇鼠类的重点区域,居民应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垃圾桶要加盖,做到日产日清。

在饮水与饮食方面,市民也需提高警惕。水浸后食材若出现腐败变质应及时处理,避免误食。餐具应煮沸消毒,不饮用未煮沸的生水,优先选择瓶装水,确保基本饮水安全。“加强个人卫生管理,是预防疾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王松强调。

三、药物灭蚊要科学,家庭使用需谨慎

清理积水是根本,科学用药则是辅助手段。白纹伊蚊可传播多种病毒,控制其密度对于防病至关重要。王松表示,市民在选购杀虫剂时,必须选择正规注册的卫生杀虫产品,具备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标准号),农药登记证号以“WP”开头,杀虫剂可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

结合抗药性监测结果,2025年珠海白纹伊蚊目前对有机磷类药物(如倍硫磷、杀螟硫磷)依旧敏感,可继续使用;而对部分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已出现抗药性,建议暂停单独使用,必要时选用含击倒成分的复配药物,并视灭蚊效果调整剂量浓度。

家庭灭蚊可选择蚊香、电蚊香片、气雾剂等产品,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王松特别提醒:“使用杀虫气雾剂前务必遮盖好食物和水源,使用后一定要开窗通风。”如家中有婴幼儿、孕妇、哮喘患者或饲养宠物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驱蚊产品,可选用蚊帐、驱蚊贴等物理手段。

“防蚊灭蚊的关键在于群众参与。”王松提醒,只有人人动手、家家清洁,才能从源头控制蚊虫密度,城市的公共卫生屏障才能真正筑牢。

文字:陶斯祎 图片:程霖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